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梓霞  方桂玉  钟建 《大众科技》2021,23(8):52-57,2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益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分析益肾活血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及TTD数据库收集DN的靶点;利用韦恩工具取二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益肾活血方活性化合物123个,核心化合物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黄芩素、异鼠李素、丹参酮ⅡA.核心靶点为IL-6、VEGFA、CASP3、BCL2、PTGS1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AGEs/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及丹参酮ⅡA为益肾活血方治疗DN的核心成分.益肾活血方可能作用于IL6、VEGFA、PTGS1等核心靶点基因调控AGEs-RAGE通路,作用于CASP3、BCL2、VEGFA等核心基因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道忠  张宗星  江露  袁林  冯佳 《大众科技》2023,(3):147-151+2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五子衍宗丸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i,OP)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五子衍宗丸的有效成分进行多个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确定对应靶点,从多个数据库中检索骨质疏松靶点,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通过可视化软件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图,分析五子衍宗丸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到五子衍宗丸对应靶点有470个,五子衍宗丸与骨质疏松共有靶点29个,富集到179个与骨质疏松相关的信号通路,其中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富集显著。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对接结果稳定。结论:五子衍宗丸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抗炎、改善骨代谢等药理作用在骨质疏松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2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龟鹿二仙胶(Gui-Lu-Er-Xian-Jiao, GLEXJ)治疗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bone marrow suppression, BMS)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DisGeNET等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GLEXJ"活性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mete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GLEXJ 86个活性成分,度值较高的化合物有槲皮素、山萘酚、豆甾醇、β-谷甾醇等,其作用于ESR1、RELA、EGFR、FOS等89个关键靶点,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MAPK、TNF、PI3K-Akt等与BMS相关的通路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豆甾醇等成分与RELA、CCND1等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GLEXJ治疗BMS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周期、调控氧化应激等多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4.
日官孜玛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道地藏药材,但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H2O2诱导的体外胃粘膜损伤模型,研究日官孜玛总提取物及其4个单体化合物Al ocryptopine(A)、Bicucul ine(B)、Cheilanthifoline(C)、Protopine(D)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炎症的保护作用,以揭示其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主要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共收集日官孜玛活性成分17个、潜在靶点525个、与胃溃疡相关疾病靶点4 232个,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后获得263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细胞信号转导、核受体的活性、蛋白质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的基因富集较多。体外实验结果显示AKT1、HASP90AA1、MAPK1、PIK3CA是其重要靶点。MT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200μg/m L日官孜玛总提物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性;单体化合物B在25~...  相似文献   

5.
唐佳  冯龙飞 《大众科技》2023,(8):100-10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护肝宁片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护肝宁片活性成分,构建化合物—靶点图。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乙型肝炎相关靶点,将护肝宁片活性成分靶点与乙型肝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关键靶点。通过对共有核心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分析蛋白相互作用(PPI)中度中心度(DC)、中间性中心性(BC)、紧密性中心性(CC)筛选核心靶基因。选取的护肝宁片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到护肝宁片中木樨草素、槲皮苷、隐丹参酮、丹参酮等81种主要化学成分和198个相关靶点,其中关键靶点有TP53、AKT1、VEGFA、STAT3等。护肝宁片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线粒体、膜筏等细胞组分参与DNA生物合成、细胞凋亡、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作用通路为乙型肝炎、PI3K-AKT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力均较强,蛋白结晶复合物构象稳定。结论:研究初步表明了护肝宁片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四神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NP)的药理分子机制,为经典方剂临床应用提供初步的现代理论依据。方法:通过Batman-TCM数据库(http://bionet.ncpsb.org/batman-tcm/)获取黄芪、石斛、牛膝、远志、金银花五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信息;利用String11.0数据库(https://www.string-db.org/)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蛋白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进一步分析核心靶点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四神煎成分-核心靶点-通路”关系网,分析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及关键靶标,最后运用AutoDockTools-1.5.6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用PyMOL显示。结果:得到四神煎治疗DNP的活性成分79个,对应靶点456个,交集核心靶点113个,预测四神煎治疗DNP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茉莉酮,核心基因ALB、TNF、PTGS2、CREB1、CA...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23)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疏风解毒胶囊防治病毒的活性化合物。方法:通过TCMSP检索疏风解毒胶囊中8味中药败酱草、板蓝根、柴胡、甘草、虎杖、连翘、芦根、马鞭草的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借助Uni Prot数据库查找靶点对应基因,应用Cytoscape3.7.2软件构造出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而使用cluster Profiler R包对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研究筛选得到151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144个。GO功能分析得出1385个GO条目(P0.01),包括1194个BP条目,66个CC条目,125个MF条目,分别占86%、5%、9%。KEGG通路分析获得111条信号通路。结论:疏风解毒胶囊中的活性化合物对病毒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手段探讨四方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选择四方藤中11个主要化学成分,应用Chem Bio Draw软件画出化学结构式,通过Pharm Mapper数据库分析预测潜在作用靶点,运用DAVID和KEGG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通路信息,并构建四方藤作用机制网络。得到EGFR,MAPK1 PDPK1等四方藤主要成分作用靶点122个,并聚焦到21条相关通路,这些通路主要与炎症反应、糖尿病、癌症相关。结果表明,瑶药四方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可能与炎症反应中的相关靶点和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美星  刘锐 《大众科技》2022,24(2):101-10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医经典方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检索瓜蒌、半夏、薤白有效成分和对应靶基因,绘制"中药-成分-靶基因"网络图.利用GeneCards获得疾病相关靶基因,制作疾病-药物共同作用靶点韦恩图,再构建PPI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对共同...  相似文献   

10.
闫素敏 《大众科技》2021,23(10):94-98,102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归纳各方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用药规律,然后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得出的高频药对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收集有关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赤芍-续断"为最高频次药对.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赤芍-续断"药对,发现其有效化学成分有35个,对应101个作用靶点,靶点富集出9条信号通路.其中赤芍化合物-苯甲酰芍药苷的关键作用靶点-血浆组织因子显著富集于HIF-1信号通路.结论:赤芍可以通过调控血浆组织因子使其作用于HIF-1信号通路以减少机体因创伤而致的瘀血凝聚症状,推测"赤芍-续断"药对治疗急性腰扭伤具备疗效.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发生发展过程伴随着严重的免疫紊乱现象。而天然冬虫夏草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药理活性,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对天然冬虫夏草多糖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冬虫夏草多糖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HIF-1和JAK-STAT等通路及EGFR、STAT3、PRKACA、TP53和IL-1β等靶点,发挥了其免疫调节功能,从而实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华研究员长期从事乳腺癌转移的研究,带领研究团队设计开发了一套高通量、全基因组水平的筛选模型,从而鉴定出一些与肿瘤转移功能直接相关的基因或microRNAs.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和动物实验证实,已知的BMP信号通路抑制分子——Coco基因能够将肿瘤细胞由休眠状态诱导为活化的增殖状态,并从分子水平证明了Coco特异性调控乳腺癌的肺转移;研究揭示引发转移的肿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并且需要克服来自于靶器官的抑制肿瘤转移的信号以获得活性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水稻响应高盐低温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Affymetrix水稻表达谱芯片,分析研究了高盐低温胁迫下水稻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谱.检测到491个差异表达的水稻转录因子基因,属于56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17个转录因子基因,高盐低温处理后表达均显著上调,4个转录因子基因,高盐低温下表达均显著下调,9个转录因子基因经高盐、低温处理后表达水平向相反方向变化.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6个转录因子基因在高盐低温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变化,其结果和芯片杂交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5):413-413
ERK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关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ERK通路的成员,如RAS、MEK等分子的亚细胞空间调控的发现为进一步阐释ERK信号复杂的调控方式提供r新的思路,然而Raf是否也受到空间调控却尚未发现。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所陈雁研究组发现了一个新的Raf-1调控蛋白,第一次揭示了Raf-1的空间调控方式,并提示了一种在高尔基体上遏制ERK信号通路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4):516-516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储成才研究组通过对一早衰突变体psl-D(prematurely senilel,“未老先衰”之意)的研究,发现了ABA介导植物衰老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分OsNAP。OsNAP受到ABA的特异性诱导,通过直接调控叶绿素降解、营养再转运及其他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叶片的衰老进程。这一发现首次阐明了ABA介导的水稻叶片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抑菌活性及机制。方法:以枫杨果、树皮、叶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水提物和醇提物(70%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沙门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抑菌谱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活性追踪方法,通过硅胶吸附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分离单体化合物,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选择PBP5、FabI、FabH、Fts Z 4个抑菌关键蛋白靶点,利用Systems Dock Web Sit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实验发现枫杨果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对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为7.81 mg/mL,首次从枫杨果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齐敦果酸,三个化合物对于PBP5、FabH、FtsZ蛋白靶点Docking score均大于7,结果活性很好。结论:枫杨果醇提物抑菌谱广、抑菌能力强,其可能是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以及细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其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广谱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与分子系统学发展密切相关的4个因素:1.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改进;2.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3.用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种类不断增加,对这些基因进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4.化石DNA的研究。本文还阐述了核基因及叶绿体基因在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例举了rbcL、matk、18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提出了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早在我国齐代、隋代就有关于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症)的描述,以及用牛肝治疗夜盲症的记载。唐朝太宗年间,孙思邈就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用富含β-胡萝卜素的中草药配合羊肝来治疗夜盲症的药方。这是较早的关于维生素A的应用与研究,不过那时候的医生尚不知道,究竟是动物肝脏中的什么成分对夜盲症有治疗作用,更不会分析其结构与生化性质。到了17世纪,西方医生也开始鼓励病人多食用肝脏来治疗夜盲症。  相似文献   

19.
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 (IFN)系统是脊椎动物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御系统 .除了哺乳类 ,有关低等脊椎动物的IFN系统基因知之甚少 .在鱼类 ,近 40年来能证明IFN系统存在的证据主要有两个 :一是检测经病毒诱导后的多种鱼类机体和细胞 ,证明能产生类似哺乳类IFN的抗病毒活性物质 ;二是近年来 ,已经证明在少数几种鱼类中存在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Mx同源的基因 .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GCHV)能够诱导鲤科鱼类培养细胞 ,如鲫鱼囊胚细胞 (CAB)产生类IFN活性物质 ,并建立宿主细胞的抗病毒状态 .为了揭示鱼类培养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 ,首先建立了一个研究鱼类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细胞模型系统 ,通过用灭活GCHV诱导CABIFN并进行理化、生物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 ,成功建立了一个囊括鱼类细胞抗病毒基因在内的差减cDNA文库 .其次 ,筛选文库揭示了一批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同源以及找不到同源性的EST ,表达分析证实它们也是IFN刺激基因 .再次 ,根据哺乳类IFN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该细胞模型系统中克隆、鉴定了 1 9个IFN系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包括鲫鱼IFN基因 ,IFN信号传导通路基因STAT1 ,IFN诱导表达调控基因IRF7,IFN行使抗病毒作用的效应基因Mx1、Mx2、PKR、Viperin、IFI5 6,以及一些功能未知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为人源性抗体的制备提供了保证。我们采用G杆菌J内毒素类脂A蛋白为抗原免疫健康志愿者,结合噬菌体表面呈现抗体库技术,构建了人源性噬菌体Fab抗体库,用固相抗原递减法经“吸附-洗脱-扩增”3轮富集筛选获得34个阳性克隆。在噬菌体pcomb载体DNA中有重、轻链基因片段的插入,其大小为660bp,任选2个阳性克降制备可溶性表达Fab抗体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