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丁蓉 《南昌教育》2005,(12):20-21
当代的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从叶圣陶到刘国正,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素丽 《教师》2012,(33):55-55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学生是否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活中即包含着教学,而教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主场地,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尽量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采用多种方法学语文,把生活变成无形的教科书。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以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精彩的生活之中。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平时教学中要多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注重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出学校,置身于家庭。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7.
章琴 《考试周刊》2013,(72):21-21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从两方面进行论述:激发情感,让学生走进教材;善用教材,让教材走进生活。要让生活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李纯云 《西北职教》2009,(10):24-24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如何让语文回归生活?如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四点:  相似文献   

9.
正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反思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都不尽如人意、综合水平不高。究其根本原因,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着仅有的几本教材上。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去装扮生活应该成为一种观念。  相似文献   

11.
观察和研究了解中国社会要抓住关键词,客家人承载了中国很重要的历史信息,要站在中华民族的层面上去研究汉民族,在国际视野中去思考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2.
论汉语方言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几种理论和方法。并以语言事实为例,说明汉语方言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尊重语言事实,又要重视对语言理论的学习和提炼。既要借鉴西方语言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又要结合汉语实际,大胆创新,丰富世界语言学理论,使汉语方言的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几种理论和方法。并以语言事实为例,说明汉语方言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尊重语言事实,又要重视对语言理论的学习和提炼。既要借鉴西方语言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又要结合汉语实际,大胆创新,丰富世界语言学理论,使汉语方言的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林可  孙瑞 《高教论坛》2008,(2):140-143
调查研究表明,在综合类大学学习专业的学历留学生在学习专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与汉语有关的困难,因此,对学历留学生进行汉语继续教育是必要的。让留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继续学习汉语是帮助留学生解决所遇到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对学历留学生开展汉语继续教育的时候,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解决留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应加强专业词汇和论文写作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在课改实验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错误倾向。针对这些新问题,提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六项策略: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语文课程素养;树立新型学生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变革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对话互动;开发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课前精心预设,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从增长轨迹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首先要厘清发展的内涵和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讨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全面协调,需要对50多年来高等教育的增长轨迹进行描述,以此做出评价。从其轨迹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时比较全面、比较协调,有时则是不全面、不协调的。要真正做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和保证必要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发生新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汉语研究的任务就是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考察这种规律性。汉语发展的最根本规律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和质变规律。汉语的历史研究应该从甲骨文开始。长期以来的汉语史研究局限于个别字词、个别读音、个别语言现象,科学的汉语史研究则始于上世纪50年代。汉语史研究主要是研究书面语,但同时应该与活的语言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改革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并进一步研究。反思当前的语文教学,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割裂,脱离文本、架空语言的教学不足取;对“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需要明晰;对话不等于谈话,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语文训练不等于语文“操练”;诵读是基于理解的一种声音表达形式,关键在于理解文本;语文教师的主体性不容漠视。关于语文教育体制、考试模式、选修课制度, 也存在一些争议,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来自海外各地的华侨华人学生回到祖(籍)国来求学的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应大力发展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并通过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凝聚世界侨心。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应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认真研究华侨华人学生的特点,全面把握华侨华人学生的思想状况。二是培养华侨华人学生的学校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从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高度,把华侨华人学生培养好。三是要树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华侨华人学生对祖(籍)国的感情,从而起到凝聚侨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