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在求得满足自身需要的生产活动中,发展了人所具有的共同的人性。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人的理性、情感和德性。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的理性和欲望极度膨胀,人性中美好的东西由此被遮蔽、被扭曲,人迷失了自己的人性。为复归迷失的人性,人类有必要设定和坚守人性底线,并通过人性教育,模塑和复归失去的人性。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性爱小说,通过性爱描写,一方面反映湘西民间那种勇敢、慷慨、诚实、热情,即朴素的人性;另一方面反映了现代都市文明束缚下形成的那种庸俗、虚伪、怯懦、自大、自私,即扭曲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哈里顿·恩萧作为希斯克利夫复仇的产物,人性遭到摧残和扭曲,他却爱希斯克利 夫,并快乐着。他的人性在小凯瑟林的文明与爱的牵引下复苏了,正是他的人性复苏展示了《呼啸 山庄》中人向往文明、渴望爱的人性是不会被毁灭的这一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南非小说家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人性的探讨和追问是库切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库切在其小说中对人性的探讨并非一般意义上对人性善恶本质的讨论,而是对新南非制度下种种扭曲和变异的人性的探求、声讨和追问,实质上是对南非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的痛斥和批驳。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一方面怀恋和赞美故乡那"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一方面又揭示了由于政治、经济、战争等外部因素的挤压造成的对正常人性的摧残, 嘲讽了被都市上等人异化和扭曲的人性,从而表现了作者对那种向善的道德、对理想的生命形式的呼唤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东野圭吾是当代日本最受瞩目的推理小说作家,他开创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写实本格派",表现出对社会和人性问题的关注。《白夜行》是东野的代表作,小说并不是单纯通过连环案件制造悬念,其内核是通过主人公雪穗和亮司的爱情悲剧,让人们探寻扭曲的人性、贪婪的欲望、沦落的道德毁灭爱情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重新解读人们早已熟知的四大吝啬鬼形象。贪婪和吝啬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由于对物质财富的强烈占有欲吞噬了人之为人的高贵品格和人间至情,人性被极端地扭曲,其惨烈程度不亚于生命的毁灭。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去深究造成他们人性扭曲变形的内在原因,即人对人自身需求的无知,以致失去了主体性,使他们无法抗拒外界环境的物质诱惑而沦为奴隶。这种对四大吝啬鬼形象深层意蕴的解读,也许能对当今人们在经济社会中处理人与金钱的关系问题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潜藏于历史、文化、秩序以及人性背后的权力意识是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重要特色。"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掌权者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满足个人欲望,展现权力与欲望编织的巨网对人性的摧残与毁灭。人受权力与欲望的支配,在权力的倾轧下逐渐堕落、扭曲和异化,最终深陷权力的泥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教会势力具体体现的教士,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他们不再是引导人们迷途知返的离上帝最近的人,而是遭遇可怕结局的悲剧性人物,表现了教会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相似文献   

10.
莫言《生死疲劳》通过蓝千岁、蓝解放、“莫言”三个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讲述填补宏大叙事中语焉不详的普通个体生存状态等历史空隙,重构有别于主流正史的“个性化历史”。蓝千岁和蓝解放的“交谈性叙述”讲述蓝脸的单干故事,蕴含荒诞历史对个体自由的剥夺;蓝千岁“叙述自我”裂变成几个“经验自我”追忆西门闹六道轮回的悲剧命运,蕴含荒诞历史对个体生命的摧残;“莫言”作为叙述者,其“介绍性叙述”质疑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扭曲。三个叙述者的讲述凸显“个性化历史”中的人性因素,藉历史的荒诞造成普通个体的悲剧来反思荒诞历史进程中扭曲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
"易装"为我们营构两性一体的暧昧审美状态,而通过易装达到的"性别越界"的世界更是带有一种"躯体狂欢"色调,<男王后>的特异之处在于其不仅"易装"更是"易性",在宋明理学扭曲人性的时代,其呈现的是对礼教的颠覆,对人性本质的彰显.  相似文献   

12.
尤金·奥尼尔一生致力于现代心理悲剧的创作,以写实手法展现二十世纪美国人民灵魂扭曲的可悲心态和美国现代社会精神窘困的可忧状况,努力探索人生理想之梦的幻灭根源。论文通过对《榆树下的欲望》一剧的人性剖析,揭示出人性异化、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一清教思想、本能和欲念,并由此展示奥尼尔这部代表性剧作深刻的悲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前叶西方工业化社会背景下过分注重科技理性导致人性扭曲而要求人性解放和自由的产物。它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理论,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笔者主要阐述了存在主义对教育本质、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教育课程、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等基本的教育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在该作品中,托尼·莫里森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以展现故事的线索与脉络.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隐喻,旨在揭示美国主流价值观对黑人造成的人性扭曲及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5.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克洛德,长期以来被看作是丑的代表,是邪恶势力的代表,如果换个角度审视,我们就会发现,克洛德是从一个善良博学的青年变成了一个阴险、毒辣的副主教的他变化的根源就是基督教性禁欲主义。正是性禁欲主义的思想扭曲了他的人性,毁灭了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彭静 《职大学报》2008,(3):64-66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时诠释南方历史、文化和传统起着与长篇小说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这篇小说里.他成功地运用哥特手法、时序颠倒及并置对照等技巧,讲述了美国南方社会中一位贵族小姐一生的悲剧,从而表现了美国南方及西方现代社会中人心的压抑,精神的痛苦和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斯巴达立法者所确立的优生学政策和对少年儿童进行尚武的军事教育,符合斯巴达人对内镇压希洛人,对外进行军事扩张的政治需要;在斯巴达作为军事强国雄霸于古代希腊各城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政策的实行,也使斯巴达公民的人性被扭曲,文化滞后,在辉煌璀灿的古代希腊文化中无所建树。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形成她悲剧创作色彩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经历的变故、感情的受挫。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在其作品中具体体现在:对婚姻、对扭曲的人性、对变态心理、对命运的不可抗拒、对"人性恶"等方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英国,工业文明虽然高度发达,但它却使人类沦为了机器的奴隶,变得迷失和扭曲,面对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劳伦斯提出了通过调和人际关系来拯救世界,特别是两性的关系。本文从劳伦斯的三部主要作品《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分析其倡导两性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浅谈《风景》中底层市民的生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重点分析方方的小说《风景》向人们展示的"底层市民"生存的风景。在这幅"风景"中,我们看到的是家庭中物质匮乏与文化贫瘠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生存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亲情淡漠,人性扭曲。而七哥更是这个家庭风景中最令人心酸的一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