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摆手舞是流行于湘、鄂、黔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健身娱乐活动,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文章通过对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创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原则,并初步创编了一套适合办公室人群健身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  相似文献   

2.
樊小玲 《精武》2013,(19):126-127
摆手舞是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土家族优秀的传统的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在土家族的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恰好带给了摆手舞的丰富的内容。同时他作为国家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应该站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上,对土家族的摆手舞进行很好的保护,促使土家文化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战舞,是土家族摆手舞的内容之一。摆手舞在土家语中称为“舍日巴”,意即“跳摆手”。土家族的摆手舞与祭祖活动有明显联系。舞者在锣鼓的伴奏下,用舞姿朴实、节奏鲜明的摆手、屈伸、回旋等身体动作表现土家族的历史变迁、生产劳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逻辑思辨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节日庆典、旅游经济、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中的土家族摆手舞的现代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文化流动规律下的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传播,从而为其它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土家人即“华兹卡人”,就是本地人之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它融土家歌、民间体育及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块魂空.摆手舞土家语称为跳“舍巴”,是土家人祭祀祖先与庆新年、祈丰收的集体活动.摆手舞也是一种典型的体育活动项目,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大摆手舞”和“小摆手舞”;根据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广场摆手舞”和“原始摆手舞”等.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根据摆手舞的起源以及表演形式,将旅游体验与摆手舞的表演项目相结合,探折并设计开发基于游客体验的摆手舞的表演内容与形式,以更好地在游旅景区推广摆手舞并传承土家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论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虽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土家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保护上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挖掘、抢救、保护的力度,使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为土家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8.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006年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经过5年的发展,现实状况令人堪忧。文章从恩施州利川市摆手舞的现状入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传承人是摆手舞保护的前提,公众参与是摆手舞传承的基础,政府扶持是摆手舞发展的外延,并提出了构建传承人的保障机制、激发公众的文化自觉、明确政府的工作职责的发展路径,使摆手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步入有序的轨道,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林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112-113,127
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源渊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沉积,蕴藏着极其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内涵,历经时代变迁而演变为当今的各种体育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动作灵活多变,集大众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在当今提倡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大力开发挖掘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来满足现代土家儿女全面健身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摆手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民族娱乐体育项目,源远流长。经过流传改造提高,成为土家族地区现代生活中各族群众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娱乐体育活动。首先,摆手舞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它是土家人民纪念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庆丰收的一种舞蹈仪式。第二,摆手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渔猎舞”、“农事舞”、“军事舞”、“生活舞”四个方面。第三,摆手舞的表演形式有完整的程式,人数众多,要求有很好的组织。第四,摆手舞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因此,挖掘和整理这一古老的民族体育艺术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1.
瑜伽调息功介入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部分长年参加太极拳练习者在加入瑜伽调息功后完成定量负荷运动前后心肺功能指标变化,发现试验组人群的心肌收缩机能、肺活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在太极拳运动重视呼吸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和谐对促进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改善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为老年人如何利用太极拳运动健身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太极拳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吕梁市200名老年人进行测试。结果: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的老年人(P〈0.05)。结论:太极拳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太原市的80名参加太极拳健身的老年人(60岁以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选择太极拳作为健身途径的老年人做了关于选择太极拳锻炼的动机、锻炼中断情况及中断原因、太极拳锻炼给予的长期和短期心理效益以及太极拳锻炼的坚持性等问题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对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农业大学2004级本科学生118人进行太极拳练习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学生经过太极拳练习后,在人际关系敏感、躯体症状、抑郁、焦虑、强迫、恐怖等项目上的得分显著下降;太极拳对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推广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太极拳与印度瑜伽同源自东方,是当今风靡世界、惠泽于世的两大最具特色的健身项目。本文主要从两者的历史渊源、功法特点、习练要领、健身功能、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太极拳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对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锻炼对心血管机能和血流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Delphi调查法、综合归纳法等研究太极拳锻炼对心血管机能和血流流变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以增强心泵机能 ,保持血管弹性 ,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 ,提高心血管调节能力 ,促进微循环改善 ,从而延缓心血管机能的老化 ,对防治心血管疾病 ,强身健体 ,延年益寿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象训练方法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敏 《体育学刊》2002,9(5):68-69
把表象训练的理论及方法运用在“简化太极拳”的教学中,这是符合教学的巩固性和实践实效性原则和现代自控式教学原则的。实验结果表明,它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加深动作记忆。在简化太极拳教学中,用表象训练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构思设计了太极拳处方教学。太极拳处方教学目标要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交健康;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各种锻炼空间,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血压病发病机理,高血压病者与运动,太极拳运动对高血压病的有益影响,太极拳运动特点等进行整理分析,初步搭建了高血压病太极拳运动处方的理论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吸收中医整体观念思想,强调意念、呼吸、动作导引相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养生观进行研究,论述中医经络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阐述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呼吸、动作肌肉变化与中医经络联系,指出太极拳练习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通过意念的调控,气的吐纳及调息、肌肉运动和动作导引来达到疏通经络,养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