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 ,探讨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策略。方法 :入选 2 0 0 1.6 .2 3~ 2 0 0 2 .5 .10日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 ,发病时间在 12h内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急诊PCI。结果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 4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男 34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1± 11.3岁 )。行急诊PCI的有 4 3例 ,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为 90 .9%。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分别占 2 2 .7%、2 9.8%、4 0 .9% ,左主干三支病变占 6 .8%。其中左主干 +三支病变组死亡一例 ,其余 4 2例均放入支架无IRA的急性或亚急性再闭塞 ,住院期间无心肌缺血再发 ,无复流现象 4例 ,约占 9.1%。结论 :急性PCI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最佳方法 ,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金属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 ,探讨支架留置的适应症及影响因素。方法 :10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置放了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 ,全部操作在DSA监视下进行 ,支架置入前后行食道造影对比观察。 6例接受了放疗和化疗 ,1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结果 :支架置放成功率和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 10 0 % ,4例患者 8个月内死亡 ,2例于术后 3~ 6个月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 ,经食道镜检查 1例为肿瘤生长超过支架所至 ,1例由于支架近端黏膜过度增生所至。余 4例随访 8至 14个月 ,未出现吞咽困难。结论 :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可靠 ,并发症少 ,基本上可以代替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川崎病冠脉病变的发展过程 ,探讨动态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价值。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 4 8例川崎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 0 % ,冠状动脉扩张 35例 ,占 73% ,冠状动脉瘤 13例 ,占 2 7% ,最早 1例是发病后 4d。结论 :川崎病急性期一过性冠脉扩张较普遍 ,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可提高冠脉病变的检出率 ,了解冠脉病变的动态变化 ,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由于其创伤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院自2004年-2007年共收治冠心病患者726例,有413例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116例置入冠脉内支架1~5个。现将其介入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强  王泽鑫 《考试周刊》2012,(16):196-196
为分析气道倒Y型金属内支架治疗气道复合性狭窄的疗效,作者根据气道复合狭窄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个体化气道倒Y型金属内支架。在X线监视下,对7例气道复合病变患者置入倒Y型气道内支架。内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7例患者置入内支架后均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由此可见,气道倒Y型金属内支架能有效解除气道复合性狭窄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临床类型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0例疑诊为ACS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组和正常对照组,再以冠心病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患者分成不同的亚组,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之间Lp-PLA2水平的不同.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Lp-PLA2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p-PLA2活性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结论:Lp-PLA2活性能反应冠脉病变的稳定性,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49)和冠心病组(n=154),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n=40),双支病变组(n=46),三支病变组(n=68).测定患者空腹血浆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LP(a)水平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Lp(a)水平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心病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差异越明显.Gensini评分与血浆LP(a)水平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临床上对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早给予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远端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 5 0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30例 (6 0 % ) ,病变出现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即 4周内 2 8例 ,占病变者约 93.3% ,其中 1周内出现 7例 ,占 2 3% ,最早出现冠状动脉病变是发现川崎病后 4d。 4周后出现 2例 ,占 6 .7%。病变累及范围 ,不仅在冠状动脉主干 ,而其分支也同样受累。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 ,而且直观。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有效的方法 ,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了男、女性冠心病临床诊断、主要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 CAG)的差异.方法:收集行CAG检查并诊断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210例,男性患者252例进行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对比分析.结果:(1)女性冠心病非典型胸痛较男性多见(61.1%vs35.4%)P<0.05;女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多于男性(28.7%vs18.5%)P<0.05;男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多于女性(24.6%vs11.1%)P<0.05;(2)女性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的患病率高于男性(38.9%vs24.2%,62.5%vs46.5%,28.7%vs19.2%)P<0.05;男性主动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75.8%vs5.6%)P<0.05;(3)女性累及单支病变高于男性(43.5%vs31.5%)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在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方面有不同于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怎样读好题     
一、选择题1.若函数f(x)在某点x处增量为Δx =0 .2 ,对应的Δy=0 .8,则在点x处的导数为 (   )(A) 4   (B) 3   (C) 4x   (D) 2x22 .一个物体运动的方程是s =1-t +t2 ,其中s的单位是米 ,t的单位是秒 ,那么物体在 3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   )(A) 7米 /秒    (B) 6米 /秒(C) 5米 /秒 (D) 8米 /秒3 .曲线y =15 x5+3x2 +4x ,在x=-1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   )(A) -π4(B) π4(C) 3π4(D) 5π44 .若f(x)为偶函数 ,且f′(x)存在 ,则f′( 0 )等于 (   )(A) 0 (B) 1(C) -1(D) -x5 .若f(x)在x=a处可导 ,则limxaf(x) -f(a)x -a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2.冠心病组内皮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单支、双支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以斑块存在为预测冠脉病变的阳性指标,敏感性为83%、特异性7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合并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ST-T变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为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一科进行诊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共计128例,首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动态心电图共检出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患者52例,阳性率为40.63%。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共有49例患者为冠心病,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7例。动态心电图灵敏度为89.80%(44/49);特异度为89.87%(71/79),准确指数为79.67%。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检测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方面具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发AMI的病人(A组)进行分析,并与老年单纯冠心病AMI152例(B组)作比较.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45.4%)显著低于B组(83.9%)(p<0.01),A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53.1%与25.0%,48.4%与21.7%(p<0.05),A组病死率(42.4%)显著高于B组(15.7%),肺心病对其伴发AMI的发生部位无影响.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左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应高度警惕伴发AMI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予冠心宁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各1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疗程2周,其它治疗方法与对照组50例相同.分别观察主要症状、体征变化,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监测心电图、血粘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94.0%、88.0%)与对照组有效率(70.0%、68.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粘度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术时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方法:经常规两种人路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全过程中12导联心电图监测记录,记录选择性冠状动脉术时注射造影剂前后心率、R波、ST段及T波的变化.结果:注射造影剂后均出现心率减慢,R波幅降低(或S波加深),ST段降低或压低,T波幅度下降或倒置加深.结论: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者,造影剂的量要少于常规量,并且要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a kind of pho-spholipids compound, synthesized and secretedmainly by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platelet, is ahighly potent chemical mediator in inflammationand allergic reactions and induces microvascularleakage in several tissues (Chung, 1997). PAFs arefew in vivo, have short half life (only about 30seconds) and rapidly convert to lyso-PAF that hasno bio-activity and is both the metabolite and pre-cursor of PAF (Rao, 1998). Lyso-P…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new assay for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 to compare it with bio-assay; and to discuss its significance in some elderly people diseases such as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o measure PAF levels in 100 controls, 23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65 cas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rHPLC). Results: rHPLC is more convenient, sensitive, specific, and less confusing, compared with bio-assay. The level of plasma PAF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P<0.01), an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PAF with rHPLC is more reliable and more accurate. The new assa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AF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淮白山羊心脏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为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黄淮白山羊10头,采用颈静脉放血方式处死,其中6只心脏取不同管径大小的冠状动脉,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经水洗、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以HE、Masson三色及Verhoeff VG染色等步骤,观察冠状动脉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另4只心脏标本经左、右冠状动脉口分别加压注入丁腈苯乙烯(ABS)丙酮溶液,经凝固成型后于70%浓盐酸溶液中腐蚀,观察冠状动脉的分支与分布.结果:黄淮白山羊的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均起自于主动脉窦,行走于肺动脉与左心耳之间的左冠状动脉较粗大.黄淮白山羊弹性冠状动脉中弹性纤维含量丰富,外膜层有散在分布的块状平滑肌;肌性冠状动脉内外弹性膜结构清晰,中膜层主要由发达的平滑肌构成,含少量弹性纤维;微冠状动脉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结论:黄淮白山羊冠状动脉属于左优势型,可分为弹性冠状动脉、肌性冠状动脉和微动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B组(3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经参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示低切与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教、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或P<0.05),与B组比较亦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A组分别为94.5%及50.0%;B组为73.6%及26.4%.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参芪扶正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辅助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