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命周期理论由卡曼(A.K.Karman)于1966年首先提出,后来赫塞(Hersey)与布兰查德(B1anchard)于1976年发展了这一理论。它以四分图理论为基础,同时吸取了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是领导情境理论(又称权变理论)中的一种,强调好的领导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具体的情境做出相应的调整。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领导采取何种领导方式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有关。所谓成熟度是指被领导者的  相似文献   

2.
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的函数。本文借用领导权变理论的方法,以教师的威信、学生学习成熟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三种情境因素构建了高校最优化教学方法,并探讨了一些教学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优良的学风是高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当前,大学生学风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因此推进学风建设、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紧密联系,并为推进学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必要条件和基本路径,通过将学风建设融入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和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可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对学风建设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之广,牵涉内容之丰富,一定程度上符合系统论的相关观点。本文通过对高校学风现状的调查,发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若干问题,并引入系统论的观点,探讨系统论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指导作用,进而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措施,将系统论方法巧妙地与高校学风建设融合,从理论到实践,探析一种全面的学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珺 《教师》2023,(22):12-14
学风建设是高校培根铸魂的基础、立德树人的关键。文章以西部某地方高等师范学校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涉外班的8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优良学风建设研究。文章先基于研究对象的现实情况和学风建设要求,提出了创新学风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构建具有生命力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等要点,然后提出构建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在培育优良学风上精准发力;以四步工作法为重点,在培育优良学风上大胆着力;以活动为契机,在培育优良学风上巧妙借力;以管理服务为保障,在培育优良学风上持续用力的“四维并进”的学风建设体系,以期为高等师范学校本科班级优良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和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是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的重中之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对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首先需要创建优良的学风,优良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成果培育,理应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统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的协调发展,不断培育出丰富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规模迅速的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然而高校学风滑坡的现象也愈演愈烈,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本文运用情境学习的理论从高校学风的现状,人们对高校学风和教风认识的误区来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和精神动力存在的学风建设问题是高校教学工作实施的根本灵魂,同时也是高校治学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在高校办学质量尺度衡量的标准之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学风建设与优良校风的形成密切相关,只有积极把握当前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学风建设的基本特点,才能从根本上总结出切实有效的革新机制来完善当前的学风建设状况.本文针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校学风面临的问题与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治学风尚,优良的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全体师生具有熏陶、激励等功能.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优良学风的积淀与发展造成了影响.由此,有必要就该问题探索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日益受人关注,本文从教务与学工联动的视角,对当前高校学风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校教务与学工联动的情况,探讨教务与学工联动开展学风建设的机制,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专业方向的名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之一。信息技术能为各专业方向的名师工作室提供及时共建、共享资源平台,突破工作室专业领域的局限,提供跨专业融合的跨界学习,更大效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这种优质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2.
企业顶岗实习是培养高技能复合型数控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体现。围绕数控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现状,依据数控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企业的沟通,探讨了对教师"产教研"融合能力的培养途径,建设了"产教研融合"平台,构建了基于复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五位一体"的创新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开展实习生带教工作中,经常发现口腔工艺专业学生(实习生)在校期间已充分掌握口腔修复体制作基本技能,在临床上能迅速融入角色开展生产操作,但是新入职学生对于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略显欠缺,现企业中又缺乏相关系统培训——尤其是适应岗位标准需求、执行业务标准操作时显得束手无策——这样一个弱点严重地影响了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发展。鉴于此,通过校企合作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并基于岗位需求探索口腔工艺专业人才入职培训方案,力争为企业能更顺利地招募本专业学生作为新员工建立起一座校企衔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专用汽车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太多,而课时相对又太少。所以,两者之间就存在了极大的矛盾。当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予以考虑。要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生产方式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的要求也必然有所区别,对职业教育也会提出新的要求。由于智能化生产具有生产方式高度集成化、以研究与创新为生产核心动力、以高度服务性为生产目标等独有特征,而当前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由于缺乏整体性思维、理论知识、情境性等设计理念,不能适应智能化生产的要求,为此本文借"项目主题式"课程模式展开联系,为职业教育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与行业脱节严重阻碍着国家战略发展规划。随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作为对人才培养起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单片机课程建设亟待革新。本文以MSP430系列单片机为切入点,对基于16位单片机的应用实践课程进行研究探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考核等几大主要环节进行探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分析教学效果,发现此次课程教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问题愈发被我们所关切,由此而生的各类环境指标为人们所熟知。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WIFI变得随处可见,这意味着大量数据的在线交互更为便捷和廉价,对各种环境下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成为了可能。本项目承接前述研究,拓宽环境监测领域,就此问题设计了基于WIFI环境的便携式环境监测仪,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MQ系列传感器等收集环境数据,ESP8266模块连接WIFI传输数据,电脑主机接收并处理数据,提供一种更为便携、平台化的环境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上海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上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而社区文化的发展状况则是评价上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尺度。本文探究上海社区文化新发展的现状,认为做好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应当做到:加强社区文化组织管理,实现网络化、制度化;抓住社区文化特征,保证参与度与广泛性;强化社区文化的目的,促进共生性和自治性;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确保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指有目的地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觉悟,陶冶道德情感,树立道德品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指教师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元素,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本文旨在探索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针对当下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现状、小学英语教师对道德教育渗透所持的态度、面临的问题及有关对策,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智能制造工程新专业是新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智能制造工程新兴工科专业为满足未来制造领域的高端复合人才需求而应运而生。建设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必须形成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强调数理基础,基于传统机械学科知识体系,融合交叉学科科技新元素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大力建设"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人工智能"等时代背景下的新技术特色课程。需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有限的学制内让学生获得更宽更深知识,落实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领域要求的工程人才需要具备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建设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课外实践环境和平台,需要联合智能制造领域国际知名企业、国内领先企业,建设企业实践基地、校内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环境以支撑本专业高端复合人才培养。智能制造工程新兴工科专业的建设探索将促使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工程教育进一步适应未来制造领域新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机械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