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挑战杯"竞赛: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现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高校“挑战杯”竞赛及研究性学习的功 效分析 1.“挑战杯”竞赛及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从事学术科技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在高校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 权威性的特点,对引导全国大学生积极从事学术科技活 动,具有直接而有效的重要作用。 (1)“挑战杯”竞赛的导向性体现在竞赛的宗旨与目 的上。根据 2004 年 6 月 10 日修订的《“挑战杯”全国大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一章第二条、第三条 的规定,竞赛的宗旨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  相似文献   

2.
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 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高校应对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工作加以总结,并根据目前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情况,采取有力对策,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成为我校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主导性活动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自1993年参加第四届“挑战杯”竞赛以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技氛围更加浓厚,科技意识进一步加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  相似文献   

4.
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上,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余一娇研究并开发的新型浏览器HWT1.0,填补了这一领域国内的空白。 1999年10月2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重庆大学隆重开幕。北大、清华等内地知名高校及港澳地区部分高校共计290所大学汇萃  相似文献   

5.
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参与“挑战杯”竞赛。高职院校应对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工作加以总结,并根据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采取有力对策,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本文通过介绍我校参加历界“挑战杯”的情况,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并提出思考与对策,通过创新来实现育人目标,培养中医人才。从而使我校“挑战杯”的竞赛成绩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王敏坚 《职教论坛》2006,(5X):23-24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枝参与挑战杯比赛。从高职院枝“挑战杯”工作情况着眼,总结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创新教育和指导创新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石。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例,提出了以学生科技竞赛促创新能力的举措。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利用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实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指导教师利益保障及奖励制度,建立学生利益保障及奖励制度,以竞赛促教改,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目前,“挑战杯”竞赛已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在完善组织保障、丰富竞赛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对“挑战杯”工作进行了创新.同时,建议高校在调动基层组织力量、完善激励机制、健全指导体系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进而推动“挑战杯”竞赛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15~20日,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作为全国唯一4次获得大赛最高荣誉——"挑战杯"的高校,复旦大学又一次夺得"优胜杯".……  相似文献   

1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大学生校园学术科技文化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群众性赛事.本文在对十届赛事解读的基础上,对中国高等教育所遭遇的挑战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课外导师制在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中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课外导师制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关于课外导师制在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运行中的具体做法。结合课外导师制的特点,在开展课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提出了"三结合"办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对其他学校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胜利  杨雯 《高教论坛》2014,(10):51-53
"模拟法庭"已成为我国法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其有利于学生认识庭审的完整程序,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流于形式"的弊端。"理律杯"模拟法庭竞赛简化了模拟法庭的程序,增强了学生在辩论环节的展示,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更有利于法科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基于二者优缺点的综合考量,应吸收"理律杯"模式的优点,以完善传统的模拟法庭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精神,高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运用三种不同的训练方法来检测大学生在耐力素质训练中的身体机能变化,为开展科学、系统的课余锻炼,进而促进大学生耐力素质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课外教育需求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困惑,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多时间在上网、游戏或无聊度过。而大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和个人内涵、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课外教育活动,实地调研则被学生认为是效果最好的课外教育形式。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积极开展的舍区教育活动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学若要在促进科技进步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需要我们转变大学教学观念,实现“科学认识观”向“生活认识观”的转型,实现“逻辑叙述”与“暗示体验”的结合;需要我们开发大学教学中隐性知识的人文因素;需要我们整合大学教学模式:在科学线索基础上注重文化线索;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理念上实现超越:在“占有”的基础上注重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对作者近年来指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奖作品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一些经验和有效途径:(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合适地引导学生延伸创新外沿,以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突破创新难度和高度.(2)指导教师落实全方位指导,包括决策、组织、技术及心理等,促进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文章最后对新时代特征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要求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泛读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泛读课外阅读学习需要关注个体学生的不同阅读兴趣与需求,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自主阅读能力的人。必读、选读、定题读三合一泛读课外学习模式旨在改革传统大学泛读课外阅读现状,将传统的“完全教师控制”模式、“完全放任”模式转化为教师与学生商讨式的“必读、选读、定题读综合学习”模式。模式的核心在于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的、自主的、有目标的课外阅读。它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阅读开发学生高级思雏,并提高他们开展延展性活动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阅读所需的语言学习认知策略和自我管理元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9.
遵循国家教育部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精神,结合阜阳师范学院对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从如何明确理解和认识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功能,如何配置课外科技活动的要素,以及实施的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推进大学生成才的主要渠道,也是符合高校素质教育要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范叶云 《成才之路》2021,(14):52-53
教师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唤起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注重方式多样化,发掘课外科技活动的潜力;注重创新自主化,增强课外科技活动的活力;注重活动系列化,提高课外科技活动的吸引力;注重活动实践化,加大课外科技活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