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湾跨海大桥已于今年五一正式通车,目前这一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已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一条战略大通道,以日均通车2.4万辆的汽车流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一条交通命脉。作为一名全程参与大桥建设电视报道的记者,我们也  相似文献   

2.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8,(2):254-254
记者3月26日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指挥部获悉,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施工单位正抓紧施工,确保5月1日通车。此前,有关部门曾预计大桥2008年6月完工通车。  相似文献   

3.
田勇  朱宗建 《新闻实践》2008,(10):28-29
"中国宁波网以新闻访谈形式,利用生动活泼的网络多媒体平台,形成文字、图片、视音频全方位、动态式的报道态势,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的过程进行了详实报道,让全世界人在第一时间看到了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贯通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4.
吕岸 《视听纵横》2008,(4):81-82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今年5月1日已经顺利实现通车。这个百年梦想的实现,经过了十多年论证,近五年施工,共耗资140亿元,创新了250多项技术,获得了五项世界第一。这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跨海大桥,是宁波和浙江省献给我国改革开放30年和北京奥运会的厚礼。  相似文献   

5.
世人瞩目的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5月1日举行了通车仪式。它是世界桥梁建造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的里程碑,对于宁波主动接轨上海,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宁波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阳 《新闻爱好者》2007,(12):15-16
传统的领导活动报道往往只局限在会议报道、调研活动以及领导讲话等几种形式。然而,这些传统的报道形式,会让领导人与群众产生很强的距离感,丧失亲和力。《河南日报》从2005年1月1日正式改扩版以来,在领导活动的报道上,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12月1日澳门回归人民日报社网络媒体第一次派出记者直接参与国家重大活动宣传报道以来,网络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网站,在新闻报道中独立发挥重大作用的趋势日益彰显。网络媒体的特性,使它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以及揭露性报道和批评性报道中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纵观近期任长霞的报道工作可以发现,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8.
余坪 《新闻界》2001,(3):60-61
报业兴旺,异彩纷呈。一种既独立于文字新闻之外,又强调图文并重的报道形式──报道摄影,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它用生动的形象、思辩的色彩、立体的真实感和新颖的手法剖析和解释社会,并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成为超越地域、时空、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文字限制的形象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看点"。一、报道摄影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与文字深度报道几乎同时出现的报道摄影,绝非仅仅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而是与文字深度报道并列,同属深度报道范畴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一开始它就遵从了形象记录加文字补…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垮塌事故发生后,有关媒体当时的报道迅速被人们翻了出来。昔日的"正面报道",今日成了辛辣的讽刺文字。阳明滩大桥从2010年5月开工建设到2011年11月建成通车,只用了18个月。大桥建成通车第二天,《哈尔滨日报》报道称:"在如此短暂时间内完成如此体量的工程建设,在我省的桥梁建设史上绝无仅有。"曾经,一位著名桥梁专家"忠告"阳明滩大桥建设团体:"你  相似文献   

10.
大时政报道观不是仅对时政报道的要求,而是对报纸报道效果的总体要求。图片报道作为当今备受读者重视的报道形式,必须体现大时政报道的宏观思想,适应大时政报道的总体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图片报道的采访和编辑如何体现大时政报道观的主导思想,如何为提高报纸宣传的总体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11.
李砚琳  王波 《青年记者》2003,(11):31-31
会议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新闻形式,在报纸上经常出现。就会议报道本身来讲,它是通过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让读者从中了解会议的中心议题和任务。对此,新闻媒体不仅要报道,而且要下工夫报道好,这是一项重要的宣传任务。可近几年来,各种报纸会议报道较多,使得一些读者感到报纸的可读性太差,没什么看  相似文献   

12.
党报成就性报道往往令读者感觉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关键是这类报道从形式到内容都不新、不活。《黑龙江日报》从2007年11月5日起在一版推出的《落实十七大精神、关爱民生》大型专栏报道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政务性报道是一些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因其题材重大,所以报道形式也往往显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给人以板着面孔的印象,不易为读者接受。如何才能使政务报道生动、具体、形象起来呢?本文拟从百姓视角入手,探讨改进政务性报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普遍意义上讲,财经报道分为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深度报道,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两者都是以事件性报道为主流的,财经新闻报道较为浅显,读者很容易看出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可是大多数的财经深度报道却难以看出事件性来。从另一角度上讲,财经深度报道的事件性报道远远区别社会和时政新闻的事件性报道,如果撰写不好,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事件顺序的散乱和观点的不清晰,这主要是由于记者撰写文章的失控。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呢?我在撰写财经深度报道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要有过硬的财经知识。做一篇较大篇幅的财经深度…  相似文献   

15.
仇碧波 《军事记者》2007,(11):18-18
"成就性报道"一直是我国各大媒体的重头戏,在激扬民族士气、凝聚群众人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下不少成就性报道因其理论性太强、  相似文献   

16.
边琪 《中国广播》2006,(9):24-25
今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我作为中央台的时政采访部记者,为有幸见证这一伟大工程的通车庆典,用手中的话筒和笔记录并向世人传播这一历史的场景,感到由衷喜悦和欣慰。回想7月1日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的那篇《青藏铁路今天全线开通,举世瞩目》报道的前前后后,至今仍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的质量对于党报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党报的生命力。地方党报要“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就要认真改革会议报道,创新会议报道的形式,改变会议报道滥、长、空、旧的弊端,让会议报道“短下去”、“活起来”,让读者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8.
在军事题材的"软新闻"报道方面,故事化新闻被证明是近年来较为成功的对外报道形式,也为改进发展军事外宣事业提供了借鉴。本文试以国庆六十周年阅兵报道中的故事化新闻作品为例,研究分析这一报道形式在军事人物报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难,难在其专业性强.术语难懂,让人如坠雾中;数字枯燥,记者写着劳神费力,读者读起来"就像喝了一杯苦涩的水".与其大家都痛苦,还不如记者换换思路,用另一种方式把报道写漂亮,写得"有滋有味".这就需要记者进行巧妙的构思,新闻是要讲究构思的,经济报道更是这样,构思不同,采访方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写出的文章质地也有所区别.构思独特,报道也必然"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题材老化,写法陈旧,引不起读者兴趣"的尴尬境地,作为地市级报纸,在这方面更是先天不足。本文试从怎样搞好经济报道这个角度谈几点浅见,以期给同行起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经济报道的专业性要与通俗表达紧密结合有人说,"优秀的经济报道是激动人心的故事"。这话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