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尽管电视尤其是彩色电视在中国的发展才不过短短的几年,但它很快和我们成了朝夕相伴的好友。电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它可以使我们以最生动最便利的方式获得高容量的信息和知识。1988年,世界电视全面腾飞的一年。1988年,是世界电视史上跨时代的一年。中国:拥有亿万观众的中央电视台鸟枪换炮,搬进了彩色电视中心。位于彩电中心旁侧的国际电视交流中心也已动工。这是中国电视诞生30年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它将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电视大国。早在2000年.中国大陆有电视的家庭已经达到3.24亿户,覆盖11.7亿人。但是有两种情况令我们感到不安,一是全球电视100强中,中国电视业的名次比较靠后,与我们这个大国极不相称。据1999年统计,世界100强中的前25名大部分被欧美电视台所垄断,其中美国占了13家.前10名中.美国占了8家。这些大电视台或公司收入非常可观,而中国电视台名次靠后,收入也与强手相距甚远。二是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电视业将在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重新审视自己,中国的电视媒介要和世界各国的媒介组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电视市场这块庞大的蛋糕将被重新瓜分。在这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业将面临全世界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电视业强有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电视现实以现实本身的面目出现,但它远不是社会现实,即便是与社会现实最接近的新闻现场直播,也是电视建构的结果。本文把这种经由电视建构的貌似真实的现实,称为"电视现实"。在电视现实的建构过程中,电视修辞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电视世界成为"为我们的"的世界,而不是一个"自在"的世界。通过分隔与连接,凝缩与简化,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以及建立电视修辞幻象等多种修辞手段,所有参与电视活动的修辞主体共同完成了电视现实的建构,完成了以电视这种特殊形式把握世界、影响世界的过程。修辞学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一个特定角度去接近电视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电视的未来——新媒体时代电视如何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小华 《传媒》2008,(8):39-42
2008年,中国电视诞生50年,世界第一次电视试验广播80年。回望来时路,留给我们抚今追昔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相似文献   

5.
电视的未来     
《传媒》2008,(8)
2008年,中国电视诞生50年,世界第一次电视试验广播80年。回望来时路,留给我们抚今追昔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相似文献   

6.
陈子健 《新闻前哨》2012,(11):51-52
随着科技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开始高度重视科技传播。科教电视节目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中国科技电视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差距。我们需要总结自己的历史,学习其他节目类型和国外先进制作手段,找到中国科技电视应该努力的方向。一、中外电视科教节目现状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媒介相比,中国电视的发展是超前的,目前 中国电视台的数量可以说是世界第一,连媒介管理者有时都说不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家电视台,以至这几年有关减少中国电视台数量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研究电视的人都知道,电视台的会多,一方面说明电视台钱多,另一方面反映了年轻的电视媒体充满改革的活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电视学者时统宇仅仅根据他一年参加的各种电视研讨会,就写成了一篇回顾电视变革的文章。 中国电视发展之所以超前,与中国特殊的国情有关。比如中国是最重视家庭的,而收看电视正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过去那种集体收看电视…  相似文献   

8.
在今日人类生活中,电视已成为了传播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能够最直接同观众见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它走千家,串万户,登堂入室,吸引老少妇孺,几乎成了现代文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方寸屏幕在潜移默化中把持天下风俗人心。电视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电视文化理论。电视在中国的发展虽不过30年历史,但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据1987年度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统计,我国电视机拥有量在7000万台以上,电视观众已达六亿人口,这是世界各国都无可比拟的,这也使电视成为社会整体文化的重要传播窗口。电视不仅在传播、接受各种文化信息上最具有普遍性,而且囊括世界,视通万里,汇天下之精华,集声、光、色、影于一身,具有最大的直观性和包容性,有较之其它文化形态更加深刻的渗透力和扩散力,加之电磁波以30万公里/秒的传播速度,使电视对人们心理文化的影响也更加快速,更加简便易行。它是一种全身披挂着现代化装备的文化载体,是一种最广泛、最形象、最生动的世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成为中国电视上闪光的热点,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在当前中国纪录片的作品中,什么是具有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和创作走向呢?在我们的认识中,又有哪些清新的意识是符合现代纪录片的创作品格的呢?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16,(9):53-53
本刊讯(记者李栋)5月6日,第二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策划会在北京召开。为办好第二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更好地提升大会的综合水平,各与会代表、行业专家在会议组织、内容安排、议题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确定第二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将于2016年11月21日至22日继续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50年间经历了从有尊严到需要维护尊严的过程.电视调查性报道由于其具有监视环境、联系社会的功能和媒介环境学意义,在对外传播中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电视新闻人职业伦理和精神诉求的选择,也是电视应对新媒体的出路之一,所以它在重塑中国电视尊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避免从重塑电视尊严倒向解构尊严.央视<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的典范,列举一些该栏目的实例有助于我们对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创办中国的电视新闻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众化的高新技术传播媒介,可以把全球相隔万里的许多新闻事件迅速而形象地汇集到小小的电视屏幕中。创办电视新闻频道,进而创办电视新闻网,让观众随时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新闻,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传播时尚和世界电视发展的大趋势。创办一个统一的中国电视新闻网,已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记者:最近,中国和联邦德国的电视交流不断增多,像贵台组织的上海市民同汉堡市民的电视对话活动,使许多中国新闻界人士对贵国电视方面的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加深我们两国电视同行们的彼此理解。请问贵台有多少个驻外记者? 马:有20个。驻中国只有我一个。我来中国还不到3个月,我原来在电视一台工作,后来电视二台有一个驻北京的名额,我就从一台转到了二台。记者:你为什么愿意选择驻北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 中国当前的纪实性电视片缺乏具有电视自身特点的理论作为支撑点。这个判断无论你是否同意,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说明这个判断的现象是:纪实性电视系列片《望长城》的出现使得电视理论界手忙脚乱,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理论术语去论证解释它。这部纪实性电视片从编辑思想、拍摄手法、后期制作、主持人主持形式,对中国电视界都是全新课题。值得指出的是,《望长城》在电视观念上,对中国电视理论界产生了震动效应。为此,电视理论界正面临挑战。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电视理论作一次疏理,以便使电视理论找到正确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当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借助于电视的传播活动,一个民族的文化很容易跨越原来的狭小范围,与世界文化相交融,文化从此成为世界性的东西。电视与文化之间,电视不仅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且电视本身又构成一种媒介文化,文化是电视的社会属性。电视首先表现为一种物质文化。电视的发明和改进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一大标志,电视及其传播系统作为“实物”而存在,是我们通过感官直接接触的实实在在的感性世界的一部分,它同时又恰恰体现了在感性世界中的人的力量和人的品格。电视又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电视传播的信息成为一种作用巨大的生…  相似文献   

16.
“入世”与国家电视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式向全世界兜售其全球电视文化一体化的“新思维”。中国入世已为期不远,国家电视文化安全问题将会梯次浮出水面。在世界电视文化传播新秩序尚未完全确立的今天,国际间的电视文化摩擦、电视文化侵入乃至电视文化危机要求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加入WTO可能会对中国的国家电视文化安全带来的挑战和威胁。 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基本内涵 自从1962年7月11日美、英、法三国在全球首次进行跨国际、跨洲际卫星电视传播以来,主权国家的电视文  相似文献   

17.
江泓 《声屏世界》2004,(8):24-25
我国电视近20多年来迅猛发展,各种娱乐节目层出不穷,节目发展与世界基本同步,但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视纪录片的现状决定了中国电视纪录片人必须奋起直追,有必要从电影,尤其是从迅猛发展的世界纪录片中吸取营养,以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国际卫星电视的高速发展,电视在我国的外宣事业中占有了十分突出的地位。要搞好电视对外宣传,除了要把我国的电视节目推向世界,使电视播出信号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实现有效覆盖以外,还应使电视节目本身具有竞争力,能够吸引住观众。 让世界了解中国什么?世界想厂解中国什么?怎样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电视外宣节目制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上,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已经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让世界了解中国,在国际上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是研究电视对外宣传发展战略的立足点,也是让中国电视走向世界,把中国国家电视自建设成世界级大台的着眼点。纵向回眸,概述光辉历程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对外宣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后,电观对外宣传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实现了根本性的大转变。改革开放以前,电视对外宣传的主要方式是向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少数海外电视机构寄送电视节…  相似文献   

20.
公共广播电视的话题在上个世纪的中国还仅仅限于学术领域中少量介绍国外传媒的文章。如今,在国内各地“公共电视”频道出现以后,已经成为一个有具体实践意义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学界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讨论增多,而且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公共广播电视”不仅是一个讨论热烈的学术领域,同时也是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