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汉字在造字之初,古人对它的字形结构做了缜密的研究,在其中暗含了大量的信息。无论汉字字形怎样发展变化,但现行汉字字形及其结构仍然值得研究。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论述了汉字字形三个方面的作用,即汉字字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思维智慧的结晶及重要的修辞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造字的角度,以时间为线索,分析从古代"因形赋义"的原初造字时代,到形声字"见形知义"的发展时代的汉字形义之间的统一关系,并从实用性就不同的汉字形义关系提供不同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用造字法教学汉字 1.用造字法帮助记字形——象形字的教学。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教师在教学汉字过程中如遇到象形字不妨利用造字法还原字形;将古字与今字作比较,全部展开给学生,以  相似文献   

4.
高校现代汉语的文字课堂一直缺乏文化的气息,这是课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改革的一方面。从汉字的概念、汉字的特点、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部首、汉字的字形五个方面入手,阐述汉字教学中怎样通过汉字文化内涵的传递丰富课堂内容,深化课堂改革,激活汉字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5.
<正> 汉字六书中,形声造字法有其明显的优势;它是表意汉字向表音方向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因素。本文拟从能产性强、造字量大,字形稳定、认用方便等方面谈谈形声造字法的优势问题;同时指出它作为表意体系文字造字法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声字占现代汉字总数的90%以上,研究形声问题无疑是掌握整个汉字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异体字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一种文字现象,对楷书异体字进行发生学层面的研究,从字形来源的角度分析汉字异体字的产生机制是异体字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对《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的抽样调查,得出了汉字楷书异体字除了部分是由于古文隶定而来外,大部分是由于微观层面上书写活动和造字角度的差异造成的结论,并归纳了异体字生成的五大类型机制。  相似文献   

7.
理据性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性,是汉语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通过字形与字音、字义相联系,而汉字字形与客观事物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从汉字字形能够直接获得其所表达的意义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将这些隐藏在汉字背后的造字理据与汉字文化揭示出来,不仅能增加汉字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加深留学生对汉字的进一步认识,同时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掌握汉字并了解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变体汉字是用改变原有的某一个字的字形的方法来表意的。变体汉字在《说文解字》中占一定的数量,许多古文字学家对变体汉字的分析分歧比较大。本文分析了造成各学者分析分歧的原因,并试从造字和写词相结合的角度来详细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变体汉字。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斤"(包括以"斤"为构件的字)的字形字义,分别从字形解读、造字本义、字义演变等角度加以解析,以求全面把握这几个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假借"是东汉许慎提出的一种汉字造字法,从语言学理论分析,假借是不产生新字形但为无字新词找到了记录符号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11.
汉字作为一种能够打破时空界限的表意文字,凝聚着深沉的社会文化背景。生育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面貌在汉字中必然有所记录。对与生育文化相关的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进行汉字学角度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及古代先民们的生育观。  相似文献   

12.
"可教性假设"对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体验汉语》系列教材在汉字教学设计上顺应了"可教性假设"的预设,使二语学习者更易于实现汉字的有效输出和进阶。汉字教学"文""语"分离、认写分流是降低汉字学习难度的前提,汉字部件概念的教学输入是突破汉字教与学瓶颈的关键。汉字教学遵循汉字造字原理和由独体而合体的习得顺序,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程度上的可接受性,有助于学习者正确的学习策略选择及汉字学习的事半功倍。"趣味性"与"功用性"是汉字"可学性"持续的两个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溯汉字文化渊源,可以让学生在丰厚的汉字文化气场中认识汉字、理解汉字、享受汉字,近距离地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字、文化、文明。  相似文献   

14.
从汉代许慎以降1800多年来,汉语汉字的教学一直存在很大误区:即脱离了汉语语词确立的理据和文化背景,脱离了汉字音、形、义结合的规律。笔者研究发现,汉语语词的音义结合是具有内在的逻辑理据的,而作为记录汉语语词的可视符号,汉字不仅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认知、思维模式,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本文结合"辰"字的古音、古形、古义,将辰字蕴涵的认知、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信息和文化哲学意蕴揭示了出来,对于今天汉语汉字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堪萨斯中南部教育服务中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等三方面构建了一种以中国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既尊重汉字的教学规律,又注重发掘汉字的文化底蕴;既重视人伦日用的反复练习,又强化传统经典的朗读背诵;既重视经典的学习,又重视经典的力行教育。这一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在加强学生的背诵,强化汉字教学,以及在教材编写中加大中国文化的融入力度等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许慎的《说文解字》通过"据形释义"的方法对古老的汉字进行解读,为我们探究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和古人的思维意识、心态观念开辟了道路。本文对《说文解字》"囗部"字以及和该部有关的字进行分析,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我国社会的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7.
用汉字作为设计传达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较为普遍,是很好的表现形式之一。汉字因为融入了图形语言,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直观化;图形因为借用了汉字符号,在信息传达中更加明晰化和民族化。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表现内容,汉字图形既超越汉字也超越了图形。本文通过分析汉字的图形语言特征和在设计中的运用,认为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汉字图形是传递民族文化理念的最佳手段和创造民族风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文字的国家。我国的象形文字比较及致少要早二千余年。殷墟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文字,我国文字已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从距今七八千年的甘肃大地湾刻划符号到距今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刻划符号,再到五六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等象形文字符号……,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中国文字是中华各民族的先民共同创造的,不应称作“汉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徐宗才编《古代汉语》文选和其他版本的比较,文章分析了古代汉语文选汉字处理的现状,认为古代汉语文选的汉字处理要注意学术规范和进一步提高古代汉语文选的汉字规范度,提出以规范汉字为主、以古书用字为辅的古代汉语文选阅读教学模式,让规范汉字成为向全球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中体西用”是盛行于晚清的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在其发展演变的晚清时期,这种文化观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一阶段性特征的系统梳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这种文化观本身的认识,同时对正确看待中西文化关系不无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