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的时间里,朝集使制度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其参与考课的任务已被其他制度替代,而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则被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的唐德宗加以利用,建中元年朝集使制度恢复,其目的在于重塑朝廷威望。但是当时藩镇割据的现实使朝集使制度无法顺利延续,终于在贞元三年最后终止。而出现于代宗时期的各道进奏院由于更契合时局而取代了朝集使制度,成为唐中后期地方与中央联系的重要渠道。在朝集使和进奏院制度上可以反映出唐代中央集权制的兴衰。  相似文献   

2.
朝集制度是唐代前期中央与地方保持行政联系的制度之一,在安史之乱后渐趋废止。朝集制度废止的原因,除了唐代中央集权的衰落之外,更是由于制度自身的缺陷以及唐代地方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上计制度在南北朝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考课地方官员的作用,对隋唐的朝集使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史家马端临所谓魏晋以后“州郡无上计事”之说是值得商榷的。上计簿和上计吏的活动是考课地方官的重要依据之一,上计制度本身也是考课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史学界较早对进奏院有关问题作了探讨,主要关注进奏院的设置、进奏官的职责、进奏院的沟通联络与经济方面的作用等内容.这些研究基本奠定了进奏院问题研究的框架.自S.1156、P.3547等敦煌归义军进奏院状公布后,新闻传播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并引发了与史学界关于"进奏院状与报纸关系问题"的争论.此后,又有学者对进奏院在文...  相似文献   

5.
王馨英 《天中学刊》2012,27(5):90-93
土贡制度在唐代已经相对完备,土贡物品本身所蕴含的性质及唐政府对土贡数量的规定更能体现出唐代土贡所代表的象征性意义。唐前期土贡物品是由专门的朝集使负责运送至京师的,后期则多由宦官或专使负责。在唐代,土贡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保管,保管的办法也十分严谨。至唐中后期,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土贡制度逐渐成为当地贡户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中央对进奏院进行了重大的变革,主要分为宋初地方统辖期和太平兴国后的中央统辖期,之后隶属部门又经历了几次调整,这一变化强化了中央政府对信息传输渠道的控制,其中反映了宋代文书传递控制权由地方向中央、由枢密院向门下省的转变,其进奏官的任命也由文武兼任转向了“以文驭武”的文官系统。  相似文献   

7.
只有加强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务管理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为此,作为与政务、军事并列的监察制度日趋完善。而作为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官吏的考课制度对于限制和制裁官吏的腐败行为,进而维护国家行政的权力基础,在一定时期内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顺国家纵向行政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中国超大规模国家治理的重要问题。自古以来,以纵向行政体系为表征的中央地方关系始终是影响政治稳定的变量,也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几经探索,探索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统合发展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社会的中央地方关系问题,构建了制度韧性。从价值意蕴中看,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的统合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保证中央权威,分散治理风险和政治压力,积累改革创新的经验教训,以推动整体的改革进程。从推进路径看,统合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要坚持党的领导,构建行政体系的“递归制结构”,实现现代技术赋能,充分彰显国家纵向体制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蓝武 《楚雄师专学报》2013,(10):87-91,100
土司制度是与封建大一统制度迥然有别的特殊的地域统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封建割据性特征。土司制度的封建割据性,早于其原起的羁縻制度时代即已凸显出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愈加浓烈。造成土司制度封建割据性的主要原因,当缘于地方土司与封建中央王朝在行政制度上的相异性特点及由此造成的地方土司割据形势。  相似文献   

10.
转运使制度是北宋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宋代的"路"级行政体制是后世行省制度的前身,而"路"则与北宋转运使制度息息相关,因此,转运使制度在北宋的建立与演变实际上反映了北宋不同于以往朝代的新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续添 《教学与研究》2005,12(12):57-63
制度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约束和支配人们特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对民国一代地方主义产生直接影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构建,总体上尤其是实际效果上是不良甚至是缺失的。所谓不良,即从民国一代实际存在的相关制度来看,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未能起到良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所谓缺失,即从民国一代中央与地方关系运行的实际状况来看,客观上需要的这方面制度并未出现。有的仍本质上是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高度集权制,这就是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它不仅未能有效地约束地方,反而成为地方主义泛滥的制度因素。它是民国一代国家和社会急剧变动中统治集团各种势力博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西汉的监察制度承于前代,远迈后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监督机制的主要构成形式。从中央与地方分级的角度划分,西汉的监察制度可分为以御史府、司直、司隶校尉为主的中央监察体制和以监御史、刺史、督邮等为主的地方监察系统;从权力制衡分离的角度分析,则主要表现为监察权与行政权相互分离,监察官与行政官相互牵制、彼此制衡,中央与地方多级监察的监察体系。试以西汉监察制度的研究为视角,探析西汉廉政制度建设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典型的,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在教育行政方面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地方教育行政机关脱离一般行政而独立存在,不受同级地访政府的直接指挥;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领导者,决策者必须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在推进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对另国经验只可参考借鉴,而绝不能生搬硬套;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动中央与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要实现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化。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冯晓敏 《江苏教育》2014,(11):72-75
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的变迁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政校关系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通过对相关内容历史发展的梳理,可以看出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权限的划分,且注重机构的工作效率问题;大学区制的探索体现出民国政府对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积极态度与勇于突破自我局限性的勇气;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相关阶段的办学行为,也为社会关注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的变迁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政校关系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通过对相关内容历史发展的梳理,可以看出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权限的划分,且注重机构的工作效率问题;大学区制的探索体现出民国政府对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积极态度与勇于突破自我局限性的勇气;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相关阶段的办学行为,也为社会关注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唐代郊祀制度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唐代都把制度趋于完善化的社会政治、和乐及宗教环境入手,详细论述了部税制度在唐代的发展与创制及该制度在唐代的基本特征和影响。认为郊祝活动及其制度是唐代政治生活及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唐代社会生活的集中拍影,都把制度在唐代得到基本定形,对后世礼乐家享制度起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吏、地主豪强的控制与监督,是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巩固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也是促使其官吏勤政廉政、维护封建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因此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由于元朝地域广袤,各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民族关系复杂,所以元朝中央政府特别重视地方监察制度。从地方监察体制、机构、法规、职权、人事管理等诸方面考察,元朝地方监察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相比,是较为成熟完备的,其在元代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也是比较大的。本文就元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作一番考察和研究,以期能对我国当今的监察制度建设提供一点借鉴。在元朝正式建立之前和之初,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相继建立。至元五年  相似文献   

18.
巡视监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前代的基础上,汉代巡视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帝王亲自巡视、帝王遣使巡视和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及地方监察机构(包括地方行政长官等)对所属州县巡视等四种类型,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巡视系统。巡视制度起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有利的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以史为鉴,全面总结汉代巡视制度的经验教训,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当前的巡视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晋分封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西晋分封制度的研究。以往大多集中在评价它的政治作用方面,而从典章制度的角度进行探索的较为少见。由于这个缘故,分封制度本身的某些问题,至今仍然比较模糊,以致近期出版的史学著作中,很难展示出西晋分封制度的发展过程,甚至有人把曹魏制度视作西晋之制。有鉴于此,这里特提出分封中的阶段性、等级与户邑标准等几方面的问题,来加以讨论,以抛砖引玉。关于西晋分封制度的阶段性、等级与户邑标准,可以从西晋大臣石崇、何攀两人的一段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联邦、地方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美国辖区政府间竞争赖以运行的制度框架,宪法、法院以及联邦补贴构成联邦层面的制度框架,地方政府自主权、地方政府间合作机构以及地方政府间契约则是地方层面影响辖区政府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机制,在社会层面则介绍了居民们多样化的需求表达方式以及直接参与治理对辖区政府间竞争的规范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这种制度框架对中国的启示有:竞争优先的理念,理性划分中央与地方间关系,法治化框架,以及政府职能方面供应与生产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