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的是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文本知识回归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其基本做法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11,(10):80-80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体会人生。  相似文献   

5.
刘雨晴 《海南教育》2014,(22):37-38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揣摩,让学生在长期的感悟、体验和揣摩中自悟自得。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又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与讲解,特别是注重文本的思想、精神、品质等人文内容的挖掘,不注重教给学生怎样进行有效阅读的知识和方法,更不注重让学生经历有效阅读的具体过程,这不能不说有失偏颇,这也是造成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语文教学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教育面向大众,语文教学要面向每个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知识很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拓宽学习内容,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是创设教学情境.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一、创设氛围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读”贯穿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受到语言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从“读”入手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了解生活.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学习,激发兴趣,激活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个性体验,在阅读时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首先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悟、有所得。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通过文本对话,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亲密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道德情操,从而丰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中感悟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读这种形式,去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把文本与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感悟。为此,阅读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读文悟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冲破狭窄的课堂“围城”,让语文课程的“触须”向外延伸,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所谓“生活语文”,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在参与和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即“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善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看似与文本内容似乎是不相干的事情中,经由合理的感性到抽象的思维中发现语文学习的真谛,理解“一叶知秋”、“一粒沙就是一个世界”的丰富内涵,沉浸在语文诗意般的缠绵中,提升涵养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汤池新 《学语文》2011,(6):35-36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酿造语文状态: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喜欢读并且能够读懂有品位的文学作品,进而喜欢写并且能够写好自己的生活感悟。为实现这一目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链接相关内容,并利用这些内容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从而读懂文本、丰富语言和思想、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链接的范围越广泛,激活的内容越厚重,创新的成就就越突出。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 ,应该从“生活化”入手 :语文讲读“生活化”;作文训练“生活化”;语文教育“生活化”。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的过程中 ,自然地注入新时代的生活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丰富,浅显化的语文阅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需要。因此,要想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深化阅读教学指导,让学生们能够从有限的文本内容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于探究中增能力,于细微处觅真知。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的确,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广。"读"与"写"不应是单纯的组合,语文教学应当依托文本积累知识,根植生活深化体验,辅之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实现读与写的高度融合,让"读写结合"以广义的形式呈现在儿童面前,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