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60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其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检验组织认同在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教师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诸变量之间相关显著;2.教师组织认同在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教师组织支持感对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泰安地区356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校长服务型领导与教师组织自尊、敬业度、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校长服务型领导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教师组织自尊和敬业度对校长服务型领导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师组织自尊对敬业度有显著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雪连 《教育导刊》2023,(11):50-60
利用教师参与量表、教师组织承诺量表、教师满意度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探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显著正向预测教师组织承诺、教师满意度,负向预测教师职业倦怠;教师组织承诺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教师组织承诺、教师满意度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和教师职业倦怠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通过激励机制和认知机制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影响,学校应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的授权赋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对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有效地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的行为,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分布式领导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分析并构建模型,探讨了分布式领导对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组织信任、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在分布式领导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建议发展分布式领导的组织文化,使教师拥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和对重要事务的参与权,完善学术评价与激励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与机会,同时注重对组织信任和工作满意度尤其是组织承诺水平的提升,从而使教师践行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进而提高学术组织绩效、实现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组织公民行为,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绩效。在考察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组织公民行为中介效应的作用机理。提出加强道德建设、鼓励合作、增强创新意识,可以使学校管理者更好地促进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采用教师工作价值观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64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教师工作价值观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作价值观能够透过第一典型因素解释其组织公民行为,人际关系和利他奉献取向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预测效果,组织管理取向对意见表达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采用教师工作价值观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64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教师工作价值观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作价值观能够透过第一典型因素解释其组织公民行为,人际关系和利他奉献取向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预测效果,组织管理取向对意见表达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8.
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未能明确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以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并基于多维度的工作不安全感视角来对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权变性考察。运用调节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78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则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此外,在过度竞争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但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均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综合社会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以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理论对以上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晓清  杨洋 《教育研究》2022,(11):149-159
教师高度的工作投入是保障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以湖南省县域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索绩效考核公平感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及组织认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县域中小学教师组织认同较高,但绩效考核公平感和工作投入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绩效考核公平感与工作投入、组织认同显著正相关;组织认同能显著预测教师的工作投入,并在绩效考核公平感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亟须进一步强化对绩效工资改革政策的认识,通过优化绩效考核制度设计提升教师公平感知、构建“共生共荣”的管理环境增强教师组织认同,提升县域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10.
杨玲 《教师教育研究》2015,27(2):49-53,106
以321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收集数据,探讨了中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认同的关系以及对两者关系可能有影响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认同具有显著相关;(2)工作价值观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认同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组织支持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认同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4)组织支持感对工作价值观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认同间的中介效应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对学校的认同结构是测量大学教师对学校认同的一个重要基础。以H省11所大学664名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大学教师组织认同的结构,问卷显示:大学教师的组织认同是由组织认同感和组织公民行为两方面组成,两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但各自具有独立的结构因素。其中,大学教师组织认同感主要由组织适合性和组织归属性两部分组成,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主要由热爱学校、帮助同事和自我发展3个维度组成。  相似文献   

12.
教师道德成长是教师道德行为的结果,要想促进教师道德成长,必须激发教师的道德行为。由于组织公民行为与道德行为在内涵与特征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组织公民行为的诱导因素如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以及作用机制,可以看成是道德行为的激发因素及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激活中层、团队合作作为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作用机制实现的保障策略,具有直接和间接地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价值,也是教师道德成长的组织公民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镶嵌图形测验等方法对通化市173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压力、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部分维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呈较为显著负相关,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小显著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多少,认知风格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中的责任意识雏度和压力中的社会压力维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组织认同的相关理论,选择浙江省大学为调查对象,研究高校的组织声望、领导人魅力、组织成员关系、敬业精神与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高校教师的组织认同度较高,组织公民行为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对组织声望的认同程度较低,敬业精神不强。文章指出通过提升高校的组织声望来提高教师的组织认同并非适用于一般高校。为提升教师的组织认同,宜改革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参与度。营造有利于培养敬业精神的文化氛围,加强人际互动,尤其是学校领导和普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升高校教师组织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知识共享是学校和教师个体知识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学校办学提质增效、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工作需求—资源理论,探讨主动性人格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创新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所中小学校2982名教师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主动性人格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主动性人格与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不仅能够有效调节工作投入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同时对工作投入在主动性人格与教师知识共享中的中介效应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个体资源和工作资源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认知一情感加工系统框架,运用回归模型探讨了学校组织结构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内在作用机制。对北京市725名初、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组织承诺在组织结构和教师工作投入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分别调节了学校组织结构与教师工作投入及学校组织结构与组织承诺这两条路径,构成了一个被调节的部分中介模型。尝试推进教师工作投入的前因研究,以揭示学校组织结构与教师工作投入之间的"黑箱",探讨组织结构的作用边界。  相似文献   

17.
范勇 《教师教育研究》2023,(5):67-74+28
青年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代骨干力量,他们的稳定发展事关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1332名乡村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学校支持对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整体支持偏弱,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较高;学校支持能显著降低教师离职意愿;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学校支持与教师离职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降低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需要秉持尊重与关怀原则,充盈个体心境促使乡村教师“留得住”;推进赋“知”与赋能,优化制度环境保障乡村教师“教得好”;遵循信任与协同方式,营造信任文化情境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学校组织文化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文化之一,并不是什么学校组织文化都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高层次的需求、体现人本特色的制度设计、发挥教师的群体效能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的三个特征,而文化认同、心态调适和专业活动则构成了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的机制。教师个体行为对专业支持文化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校组织文化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文化之一,并不是什么学校组织文化都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高层次的需求、体现人本特色的制度设计、发挥教师的群体效能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的三个特征,而文化认同、心态调适和专业活动则构成了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的机制。教师个体行为对专业支持文化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基于对北京市六家政府机关219名普通公务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通过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上级反馈对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工作反馈之后,上级反馈对帮助行为和谏言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的中介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在上级反馈与帮助行为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工作投入在上级反馈与谏言行为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级反馈是促进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