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基解密成立于2006年12月,目的为揭露美国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追求信息透明化。维基解密的创始人坚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的关键。各国政府皆可从本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监督中受益。监督需要公开的信息,因此,维基解密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至今已经公布了有关阿富汗战争的7.6万份秘密文件、有关伊拉克战争的39.2万份文件,以及美国外交部的25万份秘密文件,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银行。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需要把关吗?美国对其他国家说:不准要!但当维基解密公布美军阿富汗战争日记和美国外交电文等文件后,其创办人阿桑奇因"强奸和性骚扰"被多个美国盟国通缉,最后不得不向警方"自首"。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本国的互联网公司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针对"维基解密"打出了"组合拳":亚马逊网站宣布终止为"维基解密"提供服务器租用;域名服务商EveryDNS取消了对"维基解密"的域名服务;  相似文献   

3.
维基解密网站泄露美国政府机密文件一事,反映了美国政府涉密电子文件共享管理中制度执行不力、涉密人员数量过于庞大、涉密人员监管不到位、涉密文件范围扩大化等问题,应当从增强政府涉密电子文件共享系统安全的技术保障、提高制度规范执行力、加强涉及人员的全程管理、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等方面多管齐下,来解决政府涉密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宁 《新闻世界》2011,(2):68-69
"维基解密"事件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笔者通过对"维基解密"事件基本情况的介绍,透过事件本身,思考其背后所体现的如网络信息传播、公民知情权、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理性分析现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内部监督、政府外部监督等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制度不足的基础上,针对电子政府技术、运行特征,从法制层面提出监督电子政府信息有效公开和利用的改进设想,以期对未来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电子政务法》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称《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明确化、公开方式的多样化都使得这部专门为政府信息公开而制定的法规特色鲜明,作用显著.一年来,《条例》有力地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方面带来深刻影响.特别是通过政府查阅场所的建设及查阅工作的展开,完善了人民知情权的形式. 一、《条例》颁布与人民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资讯权、信息权或了解权.公众知情权作为政治民主化的一种必然要求和结果,既是民主基础也是监督基础.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是一个政府信息特别是公共信息透明化的社会,是一个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乃至决策参与权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2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条例》的颁布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公众知情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从立法本意上看,《条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从条文表述上来看,《条例》第六条就明确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从第九条…  相似文献   

8.
1《档案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间的联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与《档案法》对档案开放的规定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促进民主社会的形成,构建透明政府,满足人民参政议政的需要,满足公民的信息权和知情权。政府公开信息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在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形成的文件,而记载政府公开信息的文件,绝  相似文献   

9.
《北京档案》2008,(8):45
吴仁华在2008年第七期《中国档案》上撰文指出,我国档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的乡镇政府档案工作职责归纳起来有四大任务,管理好本机关档案,监督指导本乡镇所属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并提供公开信息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冯丹丹 《云南档案》2011,(11):41-43
本文阐述了"维基解密"折射出的政府档案信息公开与保密之间的困境,包括观念、技术和制度这三个层面,并对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1.
日前,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送交工作的通知》(辽政办[2009126号)(下称《通知》),要求做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送交工作。《通知》规定,各责任单位采取现场送交或者机要、信函方式,向省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送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由省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转省档案馆和省图书馆。要将政府信息送交工作和提供查阅服务工作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内容。省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政府信息送交工作和提供查阅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2.
曾凡斌 《北京档案》2008,(10):2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5月1日公布实施,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从此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并将一定程度上改变如今政府与公众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同时保障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以及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权。如《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念:“政府是信息公开义务人,人民群众是信息公开权力人,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简称《条例》)实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省各级档案部门按照《条例》的要求,积极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全面、准确的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邱慧 《声屏世界》2006,(5):55-56
舆论监督工作从本质上说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监督。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表述“:广播电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两种阐述都表明了新闻媒体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权力。作为工具,就必须思考如何使它有效地操作;作为权力,就必须有效地对它进行限制和监督,防止腐败的滋生。而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则是能使这个工具有效操作、权力不会滥用的重要保证。新闻职业道德出位现象及其原因分析不论我们如何回避,中国的媒体确实已经进入了…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档案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对规范政府的信息披露行为,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率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也是档案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公开服务所应遵循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个人和组织的知情权,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活动,增加行政活动的透明度,监督政府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国家档案局也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档案馆认真实施《条例》的规定。针对当前形势,笔者谈谈x,l档案部门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IT.com 《信息系统工程》2007,(1):I0015-I0016
【IT168专稿】勿庸置疑,政府信息公开有诸多好处,它不仅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促进政府和民众间的信任与合作,大大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还有利于公众参政议政。早在2002年国信办成立之处就着手起草《信息公开条例》,200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又明确了“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基本原则,但至今《信息公开条例》尚未出台。除了上海、广州等少数城市外,多数城市也没有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甚至有意抑或无意地抵制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8.
1907年4月2日,元老记者于右任在上海创办了报纸《神州日报》。不到一年,因隔壁广智书局失火而遭殃及。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又创办《民呼日报》,他说:政府不能保护人民,则政府之资格失;人民而不能监督其政府者,则人民主权利亡。”由于《民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底,美国《时代》杂志公布年度风云人物的网络票选结果,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以逾38万得票高居榜首。毫无疑问,从2010年下半年起,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在全球新闻界翻江倒海,令各国情报部门谈之色变,令传统新闻媒体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存在一系列问题:信息公开范围的界定不合理、不细致、不彻底,公开的方式和程序存在不足,监督和保障手段不到位。为此,在今后立法中,应准确界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完善公开的方式和程序以及监督和保障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