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术图书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由于其书评要求高、难度大,由读者撰写的学术图书书评数量少且缺乏足够的推荐理由和对图书馆有价值的内容评价,较难为其他读者提供信息向导。以重庆大学图书馆自建书评中心的学术图书书评为代表,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书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与"豆瓣书评"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针对学术图书的"结构化书评",并讨论了其组成的必要构件和结构化方式,以期在降低读者撰写学术图书书评难度的同时,提高这类书评信息导向的效率,促进图书馆更好地挖掘和推广馆藏中有价值的学术图书。  相似文献   

2.
R058介绍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书评工作的内容及所取得的成效,如扩展了书评合作区域的范围、拓宽了书评图书所涉及的医学领域、体现了书评在科研和教学中的学术价值、采取了多样的书评传播方式等,展望了书评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书评是读者获取图书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图书馆虚拟知识社区中,基于SNS知识社区的书评系统可以与实体社团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图书馆现有资源的流通率和借阅率.重庆大学图书馆在运行书评系统后,图书借阅数据有明显的变化.重庆大学图书馆借阅流程的优化不仅将实体社团与虚拟社区有效结合,增加了馆藏文献的内部书评量,而且将书评与图书馆虚拟知识社区相融合,有效地影响了读者行为,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李湘 《图书馆》2007,(5):96-98
学科书评数据库是一种面向学科主题的、可用于专题图书导读、导购以及书评检索的数字平台。本文主要结合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实际,提出了高校学科书评库的建设方案,如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平台的选择、类目体系的设计、元数据标准的制订以及数字资源的管理与发布等。  相似文献   

5.
杨九龙  左阳 《图书馆论坛》2012,(4):10-14,31
网络书评是纸媒书评在数字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图书类网站或频道聚合用户、互动分享、强化营销的途径手段。图书馆网络书评以OPAC方式呈现,通过对112所"211工程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功能调研及应用效果的规模数据测试,发现高校图书馆对网络书评日渐重视且富有创新,但效果不甚理想。借鉴豆瓣、当当等书评模式,提出高校图书馆网络书评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借用众包模式汇集读者智慧,建设高校图书馆书评资源在理论和实际上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方法/过程]结合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围绕3个问题对高校图书馆用户进行调查:①用户对网络及本地书评资源的使用及看法;②激励措施及校园社交关系对用户参与书评建设意愿的影响;③怎样的激励措施更加行之有效。[结果/结论]论证本地图书馆书评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得出书评系统中用户群培育及书评资源积累策略,对完善书评系统功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书评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书评的一般特征已经无法满足读者需求,一种新兴的书评服务模式——数字书评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新阅读时代下读者书评服务的发展趋势.文章探讨了图书馆数字书评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字书评建设的现状调查以及对国内网络书评资源的发展模式分析,提出了图书馆数字书评建设对策,以不断完善、充实图书馆数字书评服务,达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书评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还能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地位,作者同时指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设专业书评系统提高图书利用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馆藏资源的大量增加,大学生在借阅活动中迫切需要专业类图书的推荐和评论意见作为参考,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一套资源多样化、内容层次化、结构合理、方便快捷的立体化书评系统,在收集媒体及专家书评的同时,重点鼓励教师和学生读者参与书评活动,既加强互动又使书评更具有参考价值,促进"评"、"阅"循环,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文鸣 《图书馆杂志》1993,12(2):44-47,59
随着我国书评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书评学已逐渐趋于成熟,书评的影响亦逐渐扩大,并且很快影响到了图书馆这一主要的图书“集散地”。自1985年辽宁《图书馆学刊》发表编辑部文章《图书馆要大力加强书评工作》至今,已过去7年时间。在7年里,全国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为此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勿庸讳言,目前图书馆界的书评工作仍  相似文献   

11.
论浅阅读时代图书馆的书评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时下流行的浅阅读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负面影响的解读,探讨图书馆在浅阅读时代,如何利用书评的信息功能,影响读者的阅读倾向,激发读者的阅读和求知兴趣,做好指导读者正确阅读书籍内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阅读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的工作,更好地实现让读者读到有思想力度和精神厚度的图书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胡应麟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学者。他酷爱藏书,以一介布衣散尽家财,通过多种途径收藏图书,其聚书达4万余册。为妥善保管图书,他还专门建立藏书室。胡应麟认为藏书当以“用”为目的,他本人也身体力行,用功甚勤,为一著述型藏书家,一生笔耕不辍,在文学、史学等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网络旧书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实体店与网店相互依存同步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联盟,各具特色的网站风格,多样化的经营业务。网络旧书业尽管出现时间不长,发展还不够成熟,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古旧书业格局调整,改变了旧书业传统业态与面貌,促进了旧书传播与流通,创造了旧书交易公平与学术公平,拓宽了机构收藏补缺渠道,对于旧书业实体以及当代社会与学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885年在上海创办了格致书室,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科技书店,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史和图书出版发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格致书室的特点是:主营译书、兼顾编译出版,主营售书、兼营科教仪器,建立网络、扩大发行渠道,开展邮购、满足读者需要,备有书目、注重广告宣传,图书连载、开展新书评论,维护版权、坚决打击盗版,关心收藏、关注教育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着意改革类书的研究方法,深入揭示类书的本质特征,客观描绘了类书的发展轨迹,系统构建了类书的理论框架,《类书通论》给类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途径。该书承类书研究之传统,谱类书研究之新篇,探赜索隐,撷英集萃,新见叠出,是类书研究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网络作品的作者笔名标新立异,编目人员在取号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不同机构对同一作者取号不统一,编目人员个人行为导致著者号不统一和同一网络作者的笔名不统一等。利用《通表》和其他取号规则各有利弊,从增补汉字、完善图书著录细则、维护馆藏数据等方面可以规范网络作品责任者著录,实现著者号取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聂家昱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0(5):81,84-81,84
对《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进行了简要的评价。认为作者合书史、目录学史、图书馆史为一体,论述图书事业随近代史进程发生的巨变是一项创新。全书构架合理,在史料的选择、组织及论述上,表现出系统性、综合性、完整性和慎密性的特点,是学习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的好教材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我国私家藏书业的鼎盛时期.其时藏书家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其藏书丰富,收书质量高;藏书家中多学问家,学术贡献大;他们还编刊图书、流布典籍、传播学术,并对近代新式图书馆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清代私家藏书目录数量多、品类全,其发展催生了版本目录学,并把题跋目录、专科目录推向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吴永贵  邵琨 《出版科学》2007,15(1):94-96
本文在回溯我国书目著作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2006年卷《中国图书年鉴》主体部分的"年度重点书简介"栏目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栏目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书目,在全面集中展示各年度图书出版精华,深度报道反映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为科研、教学和历史提供系统资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图书馆换书大集活动已举办十届,一直致力于搭建共享平台,使读者手中的闲置图书可以通过交换的形式,实现纸质文献资源的流通共享。文章阐述了图书交换的起源,调查了国内公共图书馆图书交换的几种形式,依托山东省图书馆举办换书大集实践活动,总结和分析了图书馆读者图书交换的特点、优势,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今后图书馆图书交换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