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他们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教学的向导。正是因为教师角色的转变,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问”。教师问得恰到好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趣的保持。  相似文献   

4.
方长标 《考试周刊》2011,(60):75-76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喜爱数学,愿意亲近数学.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可见,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让数学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即学习主体的需求,从而促其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经历数学知识习得、技能形成的全过程,感悟数学的真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先通过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再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而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认知碰撞、情感交流、思想交锋,共同创造着精彩。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教师首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幅月球表面照片,问学生:"这些照片是怎  相似文献   

9.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享受整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左敏 《小学生》2010,(9):23-23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朱荣辉 《成才之路》2014,(29):48-4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主动地学习,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陛、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作为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4.
孙微 《黑河教育》2014,(4):75-75
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它强调学生要主动体验,激发和吸引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笔者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的病例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具有灵性的设计者的角色.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新颖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愉快的状态中探求知识呢?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演出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愉悦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才是"接地气"的课堂模式。本文主要谈了笔者是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主角,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学习的愉悦还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适时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实现教学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牢固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我们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从教学论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课前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开拓思维,并确立他们自主学习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