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光气田具有井深、射孔井段长、高含H2S等特点,针对其射孔面临的技术问题和难点,通过大力推广应用射孔参数优化、抗硫射孔器材、多级延时起爆技术、长井段传爆技术、射孔管柱减震技术、水平井射孔技术、射孔地面监测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地质和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2.
苏军荣 《内江科技》2011,32(2):101-102,105
本文根据史127-平1井完井条件、储层情况、改造要求研究出限流压裂是该井最合适的分段压裂工艺。结合该井改造的要求,优化了射孔方案、压裂液技术以及该井的压裂施工方案参数;现场施工以及压后裂缝参数分析证明对该井压裂技术研究和参数设计是合理的;压后获产能15吨/天,是一般直井压后的2~3倍。该井压裂的技术研究和成功实施为同类油藏水平井压裂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3.
曙一区杜84-馆H62是部署于馆陶油藏边部的直平组合SAGD井组,自转入SAGD开发后产量一直未达预期。为改善井组开发效果,从SAGD产量公式着手,明确制约井组高产的主要因素是泄油井点数少和蒸汽腔高度低,通过完善注汽井网、优化射孔井段,有效促进了蒸汽腔扩展,综合应用强化注汽、间歇轮换注汽、合理控制subcool值等动态调控手段,使该井生产效果持续提升,效果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4.
程先民 《内江科技》2010,31(10):120-120,130
金8块为粉细砂岩、高孔中渗储层。储层为弱碱敏,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凝固点低、合硫低的特点,属于常规稠油区块,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本文通过对射孔完井、筛管完井和砾石高压充填完井三种不同完井方式下的敏感性分析和经济性评价,得出复合筛管完井的优化方法,利用水平井产能敏感性曲线,得出日液量与垂向渗透率、水平渗透率、打开程度、原油粘度和井筒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伟 《科技风》2013,(6):109
本文分析了直井定方位射孔技术在樊170井应用情况,并与同区块邻井樊143、樊167井应用普通射孔工艺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低孔低渗储层压裂措施改造中采用定方位射孔工艺可以降低地层破裂压力及压裂施工压力,最大限度沟通裂缝性油气层的天然裂缝,解决了压裂施工时常规射孔孔眼有效率低、压裂弯曲摩阻大等问题,减小地面压裂施工难度,提高了低孔渗储层压裂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石油与天然气开采领域,压裂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增加产量的方法,也是成本极高的工作.被压裂后的井的产量预测是衡量这口井压裂价值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受地质参数,测井参数和操作参数的综合影响,全部影响因素多达数十个,且数据方差大,处理难度高.针对这种情况,该研究首次用CatBoost对鄂尔多斯盆地临汾区块的5号和8号煤层进行特征筛选与产气量预测,并用适应性矩估计算法(Adam)对操作变量进行寻优.结果 表明:1,CatBoost对低产井的预测精度为94%,对中产井的预测精度为86%,对高产井的预测精度为79%.经CatBoost初次训练得到煤层气显著影响因子为总液量、施工排量、电阻率、射孔深度、含气饱和度、孔隙度、全烃峰值、声波时差、射孔井段长、煤层厚度.运用Adam算法对该变量优化发现,最优排量为3.5 m3/min.保持排量不变的前提下提升总液量,有利于模型输出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张帮军 《内江科技》2009,30(5):79-79
射孔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系统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射孔效果直接影响着油气井的产能。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出砂层、稠油层的开采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应用102、114、140型大孔径、高孔密防砂射孔技术对盘40块的因出砂停产的长关井进行了治理。  相似文献   

8.
张雪松 《金秋科苑》2010,(22):149-149
胜利油田浅层气藏以河流相沉积的透镜状疏松砂岩为主,由于储层埋藏浅、压实程度低、胶结疏松,气藏开发过程中易出砂,严重影响了气藏的开发效果。本文简要分析了气层出砂的成因及对储层伤害,认为防砂完井方式可有效抑制地层出砂对气藏开发的影响,提高气藏采收率。但完井中的射孔过程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储层伤害,但可以通过优化射孔工艺加以抑制。  相似文献   

9.
XX油田经过多年开发生产,由于地质原因,造成该油田生产出砂较为严重,新井生产效果较差,油层动用程度较低。近几年来,随着完井工艺及其配套技术不断地发展,通过优化射孔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该油田出砂严重的问题,新井产量较以前提高30%左右。目前射孔完井技术已成为该类油田挖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膨胀套管技术在塔河油田深层侧钻水平井TK6-463CH中成功实施作业。这是该技术首次在国内深层侧钻水平井中作为技术套管使用,并创造了国产直径139.7毫米膨胀套管单次作业最长437.22米和作业最深5508.04米两项纪录。TK6-463CH井是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利用开窗侧钻水平井开发塔河油田奥陶系剩余油的一口重点试验井,该井由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应力剖面解释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地应力解释技术在压裂中应用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在对以往井压裂施工进行分析总结时,我们发现高应力部位射孔是导致许多井压裂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海拉尔两口典型井失败与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结合对这类井现场处理及试验,总结出高应力部位射孔问题的预防、识别及处理方法。形成了针对高应力部位射孔引起的近井高摩阻问题的预防、识别技术和包括增加低砂比段注入时间、粉砂段塞及控缝高技术在内的高应力部位射孔处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应力部位射孔造成的低砂比砂堵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针对大跨度、长井段射孔作业时,多级投棒射孔较电缆正压射孔有突出的优点。采用了多级投棒起爆装置及夹层空枪,撞击起爆器装置,实现了代替导爆索在夹层段内的传爆功能。可以实现井斜小于350,夹层段长度在10 m~100 m间的油气井油管输送射孔的施工。该技术能有效的降低井喷风险,避免地层受到污染,减少射孔成本,极大的保证了大跨度,长井段射孔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13)
塔河油田早期建成的四级及以上井身结构井,随着不断进行的措施和维护作业,目前多存在套管损坏、井底沉砂等问题。本文主要从对典型小井眼修井难题进行总结分析出发,研究探讨适合塔河油田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杨占红 《内江科技》2010,31(8):111-112
本文针对塔河油田东南部AT5井区奥陶系凝析气藏研究了构造、断裂系统,分析了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及其组合类型,并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及钻、录井显示、试采特征,将井区内碳酸盐岩层划分为I、Ⅱ两类储层。  相似文献   

15.
正地层测试可以获得地层流体性质,计算地层特性参数,再用特殊的理论及方法进行解释评价,达到认识地层的目的。塔河油田超深井地层测试特点可归纳为:高深窜酸复。高指高温高压,井底温度在125~160℃,顺南区块井底温度181~220℃,地层压力67~77MPa;深指井深,一般在5300~7300m;窜是指塔河油田顺南区块气层活跃,若固井质量不理想,容易发生气窜现象;酸是指部分井中含CO2,易腐蚀测试管柱;复指塔河油田超深井地层测试复杂情  相似文献   

16.
樊凌云  于东 《中国科技信息》2015,(6):101-102,105
以分支水平井在地层中的势分布、势的叠加原理、等值渗流阻力等理论为基础,在分支水平井理想井产能公式中考虑由于不同射孔完井方式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推导出了同一平面内辐射状三分支水平在不同射孔系列完井方式下的产能公式。该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分支水平井任意完井方式下的产能研究。结合油田实例,系统研究了不同射孔系列完井方式下的产能大小,指出实际完井方式下的分支水平井产能与理想井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该模型对钻完井设计中的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俊华 《今日科苑》2006,(3):I0002-I0002
本文以南一区二次加密井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萨中开发区南一区二次加密射孔方案编制、完井优化、投产效果跟踪,对控制南一区二次加密油井初期含水率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稠油井电泵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塔河油田的机械采油工艺中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工艺占机采总井数的31%,是主要的机采工艺,该文结合塔河油田2区、4区奥陶系油藏储层特征和油品特性,对电泵稠油开采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获得适合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电泵系统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开发的各个不同阶段,经常需要了解油水井中套管的损伤、腐蚀及内径变化情况,射孔质量,管柱结构;检查套管外水泥胶结质量和管外窜通位置;判断出水层位;评价压裂酸化及封堵效果等。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测井来获得。因此,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套管外流动检测技术进行了越来越深的研究。本文着重对几种现场常用的套管外流动检测测井方法及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开发的各个不同阶段,经常需要了解油水井中套管的损伤、腐蚀及内径变化情况,射孔质量,管柱结构;检查套管外水泥胶结质量和管外窜通位置;判断出水层位;评价压裂酸化及封堵效果等。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测井来获得。因此,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套管外流动检测技术进行了越来越深的研究。本文着重对几种现场常用的套管外流动检测测井方法及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