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政策提出要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因此,家长对“双减”政策实施的协同意愿将直接影响“双减”政策是否能长续推行。文章通过问卷对湖南省部分地区家长展开调研,发现家长对“双减”政策认知水平偏低,政策实施满意程度不高,“双减”背景下教育焦虑情绪不降反升,甚至有的家长主动为学生“增负”。为促进“双减”更好落地,应提高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家长教育期待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2.
家长教育焦虑已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目前,学业负担和培训负担并未让家长教育焦虑得到实质性缓解,究其根本,教育生态失衡、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受限、学校育人水平参差不齐都是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的主要成因。通过环境熏陶、机构指导、学校深耕等策略,重塑教育生态结构,回归教书育人本质,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推动“双减”政策卓有成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是“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一环。本研究采取Python爬虫技术抓取“家长帮”论坛中的讨论内容,利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逐级编码,提炼相关范畴并建立隶属关系,从作业减负和校外培训减负两个方面探究“双减”政策效能家长感知路径。研究发现:对于作业减负家长存在复杂的矛盾心理,导致新老问题交织,并基于不同价值判断采取积极或消极的作业干预策略;对于校外培训减负,家长观念迥然但各具清晰的“故事线”。为了联合家长力量促进“双减”政策效能发挥,需要构建平等沟通平台,倾听家长心声,纾解教育困扰;构筑家长共同体,实现教育主体之间制衡,提升家长教育参与质量;多措并举,提升学校教育水平,重塑家长信任。  相似文献   

4.
作为“双减”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家长的“双减”政策认知是政策实施顺利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20位城市中小学生家长进行深度访谈,经编码分析后发现,城市家长“双减”政策认知存在偏差,满意度较低,且教育焦虑扩散蔓延,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行为反应问题。上述认知问题可归因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个层面。应对这些问题,首先,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淡化功利性教育目标;其次,深化普职融通的人才培养改革;最后,提升家校沟通质量,厚植家校共育文化。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虽然“双减”政策内容聚焦于学校和学生,但是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家长的协同配合。良好的家校协同共育体系和机制是落实好“双减”政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对10 185名义务教育学段公立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家长视角的当前“双减”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双减”后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良好家庭教育生态的营造和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几方面提出了持续深入落实“双减”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丁亚平 《江西教育》2023,(23):16-17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贯彻实施,部分家长在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时感到焦虑和不适应。针对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态,本文提出了“双知”的应对策略:从知“己”的角度出发,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家长自身的认知水平;从知“彼”的角度出发,让家长有更多机会了解课堂、参与课堂,提升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社会场域理论为基础比较“双减”背景下家长和学生教育焦虑的感知变化,采用半结构访谈对32对家长与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双减”政策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家长家庭教育投入,但家长的教育焦虑来源发生变化,甚至有家长感到更焦虑。家长和学生教育焦虑交织的主要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需要政府为教育优质资源分配建立科学、公平的机制,需要学校与社会、家长协同合作,推进政策施行,从而减轻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8.
运用自编的“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行为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宁波市1736位小学生家长,结果发现:第一,家长主要通过“作业辅导”“提供支持”“作业监督”等行为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第二,“双减”政策要求的“家校沟通”“引导孩子自主管理”的行为水平相对较低;第三,子女的类型与就读年级显著影响家长的参与行为;第四,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参与时间是影响参与行为的重要变量。从“双减”政策需要家校合作的视角出发,提出两方面建议:第一,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五种参与行为;第二,学校应多途径协助家长提高参与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提出后,各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时,应对“减负增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该政策的落实也为家长、学校、教师与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景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除了要缓解学生压力和缩减家长监督时间,更要禁止学生在节假日休息期间参与各种课外辅导班。由此可见,这一系列的相关文件最终目的是让学校拿回教育主阵地,并且学校也要做到辅助学生减轻课业压力和提高学习成效。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双减”政策下,艺术教育生命力发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校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同时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支持“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坚强后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关键要素,在德育建设、“双减”政策落实、协作育人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当前家庭教育仍面临家长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能力缺失、教育焦虑攀升等困境,应当通过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气氛、构建助力亲职教育的指导体系、家长主动打破教育内卷的现实困囿等一系列改进策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参与意识、家庭教育实践能力,缓解其教育焦虑,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存在个体差异性,通过访谈对政策了解程度、学历背景不同的家长,可以从中窥探其在“双减”政策冲击下衍生的焦虑,进而深入剖析其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研究发现,家长教育焦虑可以分为原生性教育焦虑和继生性教育焦虑。原生性教育焦虑根植于家长教育经历、经验背景与过往教育实践,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得以显现。继生性教育焦虑与政策执行相伴而生且反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未来应立足具体,通过回应目标群体的利益诉求、凝聚多方共识等最大化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12.
刘冬梅 《广西教育》2012,(21):8-9,12
当前,家长参与教育已成为各国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台湾地区,“家长参与”是指“父母对子女所有教育历程或学习活动的参与,包括学校政策的决定、亲职教育、担任学校义工、义卖捐款、亲师沟通和督导子女在家中与校外的学习活动等”。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提升农村学校“双减”质效?根据对农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调查问卷,并实地走访、深入研究和开展系列探索实践,我们认为,推动“双减”政策在农村学校落实落地,必须做到以下“三个一”。一、连成质量提升“一条心”“双减”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是向课堂要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落实好"双减"并形成多方联动育人机制,成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课题。笔者结合本校实践,从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个层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学校层面:做好把关定向,发挥引领作用首先,学校要做好落实"双减"政策的导向引领工作,把"双减"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相结合,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以此为前提,科学设计学校"双减"工作方案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学习时代”与文化再生产视角对内卷的产生逻辑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是社会分化导致教育内卷的心理反映与行为表征。其致因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在宏观上,源于职业教育价值尚未得到家长的认同;在中观上,是“双减”政策下参考群体内的结构性竞争的结果 ;在微观上,是由于家长教育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消解,不仅是国家教育政策的目标导向,而且需要扭转“唯学历论”的社会风气,认同职业教育价值;家长应坚持具有独特个性的家庭教育目标,拒绝同辈群体标准化;学校应勇担责任,提升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的时代使命是以学生为本,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的价值意蕴是坚持教育公益性,重塑良性教育生态环境。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校“学足学好”,凸显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要对学生“减负”、家长“减压”,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双减”政策的落地有四个维度: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府教育治理能力;加强多主体间合作,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注重学校层面的教育公平,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心开展育人活动。  相似文献   

17.
对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现代特殊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殊儿童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显得很不深入。以笔的第一手研究材料为基础,参照西方学关于“参与模式”、“家长需求”、“家长角色”和“家长的心理压力”的理论论述,对“家长参与”这一世界性的重要议题可以进行切合实际的探讨和思考,并由此提出了促进家长参与的几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颁布后,家长教育焦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部分家长仍感焦虑,主要表现为学业焦虑、家教焦虑与分流焦虑。追根溯源,家长教育焦虑主要受家长自身与家校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双减”背景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化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养与能力;促进家校合作,推进家校协同育人;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实现减负不减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北京地区培智学校班主任教师和家长为调查对象,考察了他们对家长参与的态度.结果表明,家长和教师都认同家长参与的重要性,但对家长的参与能力看法消极.在期望的参与类型上,双方都同意应改进家校联络方式,但对涉及学校事务的参与类型双方态度有分歧.影响家长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居住地,但没有发现与教师态度关系显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刚 《天津教育》2022,(10):179-181
<正>自信心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彰显个体不断成熟重要标志。当前很多小学生处于自信心缺乏困境,若未及时干预则会影响未来发展。尤其随着“双减”政策实施,更需要家长从多方面培养孩子自信心,使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更好地展现自我,实现真正意义层面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政策的颁布无疑是对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该政策下反映的切实问题。教师需结合小学生年龄、认知特征等多方面指导家长提升孩子自信心,促使孩子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所遇困难,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