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产生改变而引起疾病。作为遗传病,可根据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显隐性的不同,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性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种情况,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林文官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0-41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之后,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1案例背景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苏教版教科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内容.该节的学习课时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是"提取DNA".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实质的认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遗传物质为DNA,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再通过介绍烟草花叶病毒等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在学生对经典实验的学习、讨论与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辩证唯物的方法来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填空题跨度大,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可以有目的地综合一些问题,突出训练学生准确、严谨、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解答填空题,除直接推理外,还要讲究解题策略,本文谈几种解题方法,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0-61
<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学生在学完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变化后,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课利用两个经典实验逐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在前两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常用遗传系谱图来考查学生所学的遗传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遗传系谱图题,具有形式有简捷,条件隐蔽,灵活多变等特点.试题中的遗传病种类多,既有显性遗传,又能隐性遗传,有常染色体遗传,还有伴性遗传.故常使学生不能简捷明快地判断出某个遗传系谱所反映的遗传类型,而难以分析解答这类问题.该如何分析解答这类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复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加热会使DNA变性吗?"我回答:"会,加热会破坏DNA分子中的氢键。"我认为问题到此结束了,哪知学生接着问:"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能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既然如此,那么,  相似文献   

8.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证明DNA是否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把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等的作用。3.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  相似文献   

9.
<正> 举例是生物学教学中常用而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举例不仅有正例还有反倒,恰当地应用反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应用反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对许多问题往往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特别是刚学生物时,常常把问题绝对化,出现“一切”、“都”等词。如在刚学遗传物质时,有的学生得出“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结论,这时教师除强调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外,还可举一些反例,如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少数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学生产生的上述错误观点就消除了。通过这一反例,学生即会明白,对于某一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上课时或上完课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往往回答我的是:"没有问题了,我们都懂了."那么学生们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显然不是,从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就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有问题的,只是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或者说有的学生就不能提出问题.他们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这也成了他们不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Q我们的邻居前几天在省级医院生了小宝宝几天后,听说小孩天折了。有人说他们是近亲结婚。 请问除了近亲不宜结婚之外,还有其他不宜结婚的情况吗? 西安 白羽霞 A这个问题提得很实际,有关不宜结婚的情况有如下几条: 1近亲不宜结婚:据研究,父母和子女间的遗传物质有二分之一是相同的,而表兄妹之间有八分之一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如果表兄妹之间结婚,两个相同的基因相遇的机会很大。调查资料表明,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比非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要高150倍以上。可以说近亲结婚是遗传病蔓延的良好土壤,贻害子女并给民族繁荣…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都在呼吁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应该以人为本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学生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来好像有点多余,有人会说,学生不是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吗?这句话听起来不是没有道理,但对学生的理解果真如此简单吗?真要从学术角度对这个概念做一个清晰的解释的话,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因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将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好玩     
平方数也称完全平方数,有不少有趣的性质.在这里介绍三朵“小花”.1.两个平方数的和与另两个平方数和的乘积仍旧是某两个平方数的和.例如(12+22)×(22+32)=65=42+72.这一结论是否永远正确?你能证明这一命题吗?2.如果三个整数的平方和是另一个整数的平方,那么这三个整数中至少有几个偶数?你能证明你的判断吗?3.一个二位数ab,它的平方与ba的平方之差仍是一个平方数,你能求出这个二位数吗?以上都是平方数中三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探索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在没有看下面解答之前,请你先独立研究一下看能否解答?把自己思考所得写下来,无论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4.
杨福茹 《文教资料》2009,(7):145-147
舞蹈是生命的艺术,舞蹈也是严格的艺术.而基本功课的生命力在什么地方?学生可以感受到举手投足之间的生命力吗?这些是本文作者试图向学生解答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21题(压轴题)给人的感觉就是难,其中第(Ⅱ)问不只是难住了学生,许多教师对高考给出的解答都感到费解———这样的解答是如何想到的呢?问题真的这么难吗?解决问题的"至高点"在哪里?我们有何"制高"对策呢?本文展示笔者探究这道试题的心路历程,以飨读者.题(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21题):设函数f(x)=ex  相似文献   

16.
一、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是一切除朊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有两大类,即DNA和RNA。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同时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这是病毒最基本的特点之一,也是与细胞最根本的区别之一。病毒也因此被区分为两大类:即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DNA,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RNA。可用下面的表格来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17.
1认为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解析: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也可以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先天性愚型、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都是婴儿一出生就能表现出来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先  相似文献   

18.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应用问题导学法,从问题入手,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邵俊峰 《新高考》2004,(1):124-125
地理复习中经常涉及到地球南北半球的判断问题,判断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系列后续问题的解答。由于地球南北半球的地理特性和现象有很大不同,判断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出错,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相似文献   

20.
"认识分数"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著名特级教师周卫东一次有力的尝试,解答了教师最常关注的问题:学生对分数有认识吗?学生心中的分数能用文字或图形进行表征吗?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这节课的教学?如何让具有差异的学生都能深刻理解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