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自鸦片战争之后,迅速发展为东方的大都市,成为我国文化经济的中心。这里文人蔡苹,学者云集,书画家风聚,他们在书斋中,挥笔绘书画,援笔著宏文,……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名人书斋如今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拂去岁月的尘垢,“游大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品味沪上名人书斋的趣闻轶事,探索名人书斋生活与其生平事迹的关系,自能领略“生命的盈亏缩胀”,时代的风云变幻。(-)康有为与“天满堂”近代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1858-1927年),虽生于南方珠江流域,但晚年喜欢在长江南北生活.1914年他回国不久,就来上…  相似文献   

2.
徐雁 《中国编辑》2006,(5):75-77
我的雁斋里藏有两册有关书房的同名专集,一部是《光明日报》原“周末生活”版编辑组编集的《我的书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以下简称京版《我的书斋》),另一部也还是叫《我的书斋》(文汇出版社,2000,以下简称沪版《我的书斋》),是由《新民晚报》“读书乐”版编辑曹正文先生编集的。到去年春夏之交,南京《开卷》杂志的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又编集了一种《我的书房》(岳麓书社,2005)。如此,三本书并肩于我的“书之书”专橱中,大、中、小各有形制,不经意间见出一种相成之美,已是当代书文化的一道小风景了。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大凡都有这样的雅好,都以拥有一个专门读书、藏书和写字的场所而自足,并美其名曰,书斋。据说,自汉代以来,文人就开始有个人的书斋,汉代杨雄的书斋就叫玄亭。到了盛唐,书斋便更加成熟而具备规模。如杜甫的草堂,便是典型的文人书斋,并有幸留存至今。那些落魄文人,即使身居陋室,也不忘把自己的居  相似文献   

4.
王辉 《记者摇篮》2012,(8):15-16
沈阳日报的《书斋》创办于1996年,到2011年有15岁了。2004年10月,沈阳日报改版,向都市化发展,《书斋》更名为《阅读》,重心移到畅销书的评介及流行文化的解读上,经历了这样一番通变,到2009年,《阅读》又恢复为《书斋》,并重新确立了《书斋》的文化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书斋》在沈阳日报中的文化担当作用。一"、书斋"之立名。上世纪90年代,全国报纸大都有了以读书为主题的副刊专版,如人民日报早已有"读书",新民晚报则有"读书乐",中国青年报有"开卷",文汇报有  相似文献   

5.
“楼中阁”、“斋名大王”,何许人也?早在1988年,在上海的几家报纸 副刊上,我就不时地读到关于“名人书斋”的文章,后来,在外省市的报刊上也读到“楼中阁”的“名人书斋”。这“名人书斋“犹如开遍全国好多报纸副刊的一朵鲜花。 从寻找作者到成为同事 说真的,我也很喜欢这“名人书斋”的文章。小小的书斋,经“楼中阁”那么一介绍,倒是挺有味道的。它典雅而蕴含书卷气,清丽而不失激情,给报纸副刊拓宽了题材,增添了色彩,让读者从中受到熏陶。于是,只要读到“楼中阁”的“名人书斋”,我就剪贴保存,汲取营养。于是,我也想…  相似文献   

6.
书斋的意义     
《夜晚的书斋》一书中记载的,有已消逝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有塞缪尔·佩皮斯的私人书斋:有诗人兼建筑家米开朗基罗的纪念碑式的图书馆;有慈善家卡内基建立的图书馆,监狱里囚犯的口头"回忆图书馆";还有文学家的书斋……阅读《夜晚的书斋》是一段美好的旅程。本文摘自该书的结语,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7.
千字难“成”莫言悔翟晓明【太原】为编辑《中华名人书斋大观》收集名人书斋斋号,其中有贺海毅兄的“千字斋”,读之甚感亲切。倒不是这斋号的由来与我有什么因缘。本人虽在一家小刊供职,日日编刊编书,常常买书读书,但因住房条件所限,至今没有一个象样的书斋,无法为...  相似文献   

8.
既能在书斋里踏实写作,又不将自己隔绝于书房,对社会与现实保持关注。这已经成为张大春最吸引内地读者的个人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夜晚的书斋》可以被当成一本令人兴趣盎然的故事书、一本发人深思的图书馆学著作及一篇慰藉心灵的情感美文来阅读.从“书斋”里,我们能聆听故事、领略哲学、感受温情.较之艰涩、枯燥的硬图书馆学教材,《夜晚的书斋》可以作为一本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软图书馆学佳作,成为图书馆员实现快乐充电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0.
梁波 《天津档案》2006,(7):54-55
早就听说梁启超故居及“饮冰室”书斋就位于天津。一个春日的下午,我和友人来到了坐落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的梁启超纪念馆。放眼望去。纪念馆掩映在葱茏的绿色中。其展览设在“故居”楼内,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分12个展室。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最后一间展室展现的是梁启超的家庭及其九个子女成材的故事。图、、物并貌。内容丰富。复原书斋“饮冰室”为两层半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建筑。  相似文献   

11.
历史没有跳跃。但没有跳跃不等于没有前行。我们需要力戒书斋浪漫主义,决不幻想制度变迁能一蹴而就。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不思进取,立挺着不肯动弹  相似文献   

12.
我和我的博士生甘惜分在我的书斋兼客室里,常常坐着一位或二三位既非青年,又不到中年的三四十岁的壮年人,我们一谈起来就是两个小时甚至半天,有时有主题,有时天南海北。他们就是我的博士研究生。从1983年我开始招收博士生,到现在已有11位(1位在国外),7位...  相似文献   

13.
正是春末夏初的日子,太阳的光照变得强热起来。我们踏着初至的热浪,来到人民大学校园访问了在海内外负有盛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在书房热情接待了我们。书斋内到处是书,沙发前的玻璃茶几上也摆满了书籍。书籍虽多,却陈设整齐、有序井然。身处书斋,顿觉书香之气悠悠飘来。方先生的书桌临窗,窗外绿荫辉映着书斋的淡雅。方先生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  相似文献   

14.
正是春末夏初的日子,太阳的光照变得强热起来。我们踏着初至的热浪,来到人民大学校园访问了在海内外负有盛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在书房热情接待了我们。书斋内到处是书,沙发前的玻璃茶几上也摆满了书籍。书籍虽多,却陈设整齐,有序井然。身处书斋,顿觉书香之气悠悠飘来.方先生的书桌临窗,窗外绿荫辉映着书斋的淡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个家族的角度,对晚清会稽徐氏的刻书、藏书及众多的书斋名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展示了这个家族刻书藏书的全貌,并指出了其它论述中一些不正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人学多喜欢给自己的书斋题名,或明志以自勉,或撷趣以寄情,反映了斋主不同的志趣情操和精神风貌。有些斋名来自名篇佳句,寓意很深,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简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建成张学良先生的“毅荻书斋”并完成其口述历史的过程,阐释了现代图书馆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意识和素质。  相似文献   

18.
教科书问题,一直是中日两国关系中非常容易引发人们激情的议题,以至于连本来藏在书斋中的历史学者们,也不能不加入进来。最近,中、日、韩三国的历史学家组成了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出一本《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19.
野莽 《网络传播》2005,(12):84-84
时至今日,在中国作家的队伍中,再也听不到攻击电脑会破坏语言感觉的理论了。据不完全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作家的书斋里都摆上了一台品牌各异的电脑,所剩的百分之十,资格稍老一些的作家,身边也有了妻子或女儿以及小秘书的红袖侍候。尝到甜头的同志们几乎一致认为,假若这玩意儿提前诞生在曹雪芹时代,那就基本上没高鹗的什么事儿了,  相似文献   

20.
正书斋原指藏书室,现泛指读书的房间,许多名人往往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名,用以寄情明志,或者自勉。春在堂清代学者俞樾在科举殿试时做的一首"试贴诗",其中有一句"花落春犹在"。那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正是花叶飘零的时代。他的诗认为花虽落而春天还在,在朝廷看来是吉祥的,俞樾因此中了状元。为纪念这一荣幸,他就将书室取名为"春在堂"。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