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并形成了一些说法,但这些说法都不能够单独解释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那么汉语词汇复音化究竟有没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呢?文章试图以汉字合体化为视角,通过汉语词汇复音化与汉字合体化出现和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内部动因的比较分析,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据不完全统计,在当代中国报刊语言中经常使用的有六百多条缩略语,这些缩略语的存在,对外国留学生阅读汉语报刊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加强汉语缩略语研究,是汉语言教学的重要课题,缩略语的优点是言简义丰,特点是使用面广,它是由固定说法经过压缩和简略而形成的词语,是原词语的简略形式,一般包括简称、略语和缩语。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简称为汉语教学,这一说法在新疆的许多地方十分流行,它是针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学习汉语而言的,对他们来说,汉语是他们的族际通用语(许多人常说是国语,这一说法并不妥当,因为中国至今还没有国语,在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并没有哪一种语言拥有优先发展的特权),不是外语,只能称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在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阅读是听说读写中的重要环节,是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用汉语交际而达到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阅读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不会阅读的汉语教学是不成功的汉语教学。许多老师、语言学家和教育界专家人士对此进行了诸多探讨,但对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阅读策略尤其是对新疆的对于维吾尔族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阅读策略并不多见,也不成系统。本人从事了多年的汉语教学工作,在此不揣冒昧,谈一谈我自己对新疆维吾尔族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中的阅读策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俗形义学”是近年提出来的学说,它的提出,意味着学术界开始以包容的态度认真对待这种原来被视为异端的文字学现象。“俗形义学”有着与传统形义学不同的作用,传统形义学是专业工作者学习,研究汉字和考释古文字的工具,而俗形义学则在普及汉字教育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刘德辉语)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简称为汉语教学,这一说法在新疆的许多地方十分流行,它是针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学习汉语而言的,对他们来说,汉语是他们的族际通用语(许多人常说是国语,这一说法并不妥当,因为中国至今还没有国语,在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并没有哪一种语言拥有优先发展的特权),不是外语,只能广泛地称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汉语教学既然是一门语言课,工具课,实践课,就可以把俗形义学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5.
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著作书.否认、或未谈及汉语中“多个”的用法。本文通过实际用例证明“多个”这一说法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存在,讨论其形成的句法语义基础以及可能受到的书面翻译的影响,并分析其使用的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语副词的虚实归属宋卫华在汉语语法学的论著中,争论最多的是划分词类的标准问题。传统的汉语语法学历来主张词分虚实,但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词类的虚实,各家的说法并不一致,至今尚无定论。由此而导致的对划分词类虚实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就副词而言,或者从意义出...  相似文献   

7.
云南方言与英语正音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与汉语分属两大语系,他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本文拟就以现代汉语中云南方言为探讨对象。探讨由于受云南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云南学生在英语语音方面的的正音问题。  相似文献   

8.
说简称     
现代汉语的简称在新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语法教材对此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就汉语简称的特点、构造及使用等问题加以规整,以此仅进筒称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教学中,无论是《基础汉语》(简称《基汉》),还是《汉语精读》(简称《精读》)、《汉语阅读》(简称《阅读》)和《汉语文选》(简称《文选》)课,老师备课,学生预习课文、做练习、做作业时,都离不开《现代汉语词典》(简称《词典》)。《词典》是汉语教学中为生字注音、解释词语、举例造句的重要依据,被一致认为是一部注音准确、释义精当、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查检方便、有较高价值的词典。然而笔者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也发现《词典》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本文就此将通过一些在教学中所碰到的实例加以说明,以求引起同仁的重…  相似文献   

10.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样的意思,说法不尽相同。因此,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正确的翻译方式,英语的正反译和反正译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缩略语自动识别意义重大,有助于提高自动分词和标注的准确率、及时快捷地编写缩略语词典。缩略语自动识别的内容主要有:自动抽取、自动还原、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分类体系、缩略语知识库建设等。研究方法上,依托语料库和缩略机制,自觉地把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方法结合起来。缩略语自动识别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目标明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验和工程化,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建立了高质量的缩略语知识库。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大都还是初步的,实验的规模也较小,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还不太高,离实用尚有距离。  相似文献   

12.
关于缩略语的内涵和外延、缩略语特球的词汇性质、词汇化和结构关系、构造规律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对于如何规范使用缩略语也提出了不少建设。但是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对于缩略语内部不同类型和与缩略相关的各种语言现象的比较还不细致、不系统,跨语言或跨语系的比较非常薄弱,还没有把缩略语的词汇化和汉语词汇化中的其他类型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体系中,因此导致我们的认识裹足不前,很多更为根本的规律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文章回顾了汉语缩略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缩略词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可以根据其产生动机和生成过程等的差异,分为"用语的缩略"和"造词的缩略",前者因着眼于对已有相对固定语言形式的便捷使用而生,后者则是不与某一相对固定的原式严格对应的、利用缩略性构词材料构成的组合形式。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对应物不同,产生机制和过程不同,在表义上也有差异。在这个二分的框架下,可以看到台湾"国语"缩略词语与普通话的明显差异:就用语缩略来说,是数字略语少、合称多、三音节词的简缩多;就造词缩略来看,则是固定词少而临时词多。  相似文献   

14.
捍卫汉语言的尊严--外来语种侵蚀汉语言现象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外来语种侵蚀汉语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语作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着很大威胁.汉语中的英语缩写词、英汉混杂现象十分普遍,有损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使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我们必须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捍卫汉语言的尊严,使汉语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鲁修红 《双语学习》2007,(10M):144-146
本文在分析汉英缩略词语的构词特点、修辞效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英缩略词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形成性评价与中国考试文化之间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性评价从本世纪初开始受到我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大力倡导,但是在现实的课堂内这种评价形式却很难看到。很多人认为,由于中国的考试文化深深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形成性评价不适合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本文中作者关注的正是形成性评价在中国考试文化氛围中实施的切实性。首先阐述了形成性评价的要旨和中国考试文化的发展和延续,然后讨论两者之间存在的张力,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切实的建议以促进形成性评价在我国课堂内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汉语缩略语是在人们追求交际的便利和效率过程中生成的简称或者缩略表达,其命名和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结合认知语义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试图剖析汉语缩略语的命名机制及使用规律,升华对汉语缩略语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语言的人际交流。  相似文献   

18.
英语缩略语的语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缩略语是单词、短语或句子的简略形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英语缩略语的使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运用详实的例子从八个方面分析了英语缩略语的语用价值,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英语缩略语在交际中的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increasingly being implemented through policy initiatives in Chinese educational contexts. As an approach to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derives many of its key principles from Western contexts, notably through the work of scholars in the UK, the USA and Australia. The question for this paper is the ways that formative assessment has been interpreted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e paper reports on a research study that utilised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to analyse how two Chinese universities – an urban-based Key University and a regional-based Non-Key University – interpreted and enacted a China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licy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the research were the ways in which the sociocultural conditions of the Chinese context mediated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principles and led to their adaptation. The findings from the two universities identified some consistency in localised interpretation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which included emphases on process and student participation. The differences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sociocultural conditions contextualising each university includ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eacher and student roles, expectations and beliefs about English. The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sociocultural tensions in interpreting, adapting and enact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classes and the consequent challenges to and questions about retaining the spiri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as it was originally conceptualised.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英语用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缩略语作为网络英语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人们青睐。网络交流中,缩略语的使用日益普遍。分析网络英语用语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运用英语在网络时代进行交流,避免因缩略语使用不当或理解偏差所造成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