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来信四则     
《初中生之友》2011,(26):50-53
<正>静子姐姐:我是一个心境灰暗的男孩。学习上的失败、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生活的不顺,这些都让我情绪很低落。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起来呢?刘金鑫如何创造良好的心境心理学上,心境是指一种比较微弱但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的特点。心境往往会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状态,使这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能使人的精力倍增,信心倍增,有益于身心健康;而消极的、悲观的心境则使人沮丧,让人失去信心和希望。只有走出灰暗的心境,才能创造良好的心境。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带有情绪的色彩,人的情绪是以不同的心境、激情等状态显露出来的。而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续的情绪,如心情舒畅或闷闷不乐等。心境能影响整个行动表现,保持它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使一切都感染着某种情绪的色彩。显然,心境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人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在良好的心境下工作,或者说,要想办法创设良好的心境。在义务教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心境,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一、义务教育即素质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的方法与  相似文献   

3.
心境,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情.从心理学来讲,指的是平静而持久的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虽然其强度并不高,但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但带有弥散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往往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4.
心境与自学     
心理学家认为,心境是一个人情绪的弥漫状态。它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5.
心境就是心理环境。在心理学上,心境是指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又较为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基础和依托。它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带上某种情绪色彩,或兴奋、或愉悦、或忧郁、或焦虑……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来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将使学生处于积极、愉悦的歌唱心境,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让"要他唱"变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6.
情绪健康的教师,一般情况下其内部心理结构是平衡的、协调的,既有适度的情绪表现,又不为消极情绪所驱使而导致行为的失调。就是说能保持比较平静的心境、清醒的头脑和控制行为的自觉性,并且总是积极增力的情绪居优势地位。在教育实践中,保持愉快的心境,保持情绪稳定是教师健康情绪的主要表现。一、愉快的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亦即人们常说的心情。这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多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往往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如处于心情愉快的积极心境时,  相似文献   

7.
核心情绪位于任一情绪情节的中心,可以通过效价与激活来描述。它与心境类似但又不同,心境是没有对象的或者只有"准对象"的延续的核心情绪。因此核心情绪可被体验为自由漂浮的心境,也可以被归因于某些因素。核心情绪是特定情绪产生的前准备状态,与知觉过程、认知过程以及行为过程混合而成意识流,故人类意识中的情绪建立在核心情绪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心境,是使人的整个精神状态都染上某种特定的倾向的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技校学生干部在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进行学生管理时总是伴随着一定情绪,如愉快、忧郁、愤怒、烦躁等等,这些复杂的心理情绪往往在工作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心境。心境的好坏,往往会给工作造...  相似文献   

9.
论教学心境     
教学心境是教师特有的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的、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师只有在积极良好的教学心境下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整体,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这种良好的教学心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陶静 《河南教育》2004,(9):32-32
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或者亢奋,或者低沉,或者平和。在开始阅读的时候,这些情绪状态必定伴随着学生进入阅读过程中,并影响阅读效果。这种潜在地影响阅读效果的情绪状态就是接受心境,它是现代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研究和明确学生的接受心境对于上好阅读课、提高阅读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接受心境一般有3种类型:欣悦、抑郁和虚静。欣悦是亢奋、欢快、情绪激昂的接受心境;抑郁是欣悦的对立面,是一种失意伤感、郁闷压抑的接受心境,这两种情绪状态都不太适合阅读。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氛围”是指人与人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网络写作的写作氛围,就是指网民在网络写作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在网络情境的作用下,在网民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包括了网民的个人文化素质、心境、精神体  相似文献   

12.
心境的词典意义就是指“心情(的好坏)”,而在心理学上则是指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但它不象情绪那样强烈,也不会在短时间里平复或消逝,通常是一种比较微弱平稳而持续的情绪,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心境对于人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面对中学生的写作尤为明显。就人的个体心理而言,中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结构组织能力远胜于小学生,但中学生却普遍怕上作文课,有的学生甚至到一听要写作就头皮发麻、心内发虚的程度。结果,小学生的作文往往能达到如期的教学目标,而到了中学则进展甚慢。这里面原因很多,其中就有不良的写作心境在作怪。 心境就性质而言,有消极、积极之分。但心理学上的消极不良心境,并不能与写作上的消极不良心境等同起来。外国有“愤怒出诗人”的说法,普希金就认为“越是悲哀,他的诗就越工整”。中国唐代的韩愈说得更为透彻,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司马迁则在《报任安书》中举出大量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盖文主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环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进而可以影响到他对某种事物的判断、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学校在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都十分注意校园的美化和优化,尽可能地为受教育者提供整洁、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师道》2007,(6):58-58
医学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季节变化有关。在炎热的夏季,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就是"心理中暑",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15.
<正>活动目标:一、了解与理解。懂得情绪是怎样产生的。二、尝试与学会。(一)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二)明白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三、体验与感悟。(一)掌握一些驾驭情绪的方法(二)掌握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三)了解良好的情绪对生活的积极意义,并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开朗的心境。活动理念:从心理学角度讲,心情也称为心境,是人的情绪状态,属于情感的内容,是情感的具体表现之一。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有意识地调整  相似文献   

16.
杜昊 《教育》2014,(10):76-76
大自然中的各种色彩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不同颜色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发心境的变化。心理学家研究了颜色与人的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颜色可以影响人的情绪。一般情况下,红色表示快乐、热情,它使人情绪热烈、饱满,激发爱的情感。黄色表示快乐、明庇,使人兴高采烈,充满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17.
<正> 情绪是一个相当宽泛而又暂无确义的概念,然而它又确乎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艺术家来说,它更是艺术家们捕捉艺术灵感和驱动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的最直接的动因。为方便起见,我们把情绪框定在心情、心境范围之内。当然它包括感情,但比感情要宽泛得多。情绪是凭借客观对象产生的,它是主体对自然、社会的一种生理、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或体验内涵是丰富、复杂的,它往往包容有深刻的现实内容。马克思主义在强调人对观实的最深刻的理性把握的同时,也强调人的感觉、人的情绪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1844年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也用一切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感觉就包含着情绪美,艺术家的感觉就是渗透着艺术家主体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和审美个性的“心理流”、“情绪流”,优秀的艺术家在合乎艺术规律的创作中深刻地表现人的情绪、感觉,就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使读者在情绪的感染中得到一种美感。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当然与自身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但同时还受着教师潜在的心理因素--心境的影响. 心境,心理学家解释为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绪,诸如愉快、忧郁、愤怒、恐惧等.这些复杂的心理情绪纵横交错,就构成了教师的心境.根据品质的不同,心境可分成良好的心境和不良的心境.  相似文献   

19.
一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教师的心境是教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如果不加利用,不加调整,把它混同于日常生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人生     
人的一生,只是历史长河中极为短暂的一瞬,但它却满载着种种苦乐,处处悲欢。我们应如何去面对它呢? 人生,不是口袋中的巧克力,滑润细腻而香甜;也不像想象中的黄莲那般苦不堪言。它是一杯香茗,蒸腾着热气,等待懂茶的人去品味。品茗,不仅需要品味,最重要的还是要品一种心境,一种“波澜不惊,水波不兴”的平和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