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重运动员腰部受伤几乎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运动员受伤后非但不能参加正常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且有害于身体健康.有些教练员、运动员抱保守态度:即不敢适当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甚至认为,从事举重运动腰部受伤是不可避免的.显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在运动训练中所产生的一切外伤现象,必有其引起之原因.分析腰部受伤多发生于举重运动员,这是和举重运动特点分不开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成败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国女子举重比赛选手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赛中的技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选手比赛成功率。同时,根据运动员试举失败率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中国女子举重队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田径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须系统地进行全年训练,否则休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正确组织冬季训练对于十项运动员和其他田径运动员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12月至3月期间应集中主要精力进行一般身体训练及发展力量、速度、灵巧、耐力等必要的身体素质.在安排冬季训练作业时,在选择训练手段和确定分量时,应该遵守一定的循序渐进原则.冬季训练最重要的任务是,采用能促进掌握技术和增强身体发展的专门练习方法来提高落后项目的成绩.采用这些练习的原则,其重要意义并不次于训练手段的选择.例如,用来发展力量的练习,最好  相似文献   

4.
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是备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举重运动员只有在比赛前通过各方面的调整,在临赛前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才能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研究通过对张湘祥成功参加2001年广州九运会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负荷特征研究,揭示张湘祥赛前训练的周期节奏、训练水平变化、负荷及其调控等特征,为其本人及中国男子举重队成功参加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肘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体操、武术、举重、投掷等上肢活动较多的运动中,肘关节的形态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机体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影响动作质量或运动成绩的高低。合理的运动训练或体育锻炼应该是:一方面保持肘关节的正常形态,另一方面加强肘关节的灵活性和坚固性。在我国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肘关节究竟产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属正常之列?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本省和省外来川训练和比赛的部分专业运动员肘关节角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及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以供从事运动训练和骨科临床的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常见运动创伤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运动创伤的相关因素,探讨优秀举重运动员运动创伤预防的训练思路、方法和措施,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1kg倍数新规则对女子举重竞赛的影响,探讨新规则对举重训练的重要导向,为我国女子举重比赛中战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举重训练提供客观指导。采取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2002年和2006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规则对运动员大强度试举的成功率要求提高;试举重量这一战术因素作用增加,战术运用的空间加大;新规则实施使比赛更加合理、激烈,裁判工作节奏加快。研究结论:大强度重量的试举成功率应作为女子举重训练的重要部分;深刻把握新规则内涵才能制定正确的战术手段,增加比赛取胜的机率;裁判的工作节奏随着规则的改变,其节奏更加紧张。  相似文献   

8.
苏联跨栏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证明,我们的教学训练的组织工作还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在今年的重大运动季节和第六届欧洲冠军赛的前夕,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运动员的冬季训练问题.为了取得跨栏跑的高度成绩,必须进行多年的全年训练.能否成功地参加整个运动季节中的各次比赛,这依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条件来决定.在冬季和春季应为参加夏季比赛打下身体基础和技术基础,同时要进行道德意志品质的训练.改进跨栏跑的技术和发展必需的各种身体素质是在全部训练过程中进行的.但是准备时期则是作业内容和手段多样化而且强度最大的时期.我们在  相似文献   

9.
为使举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体能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构建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在男子举重运动员训练中运用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期推荐     
优秀举重运动员赛季前的个性化训练国立南乌拉尔大学副教授P·B·霍缅科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理论方法来寻找优秀举重运动员赛季前个性化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方式,利用现有的理论方法,本文对赛季前举重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模式管理进行了研究和实际运用。结果显示,在基本结构单位中,训练过程的个性化管理是完善运动训练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及时而准确的监控是训练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负荷适当与否,是对某一特定运动员的机能而言的,特定的身体机能只能与特定的运动负荷相适应;科学地把握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监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根据举重运动的生理、生化特点,选取几个相宜的生化指标,用于监控举重训练负荷,检测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以实现举重训练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赛前训练是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极为重要的训练阶段.对赛前训练适宜安排的探索需经反复尝试和调整,并根据运动员状态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参加国际性大型比赛以及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游泳比赛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世界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介于2到9周之间,大部分为3周,可通过“赛后赛”反推赛前训练的适宜时间.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是减量提质,运动员的各种生理迹象是赛前调整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现代竞技游泳更加注重技术细节的控制和追求.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甚为重要.赛前训练阶段常用的方法手段有模拟比赛训练、测验比赛及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13.
许多俄罗斯专家在训练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中,认识到爆发力在体育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爆发力与比赛强度和生理特征相联系,因此,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缺乏对渐进性力量负荷的广泛认识,另一方面缺乏在优秀摔跤运动员全年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发展爆发力的方法和手段。为了确定优秀摔跤运动员和举重运动员在专项练习中大强度爆发力力量的效果以及他们电生理活动的特点。与优秀举重运动员对比,优秀摔跤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对最大重量的70%~80%的力量举有充分的肌肉张力反应,而对最大力量的90%的力量举的反应有所不同。在完成专项练习时,优秀举重运动员比摔跤运动员具有更有效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建立了摔跤运动员最大力量90%的运动单位生物动力结构模型。在举最大重量时,优秀摔跤运动员爆发力指数可以被用来作为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水平,在训练优秀古典式摔跤选手中,不论是专门性力量训练还是作为选拔国家队的标准都可以采用该模型。  相似文献   

14.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俄罗斯等优秀男、女举重运动员以及43名高级举重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高水平保持阶段四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训练的主要任务内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训练负荷的方法手段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一届全运会期间,我们对举重比赛的挺举部分进行了一些观察和记录,事后也对材料作了一1,成功率与失败率大约各为?,这种情况不是太好的,一般来说成功率应该占到?,这才是正常的情况.影响成功率的原因不外有两个:一个是要重量的高低,一个是技术掌握的程度.而在这次比赛中,这两个因素是同时存在的.有些运动员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进肩胛上盂唇前后位(SLAP)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为我国举重运动员SLAP损伤后的有效恢复提供新思路和系统性的训练方法。方法:选取1名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SLAP损伤个案进行运动功能恢复干预研究,分析对比身体功能训练干预前后受试者肩关节的临床症状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16周的身体功能训练干预,受试者的SFMA、FMS、Y-Balance test等与上肢运动功能相关的评估结果和临床检查结果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结论: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身体功能训练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因大负荷训练和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的肩胛上盂唇前后位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并帮助运动员重返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跑速度训练方法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直是教练员们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只有具备较高的速度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运动员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要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高度重视。那么采用什么手段方法更能有效地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运动员在比赛中速度的实际变化如何?在耐力跑过程中是否重视了速度问题?教练员们却各有己见。本文以自己在学习和训练实践中的一些训练体会,对青少年中长跑速度训练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是影响比赛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是广大教练员普遍关心的问题.所谓抗干扰能力,是指运动员对环境中影响任务完成的各种消极刺激的抵制与抗御能力,是运动员注意转移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综合表现,是武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鉴别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教练员们一般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通过对运动员的观察及其有关资料的积累来判定.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界则常采用测定皮电、肌电、脑电和皮肤温度等变化指标,确定运动员在特定环境中的焦虑程度,从而间接判断他们的抗干扰能力.但是这种测量方法必须在比赛和有焦虑的训练情景中测  相似文献   

19.
准确的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和水平是教练员实施训练的前提。通过对训练和比赛期间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的测试,掌握聋人足球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和尿素氮的变化。以评定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的身体机能状况,为集训期间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现场采用日本SONY摄像机进行50Hz平面正侧面定点拍摄。所摄录像用国产爱捷录像解析系统进行解析,从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国家队现役优秀举重男队员在比赛中最大负荷量做功特点的研究表明:张平展体发力不充分;朱伟需要在引膝阶段有针对性地练习;在运动员的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运动员力量耐力与速度耐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