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当下中国社会,政治弱势心理呈现出泛化的态势,且成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心理动因.“东明事件”发生后,相关方的缄默使当地民众政治弱势心理加剧,笔者通过大样本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具有复杂的内涵.大众传媒的非理性报道以及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使用对民众政治弱势心理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公共事件中相关媒体的失语以及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是政治弱势心理产生和泛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大众传媒应构建信息安全保障网、提供利益表达的渠道并注意建构舆论和引导舆论,逐渐化解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为社会和谐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大量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中国在转型时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伴随的一种较为突显的社会现象。群体性事件是群体舆论的行为表达,是民众表达意见、维护权利的非正式聚众抗争活动。其内部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并行、多元共振的复杂格局。笔者旨在通过一系列现实个案分析,透视其传播生成机制及其所产生的效应,把握当事群体的社会心理,为政府和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提供现实路径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袁静 《新闻世界》2009,(12):176-177
过去一年,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如贵州的“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等。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以及社会层级的不断分化,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同时.由于民众的权利观念和维权意识逐渐觉醒,以群体这一形式表达诉求和愿望的现象将越来越多.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国家社会生活无法回避的话题。更是学界研究聚焦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模式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芳 《声屏世界》2004,(2):29-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可能造成社会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中毒和放射性损伤,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公共卫生健康的事件。如何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张考验媒体社会责任感的考卷,答好这份考卷,媒体不仅要对编辑内容负责,也要对民众、社会负责,既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又须注意稳定大局,不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媒体背景下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以期为完善和优化相关机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自媒体环境提供参考。【方法】以扎根分析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多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整理出自媒体影响群体性事件的模型。【结果】获得了在自媒体背景下受自媒体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的以下特征:群体成员受到相似的利益驱动、增加分担风险的单位数目、高度的组织化。【结论】通过培育自媒体时代的“公民精神”,对“组织化”行为采取“柔性”手段,构建长效矛盾化解机制能够有效地应对自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这些措施有望在自媒体时代中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失控,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田天 《新闻世界》2011,(12):92-93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自媒体异军突起,打破了主流媒体一家独言的舆论环境,成为新生的舆论力量,对公众的关注焦点,事件发展状况以及社会议程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自媒体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作用、影响,以及自媒体在舆论环境中地位上升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维权抗争型群体性事件与社会泄愤型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研究者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对这两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群体心理梳理的过程中,我们更易明晰地看清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必要的改变和有效地预防,从根本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平  宋思邈 《今传媒》2016,(9):26-29
近年来由农地冲突、拆迁补偿纠纷等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其背后折射出农村法治的严重缺失与不足。法治为公正、理性与有序地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最佳途径。本研究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例,主要考察分析媒体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媒介表达状况及法治进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普及法治精神、助推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等深度功能的策略路径,如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以及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思维路径探讨;在危机传播模式上,还应加强蕴含“可辩驳性”法治思维的“双向式对称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90后群体伴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他们深受其影响并日益成为社会事件的参与主体。本文以"什邡事件"中的90后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事件事发地的实地调研,考察传媒与该群体权利意识现状的关联,在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90后群体因受权利意识的驱动而参与群体性事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促动着事件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理应唤起90后群体对权利意识的集体认同并建构一种集体记忆、打造一种集体信仰。  相似文献   

10.
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度、烈度、参与人数都日渐上升,社会舆论也呈现了新特点,这些问题都亟待回应.本文通过对2010至2011年间发生的195个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大样本案例量化分析,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机理.本文结论认为“公众共同的利益诉求”“事件发生地”“首发媒体”“首发位置”“中央媒体参与报道”5大因素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关键成因,其他因素同样参与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11.
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过程中,新闻媒体通常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否灵活、恰当地运用报道技巧,将对事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认真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报道技巧,不仅有助于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赢得人民的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2.
赵珊 《大观周刊》2012,(25):95-96
近年来发泄型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篇文章从社会心理原因和群体心理原因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学动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现代媒体对此应承担何种责任呢?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国内群体性事件所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的分析。阐述了面对“群体性事件”媒体首先要认可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通过合法化、制度化的报道渠道,为事件的妥善解决履行媒体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的特殊性及报道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新闻报道政策的放宽,媒体报道群体性事件面临难得的机遇,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政府对群体性  相似文献   

16.
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涌现出多个网络热点话题,由此而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网络热点转化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转化机制,从影响舆论变化的主体、舆论转化的条件和舆论转化过程进行阐述.最后对网民、媒体、政府提出策略参考意见,尽量避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姜欣欣 《大观周刊》2012,(21):52-52
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政府应对的不科学不及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开放媒体.促进公民参与以及重建公众的社会信任是防范群体性事件的持久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在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中,政府与传统媒体的博弈历程与策略,认为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政府对媒体进行控制、政府对媒体进行管理、政府与媒体进行合作.本文认为正是这三种博弈策略导致了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三种认知:“受害型”危机认知、“事故型”危机认知和“错误型”危机认知以及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三种报道框架:蛊惑与教唆框架、去语境化的事件过程框架、高度语境化的社会冲突与怨恨框架.  相似文献   

19.
郭云霞 《新闻世界》2013,(2):114-116
近年来,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有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加剧社会风险。因此,做好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对受众心理的引导,是媒体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及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媒体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应如何做好对受众心理的引导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网络舆论属于一般舆论的范畴,但因其与网络紧密结合,因而又具有独特性.同时,这些独有的特征也决定了网络舆论更易于导致群体性的网络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集群行为,严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会对网络内外秩序产生干扰,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