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般的看法,把修辞看成是“运用语言手段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表达效果是指“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等.于是,修辞手段往往囿限于若干个修辞格,扩大一些,也不过是“在几种同义表达方式中选择最佳的一种”,而“最佳”却又回到“最形象生动”、“最准确鲜明”,或“最简洁精炼”.  相似文献   

2.
徐露明 《考试》2008,(Z2):27-30
【考点指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属于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表达应用"范畴,能力层级为D级。语言准确,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语言鲜明具体指的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它是就表达观点、态度而言的。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色彩要分明。语言生动是就表达效果来说  相似文献   

3.
“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所谓“鲜明”,指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色彩分明,观点明确。所谓“生动”,指语言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相似文献   

4.
宋青 《新高考》2008,(Z1):31-33
【考点指津】《2008年全国考试大纲·语文科》"表达应用"部分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可见"语言得体"是《考试大纲》要求的一个基本考点,也是历年高考中最受青睐的考点之一,能力层级为D级。  相似文献   

5.
"准确、鲜明、生动",是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考纲"明确指出,"准确"指确切恰当.能改正语义错误.避免歧义;能发现并改正用词不当、句式错误等语病;"鲜明"是指明白晓畅,易于理解;能运用有助于语义鲜明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能够发现语义不鲜明的问题,并加以调整;"生动"指有感染力,能运用使语义、句式生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6.
一、“扩展语句”类 【题型解读】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将不具体的内容表达得具体丰满,将不生动的语句扩充得生动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7.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较之于“鲜明、生动”,“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指朋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它要求组句根据语法、逻辑,做到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稳妥,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适当.正确使用谦词、敬词和关联词语,按照词义范同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切合语境和对象等。  相似文献   

8.
"准确、鲜明、生动",是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考纲"明确指出,"准确"指确切恰当.能改正语义错误.避免歧义;能发现并改正用词不当、句式错误等语病;"鲜明"是指明白晓畅,易于理解;能运用有助于语义鲜明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能够发现语义不鲜明的问题,并加以调整;"生动"指有感染力,能运用使语义、句式生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9.
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语辞的形成,凡是略成片段的。无论笔墨或唇舌。大约都须经过三个阶段:一、收集材料;二、剪裁配置;三、写说发表。”任何作者其正式发表的语言应该说都是经历了“剪裁配置”的构思过程的,其语言表达应该满足准确、通顺、鲜明、简练等基本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才讲究生动、有力、形象、藏韵等.  相似文献   

10.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高考新课标考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一、准确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准确是对语言运用质量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准确用词要注意以下几点:符合情境。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在《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项里,明确规定要“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这里的文学作品主要指古代诗歌。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有较大变化,其中诗歌鉴赏由第I卷移到了第Ⅱ卷,题型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达题。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形象色彩义是指附着在词语的理性意义上,通过词形引发联想而获得的一种生动的形象体验。人们主要通过造词法和认知模型来产生或获得新词语的形象色彩。对语言系统(词汇子系统)而言,形象色彩词容易完成新词语由扩散到固化为词汇系统成员的过程,形象色彩义具有丰富词义内容、增添形象性体验、表明新义来源等作用。对言语系统而言,形象色彩义有唤起心理体验、完成概念定位等认知功效,语用上具有鲜明、特殊的表达作用。因此,在词汇学研究和语言认知研究中,形象色彩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的最基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低,固然写不好作文,同时,就高考备考而言,也直接影响到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的得分。正是鉴于…  相似文献   

14.
【高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查要求】语言表达的简明指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考点概述] 2008年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E".这一考点是在去年"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新增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和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考新要求GAOKAOXINYAOQIU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的“文”就是文采,就是语言生动而形象,这要靠修辞来实现。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常见的修辞方法”,则指考试所要考查的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手法,对此,《语文考试大纲》作了十分明确的界定,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正确运用这些常见的修辞方法,是《语文考试大  相似文献   

17.
“学以致用”,学习好的语言,并灵活加以运用,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我们的思想,这是语文学习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体现。在高考试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这块,题型变化大,题目内容广泛,要求多样化。在复习过程中将题型进行归纳,并总结一些答题的经验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仲亚贵 《新高考》2009,(1):24-24
【考点解读】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求在原来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基础上新增了"准确、鲜明、生动"。其中,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相似文献   

19.
一、考点分析 “准确”是指在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和要求,这一考点在语言运用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和特定的情景,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的大小、程度的深浅。  相似文献   

20.
【考点点击】语言的形象生动,是在准确、鲜明基础上的更高层级,它更有利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的形象,就是指要选择具有鲜明形象性的语言来描绘景物或人物,使状物如在眼前,写人跃然纸上;语言的生动,就是指语言的运用达到新鲜、独特、灵活、动人的效果。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就是赏析这些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型例析】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诗中的“十五夜”,指中秋之夜。《全唐诗》收录此诗时,“落”字写成了“在”,请你品评一下“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