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相声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项基本技艺。许多人之所以爱听相声,是因为相声能逗大家乐.使人们在乐的氛围中得到娱乐和某种启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相声中“逗”的艺术.那么就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说,相声是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此说在文史界似已成定论。 然而,实际上日本也有相声,而且十分普及,历史悠久。据考证,日本的相声同我国的相声一样。分为单口、 对门和群口相声,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日本的单口相声称“落语”,对口相声称“漫才”,三人说的群口相声叫“二人行”。日本的相声也是一种笑的艺术,其内容也是以灵活和积极的态度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情事理,充满着讽刺性和娱乐性。其演出形式也是身穿和服,手持折扇,有捧有逗,说学逗唱,引人捧腹大笑不止。其演出的场所也是由街头发展到固定剧场。可见,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日本的相声同中国的相声之间均存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建国初的相声艺人改造中,为了将“思想落后”的底边艺人转化为社会可控制的力量,塑造符合新社会需要的文艺工作者,国家借助“恩威并施”的方式。既展示了党和国家的绝对权力,也改造了艺人的思想,并通过举办艺人讲习班等方式展开了对旧艺人的改造。经历了改造的艺人内化了国家的戒律,以主动“迎上”的姿态参与到了改造中,组织了相声改进小组,开展政治学习与业务提高的改进运动,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相声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项基本技艺。许多人之所以爱听相声,是因为相声能逗大家乐,使人们在乐的氛围中得到娱乐和某种启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相声中“逗”的艺术,那么就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者的责任和任务。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做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者呢?相声界给相声演员的表演做了四点归纳,简为四个字,即“帅、怪、坏、卖”。认为一个演员必须在演出过程中将这四个特点运用自如,才算得上是一个有风格且尽职的演员。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自编、自导、自演(并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与舞台演出有异曲同工之处。如何在课堂上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与教师是如何表演的有莫大的关系。根据我的经验,“帅、怪、坏、卖”这四个字完全可移植到教学中来,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这四个特点。下面就对这四个字做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相声,作为一门传统曲艺形式,自清末形成后,在一代代相声演员的传承发展下,成为老百姓文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相声理论的缺失和滞后,相声传统逐渐被冷落。近年来,相声演员郭德纲及其“德云社”,以“传统”为口号成功进入公众视野并赢来大批追随者。他们扎根剧场,坚持传统的相声精神,复活传统、拆洗翻新,对相声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语用预设是隐含在话语之间无须断言的信息或命题.语用预设能保证相声语言简洁、连贯,同时产生幽默、讽刺等艺术效果.研究表明,语用预设的不同来源虚假语用预设,刻意曲解语用预设和对立统一语用预设是相声语言艺术效果产生的重要预设机制.相声表演者有意识地运用语用预设机制可以使相声语言艺术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8.
“现挂”,是相声表演的专业术语,指在舞台演出中,表演者能敏捷而有效地抓住周围环境中的突然行为或音响,与表演的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减弱了这种突然的行为或音响对演出的不利影响。而且能达到烘托、补充、增强幽默效果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恰当地应用这种“现挂”的语言艺术。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与相声幽默语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相声中能够产生幽默风趣效果的是通过滑稽、荒诞而使人发笑的语言,我们称之为相声幽默语言。相声幽默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关联理论。关联性对相声幽默语言的构成有较强的解释力,为相声幽默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角度。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的转向,是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手段。相声幽默话语制造和生成就是利用人们认知的最大关联本能,巧妙地释放认知迷雾,诱导听众先沿最大关联进行思考,走入最大关联圈,然后出其不意,掀翻最大关联,指向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
从郭德纲相声看中国相声幽默对语用原则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具有我国北方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语言幽默风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本文以郭德纲相声为语料,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相声幽默语言进行了分析,从而探寻相声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11.
马季的童年     
名人档案:中国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马季,1933年出生于北京,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宝坻。曾当过工厂学徒和书店店员,1951年起因爱好,业余表演声。1956年由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吸收为专业相声演员,师从侯宝林。他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其代表作有《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中年开始创作演出了对口相声如《友谊颂》、《舞台风雷》、《多层饭店》,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和群口相声《五官争功》等。2003年11月28日的晚上,在武昌阅马场湖北剧院,我和同事去采访大兵和赵卫国两位演员,想不到…  相似文献   

12.
曲艺是万艺之母,其中相声影响较大,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与核心元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参军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熟的滑稽戏,对相声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长于现场抓哏,戏剧情境开放,完善了包袱艺术;它善用滑稽语言,追求语言的问答趣味以制造笑料;它确立起"一捧一逗"的结构,促进了捧哏和逗哏的艺术;它孕育了"戏弄"手法,尤精于弄痴和弄酸;它将讽刺精神推向高峰,奠定了相声的艺术底色;参军戏在作品素材、艺术手法和精神气质上为相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相声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项基本技艺。许多人之所以爱听相声,是因为相声能逗大家乐,使人们在乐的氛围中得到娱乐和某种启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相声中“逗”的艺术,那么就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热情有余     
文体范本之二十:相声相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其基本艺术手段是说、学、逗、唱。说是叙说笑话和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叫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里,我在研究相声大师侯宝林的艺术。相声这种滑稽幽默的艺术形式,只能产生在有5000年文明史,文化、语言高度发展的中国。因过去相声出于市井,是贫苦人的一种谋生手段。他们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条件,多不识字或所识不多,技艺靠老师口授,所以表演的内容和技法,精糟混杂,格调多偏低。新中国成立后,经以侯宝林为首的相声艺人们整理之后,面目一新。尤其是侯宝林整理改革成绩出众。过去人们把相声称为“玩艺儿”,属于一种杂耍。经侯宝林整理之后,许多传统相声段子从格调不高的滑稽变成高级幽默艺术品。今举一例看侯宝林的艺术技术法。传统相声…  相似文献   

16.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在相声语言中,灵活运用隐喻更是成为致笑的关键。近年来,相声演员郭德纲带领"德云社"将传统相声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他的相声语言不同于传统相声语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他的相声语言进行研究,也是对新时代相声语言的研究。本论文以郭德纲的相声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隐喻在相声语言中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以“说”为研究对象,利用框架迁移理论研究了相声语言中的“包袱”,并从词义误导的角度,从同音词和词语的规约含义两个方面阐释了引起框架迁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抖包袱,是指相声表演中常用来制造喜剧情境的一种手法,评书、双簧、快板等曲种也经常使用,其目的是借此调剂演出气氛,提升观众的欣赏兴致。演员们普遍认为,“包袱儿”抖响了,才能取得蓦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演出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杰 《文教资料》2007,(35):71-72
相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的会话结构,在主位推进、语气词的篇章联结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以经典相声名段《吹牛》为例子,做个案分析,希望能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20.
臧志军 《职教通讯》2016,(25):I0001-I0001
九月初,相声演员曹云金的一封长信把一段师父与徒弟间的不堪往事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到写作本文为止,相声圈内的其他人仍然保持沉默,这让我想起了解放前的一件趣事。解放前,艺人也是有行规的。河南省原阳县曲艺艺人间曾流传“生意十大条款”,其中第九条规定“不准收有师之徒”,如果有人违背了这条规定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