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在押服刑人员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和教育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对97名在押服刑人员开展调查。结果:①在押服刑人员采用应对方式的顺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在押服刑人员成熟型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不成熟星及混合型(F=17.89,p<0.001);②不同服刑期被试在成熟与不成熟总均分上差异不显著(t=0.67,t=-1.68;p>0.05);③心理弹性总均分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51,p<0.01);④对成熟型应对方式具有显著预测性的心理弹性维度依次是:坚韧、力量和乐观。结论:总体上,在押服刑人员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押服刑人员更多地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对成熟型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其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6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心理弹性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内控性是心理弹性的有效预测变量,该研究结论为高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49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感恩、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明确感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感恩、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在感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通过调节感恩与积极应对的关系进而影响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作用的发现,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1861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施测,以考察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主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均对积极应对具有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17.86%.  相似文献   

5.
分析高中生数学焦虑的现状,探究数学焦虑对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影响,为缓解高中生数学焦虑的心理辅导提供实证依据.采用自编的《高中生数学焦虑问卷》评估了207名高中生的数学焦虑水平,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高中生数学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中生数学焦虑的平均得分为2.65;高中生的数学焦虑总体得分与其数学成绩呈显著性负相关(r=-0.322,P<0.01);高中生数学焦虑中的课堂学习过程焦虑和应考情景焦虑对其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58):192-193
以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应对方式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5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心理弹性对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349名高二学生为被试,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3)高中生面临问题时大多选择成熟型应对方式;(4)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预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高中生生活压力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高中生生活压力问卷、高中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807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运用典型相关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结果发现,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的典型相关;高中生生活压力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联合预测的功能;其中,主观生活压力中的同伴关系压力和应对方式中的内部消极评价具有最大的预测力;生活压力与应对方式中有11个变量能共同解释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63.9%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的神经质、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结果发现:(1)神经质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3)神经质对心理弹性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对心理弹性有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有显著预测作用;(4)核心自我评价在其神经质、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与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弹性之间也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和解决压力、困难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延长职业生涯、留在教学岗位并保持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为考察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和《中学教师离职倾向量表》对426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和离职倾向之间关系密切,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得分较高,离职倾向得分较低;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应重视心理弹性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提高教师的心理弹性,降低离职倾向,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维持教师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职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两者间的关系,运用《心理弹性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测量了339名高职学院学生。结果表明,在生源地方面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弹性与自我肯定、心理健康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忧郁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弹性水平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尝试探讨留守儿童积极适应、消极适应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采用社会适应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3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积极适应、消极适应和心理弹性进行测查.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的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各指标得分均呈偏态分布;不同适应类型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高危型学生弹性水平最低,适应型学生弹性水平最高;心理弹性对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累积解释力分别达到61%和37%.其中,目标专注对积极适应的预测力最大,情绪控制对消极适应的预测作用最大;积极认知有助于提升积极适应功能,家庭支持则有助于减少消极适应症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对留守儿童适应的预测作用具有领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在编制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问卷基础上探讨其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由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情绪控制能力、挑战性、自我管理能力等五因子构成,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对就业压力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特点及社会支持对其的影响作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青少年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对71名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并与81名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犯罪青少年消极心理状态明显,犯罪青少年对社会支持的领悟程度显著低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内支持对犯罪青少年的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其他支持对犯罪青少年的未来期望和自我评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职业适应性问卷》对225名聋人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职业适应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聋人的心理弹性存在婚姻状况、年龄、残疾程度、月收入水平的差异;聋人的社会支持存在性别、年龄的差异;聋人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客观社会支持度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最大;聋人的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程度能够很好地预测职业适应的水平。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社会适应,还通过心理弹性这一中介变量作用于职业适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留守儿童耻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537名留守儿童和492名非留守儿童对照组进行测试,探讨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状况及关系。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在行为耻感因子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同伴冲突情境下,留守儿童采用退缩、攻击和幻想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则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关系耻感能够正向预测求助应对方式;四种耻感心理因子能够正向预测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也能负向预测退避和攻击应对方式;行为耻感能够正向预测幻想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571名高中生在应对压力事件时的反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心理防御机制整体趋向成熟,在部分项目上存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2)高中生应对方式整体趋向成熟,在问题解决上存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与黄希庭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目前高中生的应对方式不乐观;(3)除压抑与求助外,成熟防御机制与问题解决和求助均成正相关,且幽默与问题解决存在显著正相关;除幽默与发泄和忍耐外,成熟防御机制与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均成负相关,且压抑与退避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因此,在对高中生压力应对的指导中要特别注意性别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从心理防御方式入手调节个体的情绪,启发个体的合理应对行为,尤其要重视对积极情绪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素质—压力模型,考察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机制,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以及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山西省某重点高中571名高中学生施测。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相关,高中生基本心理需要和领悟社会支持与其生命意义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研究结果为探寻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缺乏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对提升个体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对9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相关显著,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外向性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预测作用;调节高兴情绪效能感与调节焦虑情绪效能感对应对方式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学业情绪、学习压力对高中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影响,为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学业情绪问卷、心理健康问卷中的学习压力分问卷对7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学业情绪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学习压力与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消极高唤醒、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低唤醒、消极低唤醒呈显著正相关;学业成绩与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呈显著负相关.积极高唤醒 ×学习压力交互项、消极高唤醒×学习压力交互项均对学习成绩有预测作用.学习压力对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