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的门槛。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诞生只有160多年历史的摄影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数字摄影向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方式和理念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强烈冲击着每一个从事新闻传播的摄影工作者。通讯卫星、移动电话、电脑、网络和数字技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文化生活和生存状态,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摄影的新时代。信息时代催生数字化新闻摄影我们所处的社会正从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生产、加工和传播知识进行财富创造的知识经济,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和…  相似文献   

2.
本书以解海龙50年来的摄影生涯为核心叙事线索,讲述了解海龙从业余摄影爱好者,成长为中国著名摄影家的人生历程。同时,书中解海龙还以历史亲历者的口吻,重点讲述了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及他助力希望工程的故事。解海龙作为支援希望工程的摄影家,可谓是中国摄影家群体的杰出代表。以解海龙为代表的摄影人用摄影术激发了中国人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大众摄影和专业摄影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教育就注意的几个问题安徽师大新闻系周家群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新闻院系新闻摄影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新闻摄影教学内容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摄影技术为主,新闻摄影理论涉及较少;新闻摄影教材部分内容与新时期新闻摄影实践有较大的距离;摄...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体的发展,新闻摄影不再是新闻内容制作中的配角,其和文字、视频等内容间的完美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新闻本身的感染力。为了让新闻摄影作品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新闻摄影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可以说,当下我国新闻摄影作品既肩负着向大众传递事实真相的责任,也发挥着在社会范围内弘扬正能量的作用。本文对加强新闻摄影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肖一沙 《军事记者》2004,(12):29-30
获得第三届中国新闻摄影记“金眼奖”时,李刚才刚刚过完27岁的生日。以这样的年纪夺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奖项,而且参赛照片获得了所有作品的最高分,这是史无前例的。难怪军报资深摄影记乔天富在评价李刚的章《后生可“畏”》中感慨道:“这一方面展示了李刚的实力,后生可‘畏’,电昭示着中国的摄影事业后继有人,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6.
1991年是中国摄影记者不甘寂寞、大胆探索、显现本色的一年,海湾烽火、经济建设、廉政建设、人民生活变化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新闻都涌现出众多新闻摄影佳作。昨天的新闻便是今天的历史。今年1月7日——9日在哈尔滨日报社的会议室里,来自全国各地70余名由总编辑和新闻摄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审视着参加第11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的5000余幅(组)作品。他们既在回顾历史,评判着改革开放10多年后中国新闻摄影的状况,也在思索探究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向。传真纪实、传情寓意;走出平淡、走向深入——这是众多评委对新闻摄影应走之路取得的共识。本刊将有关上述看法的四篇短文发表于此,以期引起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菁 《今传媒》2013,(11):115-116,118
《南方都市报·视觉周刊》自创刊起就致力于图片报道的改革和创新。随着办刊的积累和读者审美诉求的变化,近两年的报道摄影逐渐告别了传统报道摄影的语法规则,而不断地在寻求报道摄影的形象价值、历史和人文价值方面的突破,而这也正代表着当代中国报道摄影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衍生了中国的风光摄影。所以,在我们创作拍摄风光摄影作品时,就要依据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和观念,从研究中国绘画人手,去破解风光摄影的灵魂——“意境”。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在改革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如果说,目前,军事摄影的创新发展,也随着我国的改革发展而发展着.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而发展着,随着我国新闻摄影的创新发展而发展着,但总体来说,军事摄影的创新发展还滞后于“读图时代”人们对新闻图片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滞后于我国新闻摄影的整体发展。人民前线报历来重视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报、中国社会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石油报、文艺报在第三届专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得“重视一版新闻图片奖”。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高扬改革的大旗,走向瑰丽多彩的生活。近年来许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深刻、真实、形象地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新动向、新风貌,成为珍贵的历史瞬间。 这正是新闻摄影在改革中返朴归真的必由之路。新闻摄影是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以瞬间形式所作的记录,真实是它的第一生命。但是,我们又觉得,在强调新闻摄影的真实及浓郁生活气息的同时,不应当忽略新闻摄影的社会历史责任和记者的主观导向。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手  相似文献   

12.
摄影是时间的切片,它反映出历史编年;摄影是空间的切片,它展现了事物的丰姿;摄影是主体意识与观念的切片、它释放着种种人格精神。唯其如此,在摄影家族中产生出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品质风范的兄弟姐妹。但是细心考察,在归根结蒂的意义上,它们都纪录着什么,保存着什么,体现着什么,折射着什么。总之,都孕含着它产生时那个社会的、人文的和精神的信息。摄影的物质属性无可争辩地决定了它们的纪实特质。尽管其画面构成是一种假象(非实体),但却是一种有绝对根据的假象。这些满载着人文和社会信息的瞬间与瞬间组合,随着星斗推移成为真正的永恒。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新闻摄影发生的变化之一是专题摄影明显增多了。专题摄影关注的重点已经从某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人物的结果,过渡到首先关注人的现时生存状态,以人为中心,客观纪录人的活动、生活的过程及其情感。这为新闻摄影赢得了时空维度的延伸,情感在其中获得了鲜活的生命。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和排斥拍摄者在专题摄影中的主观因素。就算是再冰冷的镜头,它后面也是一双人的眼睛和由此而来的人的观念、态度和情感。这是其一。其二,专题摄影担负着社会和历史的责任,只有以情感为切入点,才是它获得成功的前提。而在拍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万重 《记者摇篮》2009,(5):36-36
一、新闻摄影的道德问题 道德是人类共同生活的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借助舆论发生效力。新闻摄影道德涉及新闻摄影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有新内容补充进来。本文试图回顾从1983年第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以来中国新闻摄影在道德问题上的探讨热点,为从业人员规范自身行为提供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15.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16.
沙飞,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艺术创作实践和摄影理论探索的引导者。他为革命摄影事业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影像纪录,为革命摄影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用摄影作为武器,探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平等现象,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各角落,反映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在社会底层挣扎、呼号的情景,以及边区抗战军民的英勇斗争事迹。研究沙飞同志摄影理论和摄影作品,对促进新时代摄影事业发展,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仁 《传媒观察》2007,(8):9-11
对贺延光来讲,摄影是一件充满人性和高度理想主义的事情。籍着相机,他有力地叙述事实,并透过客观的事物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感情。藉着相机,他替弱者说话,传递他们的苦乐与悲欢、劳作与收获。贺延光有着丰富的阅历:建设兵团农民、工厂工人、四五运动英雄、新闻摄影记者,特殊的经历导致了他对社会、对历史一直有着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闻组照《黄石村民在印尼客机坠毁中遇难》继荣获第十二届(2005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二等奖之后,最近又荣获2005年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这也是本人继2003年度新闻摄影《放鞭炮岂能驱邪保平安?》和2004年度新闻摄影《日夜守着电话机,祈盼儿子平安归》分别荣获第十届(2003年度)和第十一届(2004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一等奖之后的第三次获省级以上新闻摄影的一等奖。这在莆田当地新闻史上属少见,也是本人始料不及的。但细想起来,这近三年“偶然”的新闻摄影“三连冠”蕴含着一定的必然,也包含着《湄洲日报》老总的良苦用心和甜酸苦辣。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摄影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数字摄影带来的变革,强烈冲击着每一个从事新闻摄影的人。数字摄影革命的冲击波,犹如道道强光闪电,引起中国整个新闻摄影界的强烈震撼。 2001年8月至11月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圆满完成了首次出访欧洲四国的壮举。我受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委派,作为随舰军事记者,亲历了出访的全过程。在长达86天的万里远航中,我随身携带佳能EOS-D30数码相机、IBM笔记电脑、M站海事卫星电话和诺基亚国际漫游手机,采用数码摄影和数  相似文献   

20.
褚廷有 《新闻窗》2007,(6):98-99
社会新闻摄影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主导“产品”,在提高新闻可读性、可视性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这对摄影记者关注社会生活,报道社会热点问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