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与大企业联盟的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岑  张帏  姜彦福 《科研管理》2012,33(2):97-106
资源的匮乏常常是技术创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而战略联盟为技术创业企业提供了一种以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合作和发展模式,成为技术创业企业把握创业机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针对技术创业企业与大企业构建的战略联盟,从资源基础观和"战略-结构"的视角,建立了技术创业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动因-行为-收益"整体分析框架;进而对高技术创业企业海兰信公司进行了深入案例研究,分析了其通过构建战略联盟获取资源、实现成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联盟战略后,可以通过与伙伴企业进行组织间的合作、沟通和学习,使资源得到互补,战略更加明晰,组织结构更加完善,从而实现创业企业成长和绩效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技术创业企业构建联盟的"动因-行为-收益"模型。  相似文献   

2.
《科研管理》2012,33(2)
资源的匮乏常常是技术创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而战略联盟为技术创业企业提供了一种以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合作和发展模式,成为技术创业企业把握创业机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针对技术创业企业与大企业构建的战略联盟,从资源基础观和“战略一结构”的视角,建立了技术创业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动因一行为一收益”整体分析框架;进而对高技术创业企业海兰信公司进行了深入案例研究,分析了其通过构建战略联盟获取资源、实现成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联盟战略后,可以通过与伙伴企业进行组织间的合作、沟通和学习,使资源得到互补,战略更加明晰,组织结构更加完善,从而实现创业企业成长和绩效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技术创业企业构建联盟的“动因-行为-收益”模型。  相似文献   

3.
就企业为何选择战略联盟这种组织形式,即组建战略联盟的动因问题,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研究角度较为单一。在交易成本理论和基于资源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期净价值的概念,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战略联盟的组建动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以回顾战略联盟形成动因相关文献的形式,指出在使用知识视角来分析战略联盟形成动因时,理论界存在着分歧,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技术联盟形成动因问题,并在分析理论界对于技术联盟形成动因三种倾向性解释的基础上,指出技术联盟形成动因是一个三维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知识整合维度、知识获取维度、知识创造维度。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观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联盟的动因在于企业各方寻求各自优势资源上的互补、进而要培育建立在核心资源基础上的竞争优势。进一步,资源可区分为可交易性资源与不可交易性资源,不同类型资源具有相应的风险类型及特征,具体包括资源的甄别、利用与控制等风险。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联盟结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讨了战略联盟结构的选择,通过分析企业为联盟贡献的资源类型,给出了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联盟选择原则,对企业的战略联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战略联盟的资源基础理论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剑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7):961-965
许多文献从资源基础理论(RBV)角度研究了战略联盟形成机理,但是很少有文献能够对此进行实证分析,专利引用分析提供了一个对战略联盟进行量化研究的独特视角。研究表明,具有相似技术资源的企业容易组建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有利于联盟成员通过向联盟伙伴学习而获得资源积累。这就为战略联盟的资源基础理论解释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资源观对并购动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资源观出发,简述了资源观中对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及其最新发展。将并购作为一种企业战略行为,从获取核心资源、资源的升级、同行业资源的整合和使用的扩张、跨行业资源使用扩张四个方面揭示了并购动因。  相似文献   

9.
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维持与发展的解释为主线,梳理资源能力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将资源能力理论划分为传统的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技术联盟及企业核心技术联盟的形成动因,提出动态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核心技术联盟形成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本理论,从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入手,一是分析了技术标准战略联盟的形成机理;二是研究了技术标准联盟的资源分类,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资源聚合的内在机理,论证了影响技术标准战略联盟的影响因素;三是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联盟的机制和要素分析入手,研究了技术标准战略联盟的不同模式及各个模式的运作方式及相互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