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传统乡村聚落和居住空间的历史遗存,古村落是一种具有特殊景观形态和文化内涵的乡村人文景观.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宏村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视角对宏村的商业化现象进行探讨.面对当前古村落旅游商业化研究的薄弱现实,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分析得出了古村落宏村旅游商业化的特征.旨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加深对古村落旅游商业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古村落适度旅游商业化发展提供现实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文化内涵散发着无穷魅力,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始兴起,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成为古村落旅游成功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古村落旅游文化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尝试建立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模型,提出加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与建立和完善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是提升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并通过浙江诸葛村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街是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是徽商在徽州本土成长兴盛的大本营,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平台。保护徽州古街就是保护徽州古村落、保护徽州文化整体生态、保护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的多重文化价值属性对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是古村落开展文化旅游的基础动力.文章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古村落文化、古村落旅游两方面对古村落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总结归纳,提出后续研究应关注和加强对古村落文化旅游本土模式、游客体验、文化内涵提升以及文化保护等重点研究方向.同时提出,文化旅游作为古村落发展的出路之一,需要在保护与发展中构建动力机制,以实现古村落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认知-情感共识是检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实现形象经济和体验经济转换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网络用户为代表的旅游者拍摄的旅游照片为逻辑起点,结合对应的游记文本内容,围绕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逻辑主线,运用隐喻抽取技术法,解读并揭示了游客关于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认知-情感共识。研究发现:认知要素上,枫杨林、丰乐河、拍照、网红桥、民宿、徽派建筑、鸟雀、黄牛、荷塘、蓝天绿树、溪水、百年老树、浣衣、当地人、散步等是游客对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记忆定格;情感共识上,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发展情感共识揭示为我国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了可以深思的路径选择。新时代传统乡村旅游突破路径依赖、提升竞争力,应从培育优势生态旅游品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主客关系的互动与维护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中,古村落的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必然会进行文化的重构,并将其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真实"地搬上舞台向游客展示。以桂林市兴安县秦家大院为例,在旅游语境下古村落的文化重构是历史记忆的反映,是村民的文化自觉,是乡土社会的文化适应,并为旅游者提供一种"舞台真实"。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地看待旅游文化包括"地方"对自身历史解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晋城,冶炼、手工业发达,九州针都享誉海内外;商业繁荣,泽州商帮驰骋于中华大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众多古村落是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官商文化等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掘、保护、传承和开发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学者对古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古村落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成为近年来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古村落旅游研究经历了初始阶段与起步阶段的探索后,古村落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发展速度很快,研究方向全面展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古村落旅游资源研究和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古村落旅游保护研究和古村落旅游影响研究。通过探讨古村落的价值、研究内容和布局,对古村落目前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古村落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宜将具备世遗条件的徽州古村落捆绑式申报世遗“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扩展项目。此举能做大做强徽州古村落旅游,以文化旅游推动,确保徽州古村落全面保护、传承徽州文化;同时,能以国际文化旅游使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在全球化大环境中充分证明中国文化身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村落存有古老的建筑和各种历史文物,承载着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在教育学学科视野中,古村落这一历史文化空间蕴涵历史、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面对旅游开发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和古村落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各种疑惑,古村落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资源开发研究不仅肩负着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理论与实践上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市场竞争等若干因素使古村落旅游文化与品牌建构具有紧迫性。党家村古村落旅游文化与品牌建设滞后。“古村落”文化与品牌建构要突出核心价值,走名牌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皖南古村落旅游空间规划的必要性,并结合古村落旅游空间规划的人地关系理论、文化生态理论和区域旅游品牌化理论.提出皖南古村落旅游空间规划思路,即点状旅游空间规划以内部生活功能和外部文化识别为重点;线状旅游空间规划解决通路的自然一体性、节点的集约性和视觉廊道的协调性;面状旅游空间规划应处理好核心区、边缘区和外围区的旅游与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首先在阐述古村落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概念。其次提出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3个指导思想和4个基本原则,即以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古村落居民生活水平、打造高品质古村落旅游精品为指导思想,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先行;平衡环境承载力,保留原真;协调保护与开发冲突,以人为本;以古村落文化为优势,塑造精品为原则。最后提出古村落保护性旅游的开发策略和具体措施,以期为古村落文化遗产在保护性旅游开发中提供理论保障和方法启迪。  相似文献   

14.
在对梅州客家传统古村落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客家特色乡村建设定位要根据建筑特征、布局、地理环境、民俗特征、经济条件等的不同进行分类规划建设,为客家特色乡村建设中规划目标的定位,以及传统民居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保持客家古村落中的传统文化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是中国农耕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从资源价值、古村落环境、基础设施、客源市场四个方面选取了古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赋予各指标因子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湘西地区35个古村落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平均数互和标准差盯等统计指标对古村落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古村落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实证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为古村落景观旅游开发提供比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外出旅游从单一浅层次的观光游,逐渐向体验式旅游发展。文章理论结合案例阐述了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面临的两难境地;古村落旅游整体开发及规划设计新策略。最后提出古村落的观光游和体验式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大部分历史文化积淀有限的古村落旅游开发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大众参与热情高涨。乡村旅游已由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它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把乡村名人文化与乡村旅游进行一体化开发,找到二者的旅游市场契合点,创建集休闲、时尚与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形式,不仅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大大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品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章以朱子文化资源在闽北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利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朱子文化的地位及发展的现状,挖掘朱子文化资源,探索了朱子文化在闽北乡村旅游中的开发利用及开发模式,为闽北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单薄是造成乡村旅游品质低下的根本原因。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是一个多方联动的过程,以安吉"竹叶龙"复兴为例,从动态的视角剖析农村精英在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中的建构与消解作用。正视和应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一要以精英均势助推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二要加强精英与民众的团结,鼓励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论桂林江头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江头洲村是一个著名的古村落,有丰富的、可供旅游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但迄今为止,这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挖掘.适应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将江头洲为代表的古村落旅游纳入"大桂林"旅游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构建校村合作的机制,无疑是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以西递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古村落旅游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其给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带来经济效益和精神享受的同时,更多的是给古村落本身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为例,在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以及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