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普通高中实行侧重专业式教学,是俄罗斯政府在教育现代化构想中对普通高中提出的新要求。为落实这种新教学形式的改革,俄教育部于2002年7月公布了几经讨论和修订后的《普通教育高级阶段实行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构想》。随后,侧重专业式教学在普通学校的高中阶段逐步试行。实行侧重专业式教学的基本目标包括四大内容:1.保证深入学习完全中等普通教育大纲的一门或几门科目;2.为实现高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的区别化创造条件,同时加大和拓宽建立个别教育大纲的可能性;3.在保证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4.保证普通教育和职…  相似文献   

2.
肖甦、周耀慈在《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俄罗斯高中阶段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改革构想及实施》一文中指出,在高中阶段实施侧重专业式教学是2001年起俄罗斯对普通中等教育进行的一项新改革,是有效实行区别化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择业倾向、适应劳动力市场现实需求的重要举措。该文对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涵义、课程结构、组织实施以及可行性因素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对比分析,认为这一改革为俄罗斯未来人才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受教育的空间,是保证普通教育持续有效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合理举措,也是俄罗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2002年7月俄罗斯政府颁布《普通教育高年级阶段侧重性专业教学构想》,在普通学校的高年级开始实行侧重一种专业或几种专业的区别化教学,以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和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侧重性教学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区别化教学,其实施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模式等对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于2002年颁布文件,开始推行侧重专业式教学。2011年,进一步完善该课程体系,划分38个专业,以普通类为主,也包括技术类、艺术类等领域。高中学生在一定的共同基础课程之上,据此进行专业导向的选修,并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高考。高考要求必考俄语,再考核若干专业侧重科目。俄罗斯侧重专业式教学,兼顾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别发展,且高考制度能够与其协调,为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和高考招生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5.
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对我国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中国《标准》)和俄罗斯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俄罗斯国家数学教育标准》(简称俄罗斯《标准》)进行了比较,提出建议:对课程内容层次进行细化;不同层次的内容加入相应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高年级实行侧重专业面教学的构想是随着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的产生而产生的。教育现代化的构想确定了侧重专业面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方向之一的地位,证明了实行侧重专业面教学是现实  相似文献   

7.
普通教育是俄罗斯教育系统之基础环节,相当于我国的基础教育。21世纪,俄罗斯教育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项变革是努力实现各领域各层次教育的现代化。本文阐释了从开始实施《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以来俄罗斯在扩大普通教育入学机会、提高普通教育办学质量、增加普通教育效益等方面采取的新举措,以期读者对世纪之初俄罗斯基础教育的最新动向和现代化进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梅庆 《广西教育》2010,(35):48-5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语言技能与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的新内容标准。它的颁布与试行预示着我们应有新的教学理念,采取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黄榕青 《地理教育》2012,(Z1):67-69
一、明确复习目标,认清方向不迷茫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而制定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精确的规定,而且还对学生学习要求做出具体规定,这无疑能对教师的教学起指导性作用。根据国家考试大纲制定的《考试说明》,既有对双基的要求,又有对能力和能力品质的界定,对高考的考试目标、内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科技进步,俄罗斯联邦曾颁布过多项科技奖励法令。1994年3月由叶利钦总统签署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奖励条例》,该条例至2005年期间曾经过多次修订。2004.年6月普京总统签署了《完善国家对科学技术及教育文化领域成就进行奖励的制度》的总统令,颁布了新的《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领域及文化艺术领域国家奖励条例》。这一年8月,俄政府也发布了《俄罗斯联邦政府科学技术奖条例》。2006年11月6日颁布了重新修订的《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领域及文化艺术领域国家奖励条例》。2007年5月6日,俄联邦信息技术署也通过俄司法部发布了《关于信息技术奖励条例》。这些总统令和奖励条例表明俄罗斯联邦不断完善新时期的科技奖励政策。俄罗斯国家级奖励体系中设有三种国家级科技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属于俄科技领域最高、最具权威的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侧重科学性和实用性。其次是联邦政府科技奖和联邦政府青年学者科技奖,政府奖也注重科学性,更侧重实用性,青年学者科技奖主要用于激励年轻科学工作者的创造性。除国家和政府的科技奖励外,俄罗斯民间组织也具有尊重科学与知识的悠久传统。在科研院所、各种协、学会也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奖项,如俄罗斯科学院的专业科技奖项就多达130余项。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性别社会化以及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以高中课程改革新编语文教材为调研对象,对教材中不同性别人物出现频次、课文中男女人物职业形象、不同性别的性格特征描述3个方面进行了统计、调查,并用性别平等的观念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新、旧教材中人物的性别角色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对教材编写、教材审查、教材使用等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合格的"人"和"公民"。实施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工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中的鉴别性特征。强化通识教育办学思想、把握胜任力科学内涵、做好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改革与管理、重视师资培训是实施通识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就业力是新职业环境下个体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一种综合素养。以就业力为逻辑起点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重知识能力而轻心理结构、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重职业技能而轻职业素养等问题。因此,要合理确定"就业力"涵义,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摒弃工具和功利主义思想,切实推行通识教育改革;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由于应试教育的价值导向以及传统教育“重义轻利”思想的重要影响,我国普通高中消费教育长期处于缺失的境地。基于此,文章提出我国普通高中消费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知行合一”、以身示教以及协同教育等四大原则。同时,文章提出了我国普通高中消费教育的应对之策:正视金钱的社会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加强普通...  相似文献   

15.
相岚 《中学教育》2011,(5):121-127
自《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实施之后,英国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成为了对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全面鉴定。在新世纪,英国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同时又面临诸多如质量下降、学业成绩差距拉大等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世纪英国政府重要教育报告的分析,揭示英国政府对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改革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16.
木壮 《天津教育》2021,(3):89-9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强调要重视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选择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教学案例,试图将该章节的内容跟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对接起来,研究怎样利用课外的地理素材进行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众多专家围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这一主题作了报告。回顾2002年论坛主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阅读了会议资料"国际视野,中国道路——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回顾与思考"和多位专家有关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将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必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师范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参与校内外社会活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学体育是通过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人文精神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观改革将体现以下特点:由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由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由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由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使体育教育更具人性化,更能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从教育目的引出,以道德教育贯穿其教育思想始终。他的教育思想中所涵盖的以"五道念"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四阶段教学法;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大手段的综合运用;公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私人教育交织的教育网络;培养集知识、能力、品格于一身的高素质的教育者等思想却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y art education after modernism needs to engage with and assess two forms of knowledge. It distinguishes procedural knowledge or ‘knowing how’ from declarative knowledge or ‘knowing that’, and argues that current classroom practice and more general thinking in art education in the UK confuses evidence of procedural knowledge with evidence for declarative knowledge. A corollary is that assessment evidence for ‘knowing how’, which is shown or demonstrated, is confused with assessment evidence for ‘knowing that’, which requires spoken or written forms of reporting. This conceptual confusion is currently embedded in the national, flagship examination known as th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taken by students at the age of 16, resulting in that examination requiring evide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art in its socio‐historical contex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enying the necessity of written or spoken work to reveal such knowledge. The article advocates a Wittgensteinian, socio‐cultural solution to the confusions of current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