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代女性书写中"男性"角色和象征意义的不断转换显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困境。男性对女性存在从构成一种阻碍,到淡漠的伙伴关系,然后再到女性对"男性"的彻底拒绝,以至于轻视,把男性精神弱化。作为社会主体的女性与作为性别主体的女性无法协调自己的双重身份存在,主体的建构始终处于异化与不确定之中。  相似文献   

2.
女性写作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女性自我求证的过程.本文以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的婚姻、爱情题材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主体身份建设、认同的视角对此时期以小说为代表的女性叙述类作品展开解读.五四时期,女性情爱叙述类文本透露出来的女性自我认同主要显示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试图建构的现代国家范式下的“个人”主体地位的认同,但在丁玲的个别作品中,女性意识在“个人”主体地位的追求下已然催生.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在《陆犯焉识》中首次采用了男性的叙述视角来描写女性,塑造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母亲、妻子和情人形象。然而这种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并不完全,这主要是受到严歌苓矛盾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主义的谨慎态度的影响。本文在界定女性主体意识内涵的基础上,以作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例,具体分析作家是如何建构了女性形象的主体意识,并指出这种建构的水平同作家的个人经历、创作实践与女性主义思想息息相关,因而呈现出两面性,具有中庸的温和姿态。  相似文献   

4.
万琼花博士的《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以周南女校(1905-1938)为中心的考察》是一部整合思想史、社会史与妇女史的近代女子教育史,也可以看作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近代妇女思想史。该书置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建构于民族主义与女权主义两大语境中,论述了近代女子教育思潮的兴起变化,认为国家政党、男性精英、知识女性等都是掀起近代女子教育思潮的主要力量,近代知识女性正是在各种力量的矛盾运动中建构自身的主体身份的。  相似文献   

5.
对爱情的建构和解构是张洁创作的一条明晰线索,在《无字》中,爱情的真相被彻底还原,女性的爱情只是自我编织的一个自恋的谎言。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男权文化中,女性一直居于被谋杀的被动位置,女性却依然在等待男人对她们进行救赎。  相似文献   

6.
杜拉斯立足于女性的欲望与情感,在文本创作中建构女性的主体身份,让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下的沉默的一个人数众多的“少数族群”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长期在“菲勒斯”中心话语的历史中被湮没的女性声音得以被听见、被重视乃至被认可。笔者试图以女性主义为工具,从杜拉斯文本中的男性解构与女性主体入手,在传统的文本细读和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探讨杜拉斯的女性关怀,做一种尝试性的言说。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对当代网络大众文学中的女性穿越小说的勘察研究,认为该类文本在历史重构、男性想象和自我主体建构过程中,表现出了认同、解构与建构的多元立场,表现出当代女性更加成熟理智的两性观念和独立的主体意识,同时,其中体现的种种性别局限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如何摆脱男性话语的控制 ,建构女性的主体性话语一直是女性主义文学写作与理论批评关注的中心。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通过叙述形式、叙述结构、叙述人及叙述技巧等方面打破父权制语境的陈规 ,书写女性经验 ,建构女性主体性 ,使女性真正成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与言说主体。它是女性文学创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写的诗歌小说《奥罗拉·利》描写了一个女诗人的成长过程,其中包括了作者的美学思想,并涉及爱情、宗教、社会等内容。通过对《奥罗拉·利》的文本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女主人公奥罗拉﹒利与玛丽安的自我建构。从罗拉与玛丽安两者密不可分的联系,二元论的男性和女性性别特征下二者的自我建构,二者自我建构的完成三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海的婚姻爱情系列小说,以女性为主体,但是在大家普遍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小说中的女性的情爱心理活动的时候,相应地"冷落"了小说中的男性。实际上,王海鸰的小说中的知识男性是非常有典型性的,王海鸰作品中的知识男性对婚姻爱情的态度也是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她不仅描写了男性"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更多次关注了男性的ED问题以及面对爱情婚姻困境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1.
中年女性散文作家是当代女性散文的主力军,她们努力从自恋走向社会,走向人生,将个体的生命体验扩展到对人生、宇宙万物的认识,不拘一格地传达出了来自女性社会生活和内心深处自我的声音。她们的作品无论从主题、意境、视野、题材及写作形式上,都有了积极的拓展与尝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并得以在思想的裂变中走向现代,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散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先秦到宋元已有女子擅长文章辞赋的记录,但明代能文的女性人数以及文章存世的文献数量显然更为丰富,她们在文章诸体上显示的才力也较为多彩多姿。与吟咏性情的诗词相较,论辩序跋赞戒等文体似更需要以擅才学、广社交为条件。明代女性抱有撰文的热情,且名篇如林,这与她们在家庭内外文学生活氛围的局部改善有关,以至敢于肯定"著文章"并非女子的"分外事",由结社带来的社交空间也增加了文章应世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中国大陆散文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中国大陆的散文创作和相关的理论活动,总体上是适应着19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需求机制的更新和调整而展开的;在一部分学院派写作者供着“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等文学市场品牌,构筑起精神自疗的虚拟世界的同时,大量活跃在一般社会文化圈层中的文学写作者,也托庇于各各兼具市场品牌和文学旗帜双重功能的新散文概念而蜂拥到了散文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散文非虎构的体裁属性遭到了正反两面的瓦解,这使得从1990年代的中国社会文化空间里凸显出来的阵势浩大的散文家群像,以及被公认为1990年代中国大陆散文佳作范本的少数作品,最终成为19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在启蒙和反启蒙的力量兴替序列中跃入新阶段的隐喻形式。  相似文献   

14.
散文创作在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学中有着较大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执著于散文创作的新秀。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达斡尔民族对即将被“湮灭”的民族文化流露出无限眷恋,这种焦虑在散文中有相当的显现。在艺术上,达斡尔族散文作家善于以小见大,亦包含对淳朴绵厚的本族文化的倾力高歌。苏莉的散文可谓代表着这方面的成就。本文基于文学视角,主要从苏莉对故乡厚土、对女性自身感受以及对日渐湮灭的民族文化的关注几方面入手,结合其独有的女性立场的言说方式,试图揭示苏莉散文在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学中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综观现代女性散文三十年的创作实践 ,其文体意识和表现技法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发展进程。“五四”时期的女性散文重在宣泄暂时性的个人情绪、实录个体的生活经历 ,艺术上缺少自觉的建构和锤炼 ,往往任心而写 ,使得作品在保持了“原始之美”的同时又显露出女作家对文体认识的淡薄和偏颇。进入三十年代以后 ,随着文坛整体创作风格的变化 ,女作家的写作视野逐步开阔 ,她们认识到散文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并有意识建构一定的艺术价值尺度 ,对散文创作中的题材选取、文本结构、语言方式等文体诸方面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从而使散文写作进入了较为自觉的艺术创作阶段。本文通过考察现代女性散文创作中文体意识和表现方式的变化 ,揭示这一自觉进程的发展脉络 ,并探讨其间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6.
素素散文论     
素素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活跃的散文家之一。素素散文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在于,她紧紧抓住了“真”,在其散文中凸显出主体意识。尽管是女作家,不过素素散文的视野广阔,不仅包括婚姻家庭类女作家通常涉猎的内容,而且还有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反思的文化散文。其散文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末中国散文史上的奇观--老生代散文(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生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一批活跃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老年散文家,在他们的人生暮年,又创造了艺术生命的辉煌,为20世纪的散文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散文展示出学者、作家所特有的历史哲学;他们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对当代文化本体散文的回归具有奠基之功;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通达洒脱、俯仰自如。无论在文化人格架构方面还是艺术特质方面,都是后来者的典范。他们的散文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末中国散文史上的奇观--老生代散文(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生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一批活跃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老年散文家,在他们的人生暮年,又创造了艺术生命的辉煌,为20世纪的散文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散文展示出学者、作家所特有的历史哲学;他们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对当代文化本体散文的回归具有奠基之功;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通达洒脱、俯仰自如。无论在文化人格架构方面还是艺术特质方面,都是后来者的典范。他们的散文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女性形象中的洛神原型及其现代重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神原型是情与欲的象征。这一原型主要源于原始宗教意识、女性生殖崇拜及阴阳哲学观。男女两性作家在回溯这一原型时,呈现出性别上的差异。男性本消解了洛神型女性在情感上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女性本则充分肯定洛神型女性原始生命力的冲动,还原女性之本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文学史的角度,对20世纪30年代一批新进散文作家群进行总体考察,以陆蠡为主体,从创作流派、艺术追求、渊源流变等方面分析陆蠡等人的散文在20世纪30年代散文乃至整个现代散文史上所处的地位,为其散文创作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