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立伟研究员曾在本刊四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激发圈内热议.更多的人对此持不同观点.本文认为,报纸撤掉电子版面临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困境;国内报纸电子版收费无一例成功,根源在于其风险和收益的不成比例.报纸电子版选择免费是一种经济学上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撤掉电子版才能避免纸媒失败,或是有可能避免纸媒失败。本文分析了报纸电子版的发展现状,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并就如何发展壮大报纸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大概有600家网络报纸,大多数为报纸旗下的电子版。报社开通电子版报纸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电子版被当作一种依附品基本处于不盈利的状态,媒体应认识到其中的弊病并予以解决,开拓好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步伐,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体发展越来越快。特别是电视,图像逼真,争夺了亿万观众。报业也不示弱,版面在扩大,子报在增加,电子版在出台,把大量的最新的新闻捧给人民群众。 在三大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播新闻要想求得发展和生存,必须发挥广播优势。广播的优势在哪里呢? 首先是快捷。时效快是广播新闻的第一大优势。它可以不受任何时间的约束和限制,随时安排播报新闻。而报纸、电视不具备这一条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新闻传播领域,"落地新闻"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因为受地域性限制,地方报纸不可能将国内外新闻一网打尽,又不能不报道,于是就催生出"落地新闻"。从另一角度看,地方报纸大都把新闻"本土化"作为赢得受众认同、提升自身品牌的重要方式,强化新闻落地就成为报纸的重要选择。新闻落地体现在报纸上就变成落地  相似文献   

6.
适应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积极发展报纸新闻网站。依托纸媒优势形成报网互动 2002年12月,宝鸡日报突破了仅生产纸质媒体的单一出版模式,创办了报纸电子版(www.baojidaily.com),在省内报纸中技术领先,深受网民欢迎。每天及时把报纸上的稿件发布在本报电子版上,既保证了宝鸡市偏远县区群众及时阅读信息的需要,又为外地读者了解宝鸡提供了一个窗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鸡日报电子版的点击率不断攀升,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了200万人次。这一举措有效地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扩大了报纸的知名度,为平面媒体增强影响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日前,一篇题目为"完美自杀"的文章,赫然出现在某报的副刊版上.笔者对报纸编辑刊登这样一篇文章感到震惊.该编辑可能不知道,这样的文章会诱导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照此方法自杀.把这样一篇文章放在报纸上,表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的头脑里缺乏起码的新闻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2011年第10期刊发了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发表后,在业界引起争议,有支持的,也有拍砖反对的。看来这是传媒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作者又写出"二论",提出"纸媒防御战""时效丢哪里""版权保护从‘禁止我’开始"等论点,对为何、如何撤电子版作出进一步阐述。本刊也愿意继续为不同观点提供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9.
冀佳佳 《今传媒》2014,(6):77-79
智能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是当今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接入无线网络,登录新闻类APP这种第三方应用软件程序,受众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各种信息。随着智能手机新闻类APP的逐渐普及,广告主也愈把各种APP应用软件当成投入的重点,这将对线下报纸的销售、发行和广告收入形成巨大影响。新闻类APP具有共享性、交互性和便捷性等特点,盈利方式也更多元化,而现在报纸经营方式单一,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报纸消亡论"此起彼伏。在此形势下,报社只有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0.
李晖 《新闻记者》2013,(8):42-45
2011年,报纸是否应当撤掉电子版曾引发学界争鸣。时隔一年有余,笔者发现不少报纸电子版已选择了残缺、拖延和收费策略。本文主要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报纸数字化生存的最新策略,并指出残缺、拖延和收费策略有助于报纸重新诠释并深化其内容为王的优势,然而其所侧重的方面和针对的受众各有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乱点鸳鸯谱,要根据媒介内容、受众需求、发展阶段以及环境变化确定合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报纸要不要撤销电子版的讨论热点,本文从版权这一视角出发,从学理层面分析传统媒体环境下报纸版权控制中的特殊矛盾及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版权控制的影响,认为传统媒体环境强化报纸版权控制,而新闻特性和新媒体环境都会弱化报纸版权控制,并最终提出对报纸电子版要分类区别对待。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报纸要实行电子版收费:以提供动态性消息为主的综合性日报,不能简单地以撤销报纸电子版来应对,而应与网络(数字)运营商一起搭建平台,构建合理的收入分成机制,实现收入共享。  相似文献   

12.
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副刊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特别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新闻和信息的吸纳,纯文学性的副刊愈加受到冷淡,有成为鸡肋之虞。为了转变这一状况,副刊必须放下身段,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从当前的具体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新闻的好坏标准"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同时相关的报纸人也认为这是一个很难理清的话题。按照不同的人群划分,我们知道读者有自己对于好新闻的标准,报纸人有自己的看法,相关的宣传部门也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审视角度,也就诞生了不同的评价、审核标准。下面,笔者就来论述一下个人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一、从当前的现状出发,来分析新闻评价的"两个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14.
谢征 《中国记者》2012,(5):111-112
有关是否应该撤掉电子版的争论在本刊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各方人士就此问题展开争锋相对的讨论。究竟是否应该撤掉电子版,只能在实践中分析、摸索、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信访工作,既是信访工作,又是新闻工作。报纸的信访工作部门和编辑部其他部门一样,是新闻机关的一部分。报社的信访工作是运用新闻工具来进行的,和一般信访部门的工作不一样。这是报纸信访工作的基本特点。不把报纸的信访工作看成新闻工作的一部分,这是长期存在、至今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从配备干部开始,有的人就认为干这一行不必懂得新闻业务,而不少做这项工作的同志,也往往不把它当作新闻工作来做。人们把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加上生存环境的恶化,报纸已经越来越艰难.很多报纸使出浑身解数去争取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在版面上迎合年轻人的审美,改文风和语态,标题用网言网语和当红流行语,撤掉年轻人不爱看的版面,新闻选题和线索向网络靠拢,用快餐新闻去取悦年轻人.  相似文献   

17.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3):8-9
我们的"@中国记者杂志V"导读·本刊分别在2011年第10期,2012年第2期刊发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纸媒防御战的第一块盾牌——二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本期刊登一篇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政论,究竟谁是报纸的主体?这是研究美国新闻观念演变的又一个角度.美国报纸在创始阶段以传递消息为主,以后出现了政论报纸、政党报纸,便转而注重于政论.到十九世纪中叶便士报问世,进行了一场美国报业史学家所谓的"新闻革命"之后,新闻才在这些报纸上争得了首席地位,而且逐渐影响到了其他各类报纸.从曾经发生过的这个"重点转移"的过程看来,以孰为主的问题主要取决于报人对报纸职能的认识.强调报纸"宣传"职能者,往往注重政论,强调"告知"职能的,则把着重点放在新闻上.同时,从文字体裁的发展来看,新闻之作为一种独立形式,从胚胎到  相似文献   

19.
<闽南日报>的"多媒体互动",和其他大多数党报一样,经历了电子版、网站、手机报等阶段.早期是简单的电子版,就是直接将报纸内容搬到网上.后来报牡创办了漳州网,才有了自己独立的综合性网站.20HD7年5月1日,漳州网与漳州新闻网整合成立新的涮小断闻网.全新改版后的漳州新闻网整合全市新闻资源,开设13个频道160多个栏目,除了刊登报纸的电子版,还自采自编新闻,与报纸频繁互动,成了<闽南日报>旗下一个漳州新闻主流网站.2008年5月,<闽南日报手机报>正式上线.报纸、手机报即时关注网络热点,推出网上精彩文章,把网上新闻向纸上、掌上延伸,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三题余焕春一、新闻属性的再认识80年代《人民日报》一版登了一条新闻,题为《长途贩运不是投机倒把》。当时从事贩运的农民争相购买那天的报纸,他们知道这条新闻对他们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花钱买这张报纸是划得来的。新闻和报纸又是新闻从业人员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