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最早提出苏轼词诗化倾向的是陈师道.他在《后山诗话》中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以后王灼《碧鸡漫志》、陈应修《于湖先生雅词序》等都有类似的看法.为什么说苏轼词具有诗化的倾向,又是什么促成了苏轼词的诗化倾向呢?比苏轼稍晚的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专著《词论》中说:“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  相似文献   

2.
陈与义(109—1138),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集》行世。“在南北宋之交,也许要算他是最杰出的诗人”。陈与义虽然主要以诗著称,但所作《无住词》一卷十八首,前人评价也较高。杨慎说他“词亦佳,语意绝,笔力排。识者谓可摩坡仙之垒,非溢美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云“其词不多,且无长调,而语意超  相似文献   

3.
苏轼以其飘逸俊爽、汪洋雄肆的瑰丽词章,在词坛独树一帜,开风气之先,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正如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对于苏轼的词,古往今来,人们往往喜欢用“以诗为词”一语予以评价。最早称苏轼“以诗为词”的是苏门弟子,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曾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①。属于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张耒,也有类似的说…  相似文献   

4.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历官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早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体验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陈与义是一位尤钟于雨的诗人,更不乏写雨的佳作,以致于后人评价他有雨就有诗,可以说“雨”是陈与义诗学成就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折射,本文选取诗人同题的七首《雨》诗为着手点,试图结合诗人感情、经历的不同来分析其中“雨”之不同意境.  相似文献   

5.
苏轼提出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大胆创新,以作诗的手法来填词,融诗之精神境界于词中。苏轼在词中大量化用唐诗,与此同时,苏轼词在对唐诗的化用中有所择取,本文试就其对唐诗的化用与择取略加阐释。  相似文献   

6.
对陶渊明的推崇与苏轼词的士大夫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以诗为词”完成了词体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彻底转变,使词真正成为陶冶士大夫情怀,显示士大夫精神的一种文学载体.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端推崇陶渊明的第一人,理解苏轼的尊陶思想有利于我们去窥视苏轼词中的“士大夫精神”,加深对苏轼在词史上地位的认识.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集中体现在他给弟弟苏辙的信——《与子由书》中.在这封信里他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不仅如此,苏轼还对陶渊明诗——追和,得诗一百二十四首.在词体创作中也有隐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哨遍》(为米折腰),表现出了对陶渊明如痴如狂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苏轼以其跌宕的生活经历,崇高的性格气质,聪颖的才学,创作出“自是一家”之词,倡导“以诗为词”,这样的豪放之词偶尔不协音律,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苏轼崇高的人生观入手,探讨苏轼写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分析苏词“自是一家”“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指出苏轼词自是“曲子缚不住者”,引出后人对苏词的评论及苏词对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蜀人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李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的作者多数为蜀人,苏轼更为宋词的发展开疆拓土,“指出了向上一路”。而对李白与苏轼这两位唐宋时期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蜀人,在词的创作上是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却因李白词著作权的争议而很少系统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唐宋蜀词发展的梳理,认为苏轼词辉煌的成就本质上是向李白艺术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不仅“以文入诗”,而且“以诗文入词”,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绮丽之词风,开创了与婉约词家截然不同的豪放一派。正如胡寅在《洒边词序》里所说:“(苏轼之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了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一方面,苏词在题材上冲破了闺中词、怨妇音的旧框架,抒写重大社会题材;另一方面,苏轼词风矫健,善于以浓墨重笔描绘古今之英雄人物、虚实之雄奇图景,而且高远之志、  相似文献   

11.
“学生参与”是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伴随着研究者对内涵认知的不断深化,参与的内涵从学习时间的投入扩大到学生所处生态圈各项活动的参与。研究者从个人视角和社会视角两个立场出发,研究的价值追求历经20世纪30年代以来研究“学生参与”以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高,到20世纪60、70年代的参与以彰显学生权力,再到80年代以来的参与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对已有研究进行述评之后,提出后续研究的空间:扩充参与研究的理论基础,展现参与的主体学生与客体的互动过程,倾听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苏雪林女士的创作谈、读书札记及对作家作品的评论,鲜明地表现了好的文艺思想:强调文学要有促进社会进步、激励人向上的宣传鼓动作用;重视作品的艺术性;要求文贵独创;关注文学的民族性。苏雪林文学批评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宽容精神、公正态度和耐读受看的美学品位。  相似文献   

13.
苏雪林是现代一位奇异的女作家、教授和学者,也是一位活了一百多岁的长寿老人。胡适仅给她教了一年书,但她一生对胡适特别崇敬,逾到晚年“老而弥笃”。在胡适死后,谁要对胡适说声“不”,她就会站出来捍卫胡适的。  相似文献   

14.
相比于同期出道的新人组合,B.A.P可谓算是劳模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行了3张单曲,1张迷你专辑,1张后续曲,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歌在打,不同的曲风让你们能够全方面的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15.
在苏轼的青年时代,对人生的思考已成为其文学作品表现的重点。在《南行集》中苏轼即已流露出对有限与永恒、仕与隐的困惑;正式步入仕途后,他对时间与生命、仕宦出处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踯躅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内心斗争相当激烈。苏轼人生观的形成与其个人禀赋、家庭背景以及蜀地特有的乡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作为一个神秘的文坛怪杰、风流才子,在近代中国新旧交替的剧烈动荡中,走过了他短暂而凄楚的悲凉人生,他孤寂、矛盾的心灵在世纪末的风雨飘摇中痛苦挣扎,绝望哀鸣。浓郁的感伤情慷已融入他生命的深层,成为他浪漫孤旅中的一朵哀艳之花。文章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苏曼殊的感伤之旅: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苏曼殊个性主义反抗方式的矛盾性;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情感共鸣及个体反抗的精神畸变;浪漫感伤情怀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苏轼美学思想的特征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游”。苏轼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都真正体现了“游”的理想,而且他的“游”带有十分明显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游”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真正从美学的角度将其推向高峰的是苏轼。苏轼将“游”看作是审美的必要方式。所谓“游”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动”,即游动的意思;二是“戏”,即游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The higher-order fluctuations in the SU(1,1)generalized coherent states are discussed.The definition of higher-order SU(1,1)squeezing is introduced in terms of higher-order uncertainty relation.For two possible bosonic realizations of SU(1,1)Lie algebra,the second-,fourth-and sixth-order SU(1,1)squeezing are examined in detail.It is shown that the SU(1,1)generalized coherent states can be squeezed to not only second-order,but also fourth-and sixth-order.Hence,it follows that the higher-order squeezing will occur for the fluctuations of the square of amplitude in squeezed vacuum.SU(1,1)higher-order squeezing is a kind of non-classical property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second-order squeezing.  相似文献   

19.
苏曼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开风气之先者.他对拜伦、雪莱作品的翻译,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他自由不羁、多情放荡的单纯气质,都成为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作家的精神资源.由于在时代精神和个人气质两方面都与英国浪漫主义存在相通之处,使他在众多外国文学思潮中,对英国浪漫主义情有独钟.但苏曼殊毕竟与拜伦、雪莱和彭斯等人处于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这就决定了苏曼殊在接受影响的时候,不可能表现出与英国浪漫主义完全一致,甚至在一些方面背道而驰.苏曼殊在一个不是真正需要个性解放的时代,用一种"行云流水一孤僧"的形态去应对当时的历史潮流,他始终没有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也没有邀宠争荣,这样的一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决定了他在乐观和悲观、亢奋和消沉之间游离,苏曼殊不可能最终达到拜伦、雪莱那样真正自由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保健养生、饮食养生、精神养生、环境养生、药物养生、运动养生等等。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的养生家。他所处的时代,医疗卫生条件很差,而苏轼身体条件不好,陷于党争,使他的身体备受摧残,为了保全性命,他不得不重视养生。久之,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养生理念,认为饮食贵在保持心境的宁静,思想上摆脱种种束缚,做到动静相济,保持生活节俭,适度佐以药物;他坚持各种功法的操练、采用饮食疗法、采用小单方治病、适量服用药物等等养生方法,于其养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