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代云南语言文字学家吴树声以小学的眼光治《诗》,著《诗小学》一书,其书不但在文字形、音、义的研究上颇多创获,而且还把眼光投射到《寺》中的语法现象,其说往往一语破的,发人深省。本文从语法的角度提出有关的三个方面对吴氏此书进行论说,用今天的语法学观点钩稽其书中寓语法于训诂的真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台湾版《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收录清吴玉树《诗小学》提要,此书著者实为吴树声,《云南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均收录。《清史列传》有吴树声传。吴氏精于音韵训诂之学,于经史子集均有著述。吴玉树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3.
一、《郑笺》的训诂研究郑玄首先是一个训诂学家,他对毛诗的笺注不仅训释字词,贯通诗义,而且开创义例,垂范百代。因而这方面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这方面黄焯的《毛诗郑笺平议》是一力作,此书是作者用平生精力所著,对毛注与郑笺综合前代意见,出以己意,其中有许多新见与发现。但此书对《诗序》过分推崇,依旧遵循《诗序》之说,对诗的原意理解时有偏废,对《郑笺》有矫枉过正之失。冯浩菲的《毛诗训诂研究》对《郑笺》的训诂理论、训诂体式、训诂条例加以归纳,全面总结了《郑笺》的训诂学贡献。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郑学丛著》是20世纪郑学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著作从六个方面对郑学做了全面论述,关于《郑笺》内容分散在书的各个章节中。可以说本书为后人进一步研究郑学开辟了道路,书中注重实证的治学方法对学人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魏源《诗古微》自刊印以来,学者对其考据成就多所忽视,甚至持批评否定态度,本论文对《诗古微》的考据成就、方法与缺陷等问题加以分析探讨,认为《诗古微》确有考据失实之处,但也取得了诸多精审客观的成就,其学术价值不容抹杀,同时揭示了《诗古微》考据武断的学术根源,以期对此书的考据特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诗经胡传》是明代《诗》学著作中 ,用功较勤的一部 ,海内甚少传本。此书具有集明代《诗经》研究大成之意味 ,故经学之研究与文学之研究双轨并驱。无论在经文勘正上 ,还是在文字训诂、名物考证、诗旨探讨、文学分析上 ,都取得了他人不可替代的成绩 ,对《诗》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临海洪颐煊《管子义证》在《管子》研究上有独特的贡献:全书在引用孙星衍和王念孙《管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字训诂为重心、引用时以版本和群书为依据、引用中突出对前人批判的特点。洪颐煊自加案语更能反映其治学成就,表现为在小学上有突出贡献、阐述义理上较前人略有进步以及在辑佚上有所贡献等特色。  相似文献   

7.
《古诗别解》,徐仁甫先生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出版.徐先生曾著有《广释词》一书,久已风靡学界,此书继《广释词》之后,寓训诂于诗词欣赏,旨在“对前人于诗之误解.误读,加以纠正”(见《自叙》),创获颇多.尝叹今人于诗词多舍训诂而讲欣赏,不知训诂之于欣赏,犹皮之于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古诗别解》之所可贵也,惟千虑之下,不无疏失.故略事释检,商榷数则,以为芹献,或于读诗者不无微助焉.  相似文献   

8.
《泽螺居诗经新证》是近代学者于省吾先生借鉴《诗经》故训所取得的成果,是《诗经》训诂学史上一次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是20世纪《诗经》训诂领域极具开拓性的一部大作。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泽螺居诗经新证》对《诗经》故训的继承和发展,以期总结出其训诂成就。  相似文献   

9.
《段注》一书的主要成就在于训诂,所以后人往往忽略其文字学上的成就,而他在文字学上的成就同样也是十分巨大的。就传统的六书来说,作者的研究就比前人的研究更为深入和详细,文章仅以“象形字”为例加以分析。发现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且已经被后人所接受和继承。  相似文献   

10.
乔辉 《语文知识》2011,(4):49-50
唐释慧苑所作《慧苑音义》二卷久在释藏,少有人问津。作为一部夹杂在《玄应音义》和《慧琳音义》之词的小部头音义之作,它在撰作过程中征引了不少有价值的外典,清代学者视此书为校勘、辑佚、辨伪的渊薮。慧苑此书含有大量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较有价值的内容,其撰作体式亦为后世音义书所因循,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体例上,该书都起着样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闿生《诗义会通》完成于1927年。他肯定《诗序》中所谓的“古序”,而批判“续序”,以此反驳其时学界“废序”的呼声。吴氏以文义裁《诗》,针对顾颉刚等人重情理而反微言的言论,努力抉发其中的“微文”,尤推崇言外之意。他将桐城派文法运用于《诗》的分析中,并对能形成阳刚阴柔融合的文法颇为用心。在《诗经》的“经”字招牌被打破的年代,吴氏从文学层面研究《诗》,极为关注《诗》在古文史、赋史上的地位,赋予《诗》以新的价值。《诗义会通》是一部学术观点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清代杨方晃所编《磁人诗》旨在保存自唐至清磁州籍人士之诗,是一部重要的地方诗歌总集。清代《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均著录此书,《国朝畿辅诗传》引用《磁人诗》多达二十余处。民国《雪桥诗话续集》亦提及此书。《磁人诗》之文献价值与广泛流传于此可见一斑。遗憾的是,今人著述多对其语焉不详,《中国古籍总目》失收是集。上海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原刊本《磁人诗》,弥足珍贵。此书在保存地方文献上有其独特价值及意义,尤其可补《全唐诗》、《全宋诗》、《全金诗》等全集对某些诗歌的失收。  相似文献   

13.
<吴氏中馈录>是宋代浦江吴氏所写的一本记录宋时民间食用方法的书.此书语言口语化程度非常高.某些词语如性发、辩、盘等,如今还可见于方言.  相似文献   

14.
葛光辉 《文教资料》2014,(30):63-65
《毛诗传笺通释》一书大量运用声训。而此书在运用古音进行训诂时,尚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考察其声训条目的语音关系,其次对马氏运用古音情况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5.
近读章太炎先生的《小学答问》,颇有所得.章氏在《国故论衡·小学略说》中说到“作《文始》以明语原,次《小学答问》以见本字,述《新方言》以一萌俗”,可见这部书为其重要著述之一.章氏既重视因声求义——以声音为训诂,也重视本字本义——以文字为训诂;既对古音学有极深的造诣,也对《说文解字》有精细的研究,给人的启示甚多.故而作下这篇札记,与诸君共赏;其说有不当者,也不违言.  相似文献   

16.
《读书杂志》是清代朴学大师王念孙所作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其在训诂学上的成就独步当世。本文以《读书杂志·汉书杂志》为例,详尽分析其训诂方法,以期深刻体会王氏所归纳的古书通例。  相似文献   

17.
最近由武汉出版社推出的《文海观潮》一书,是任蒙近几年以随笔形式撰写的一部关于写作的论集,全书17万字。作者既事创作,又善评论,且思想敏锐,同时在多种文体的写作和研究上均有成就。此书“上编”部分,汇集了作者对杂文、新闻、评论等文体功能的认识体验和对其写作奥秘的探讨成果。谈文说史,不离创作。“下编”谈诗,是作者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廊漫步》的续篇。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小学大师,他的研究广泛吸收了前人学者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证明前人学者研究的正确性,或者阐发新的解释。章太炎的训诂在方法上承袭了乾嘉学派的传统,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这里主要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为例来分析其训诂方法和训诂成就。  相似文献   

19.
段玉裁古音学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语言文字学杰作。段氏凭借他渊博的学识,运用科学的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许慎的《说文解字》加以爬罗剔抉,考订诠释,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无论是校勘、释义,还是拾遗、补阙,都能发前人所未发,道前人所未道。就连与之同时的训诂大师王念孙也为之惊叹:“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说文解字注》叙)可见当时学术界的推崇。段玉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他精于经学、明于训诂外,并能运用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经传释词》一书的考证,认为此书以声音训诂为主要方法以诠释古代汉语虚词系统,全书以声纽系统“七音”划分为十卷,对于一百六十个虚字加以分字编次.通过对“如”、“因”、“以”、“舆”、“终众”、“羌”等条目的考证,认为此书运用声同义近的原则以考察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有许多条目破除了千年训诂的疑惑,具有创造意义.因此,《经传释词》以声音训诂训解虚词,是抓住了解释复杂纷纭的古代汉语虚词系统的正确方法,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虚词著作.此书也存在不少瑕疵,如过分信从声训,误以实词解作虚词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