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小金 《精武》2014,(36):83-83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健美操的选修课,大部分的女同学希望通过健美操来达到培养气质和塑造体形的目的。在健美操刚刚开设的时候学生会有很大的热情,但是时间长了便没有了学习兴趣。调查发现,许多学生都感觉健美操是一项很枯燥的学科,因为在健美操运动之后身体会产生疲劳,瑜伽健身术可以缓解疲劳、舒缓心情。因此,将瑜伽健身术融入到健美操的教学中是现在高校的教学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试图通过瑜伽与健美操的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心境背景,克服传统的健美操教学的弊端,以提高健美操教学的质量,为健美操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广州体育学院参加健美操选修的大学二年级学生两个班,每个班30名学生,其中实验组男生16人,女生14人,对照组男生15人,女生15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结果与分析:1.瑜伽健身术对学生课堂中心理状态的影响实验前后在“疲劳”“抑郁”这两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抑郁”这一维度上对心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廖怡芳 《体育世界》2014,(12):115-116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在健美操教学的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学员身体的柔韧性及协调能力的差异对于其学习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瑜伽作为健身运动项目来说,其对增强学员身体的柔韧度及协调能力具有明显作用,将瑜伽健身术引入到健美操教学当中,是健美操教学的全新尝试和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杜美珍 《体育世界》2011,(11):32-33
随着健美操、舞蹈类运动项目的普及,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健身项目——健身瑜伽发展起来,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由于它具有强身健体、调节身心、舒缓情绪等作用,对处于面临巨大学习压力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不啻为一项很好的身心锻炼方法。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经验的总结,试着对学校增设健身瑜伽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以期得到一个结论:学校开设健身瑜伽课程是对现行教材的有益补充,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瑜伽具有独特的健身手段,其减压手段也为世人公认,本文通过对比瑜伽与健美操的异同,旨在健美操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将二者有机结合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和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旭 《精武》2014,(36):75-7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和养生都开始格外的重视。目前在各大高校的体育选修课里开设了很多种选修科目,种类繁多,包括一些在健身俱乐部受到热捧的运动项目课程也被融入到高校的课堂之上。例如健美操、瑜伽等。现在我国对瑜伽的研究呈现上涨的趋势,瑜伽走在健身行业里的前沿,健身的消费者通常是年轻人占的比例比较多。健身和塑性是离不开的,该文以瑜伽和健美操如何融入健身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的方式做出一个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希望依托高校体育教学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为此开始逐步探索更多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教学活动。而健身瑜伽是一种作为高校的体育选修课,由于其自身具备的健身价值以及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健身瑜伽的教学质量,本文从健身瑜伽的相关特点出发,在分析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融合OBE教学理念,提出适合健身瑜伽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健身瑜伽的普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健身瑜伽因其对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作用走进了大学校园,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为了了解我校健身瑜伽选修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作者对湖南师范大学健身瑜伽选修课程的开设现状、学生的认识情况及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我校健身瑜伽选修课程的开展还处于初终阶段,学生,陛别单一化,选修目地多元化,健身瑜伽选修课程的任课老师在理论知识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加强。  相似文献   

9.
对痛经的瑜伽运动处方疗效评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定瑜伽运动对痛经的疗效,将69名患痛经的女大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进行18个月的健美操、健身走、瑜伽训练。将训练后结果进行对照评定,瑜伽运动对痛经的疗效有效率78.26%,高于其它两项运动,疗效具有显著性意义,可以作为运动处方治疗痛经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瑜伽姿势与健美操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瑜伽姿势与健美操动作各有特点,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建议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充分认识两者的关系,为丰富现代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动训练对大鼠房室节显微结构及Bax、Bcl- 2 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和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大鼠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显微结构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分别采用普通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AVN组织结构及该区调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有氧训练组AVN组织结构良好,传导细胞较多且界限清晰、结构完整,Bax表达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Bel-2表达则相反,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Bcl-2/Bax比率有氧运动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疲劳训练组AVN实质细胞分布稀疏、单位面积下细胞数目减少且有区域化溶解和空泡化现象,Bax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但Bcl-2及Bcl-2/Bax比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结论: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影响大鼠AVN传导细胞及该区Bax、Bcl-2的表达,有氧运动能使大鼠AVN传导细胞显示良性变化且抑制传导细胞凋亡。大强度疲劳训练可造成AVN传导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促进AVN传导细胞凋亡,与运动实践中运动性心律失常及运动猝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有氧舞蹈对女大学生锻炼情绪及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探究有氧舞蹈对女大学生锻炼情绪、体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氧舞蹈对女大学生的锻炼诱导情绪有积极的影响,实验前后,女大学生的活力激发、积极投入、身心平静、生理疲劳具有显著性差异;有氧舞蹈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很好的塑形作用,对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氧舞蹈不仅可以增强体能,而且非常时尚,对自身自信心、表现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快乐式教学模式,注重不同音乐与有氧舞蹈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有氧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TGFβ的MOD值虽有降低但并不显著,TNFα的MOD值明显降低(P〈0.05),疲劳运动组与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比较,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训练可使TGFβ和TNFα适度表达,疲劳训练会导致大鼠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过量表达。因此认为运动训练与TGFβ和TNFα表达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主动脉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细胞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有氧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NOS 3个亚型及Bcl-2,Bax表达差异显著(P<0.05);疲劳训练组与对照组和有氧训练组比较,主动脉iNOS、eNOS及Bcl-2,Bax表达差异显著(P<0.05),nNOS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运动可引起大鼠主动脉NOS 3个亚型及Bcl-2,Bax表达变化,且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有氧训练可使主动脉NOS适度表达且抑制细胞凋亡,疲劳训练会导致大鼠主动脉iNOS过量表达,细胞发生凋亡现象。因此认为,运动训练引起NOS亚型表达变化与运动诱导的主动脉细胞凋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女生800米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从温州大学学前专业的学生(3+2前三阶段)两个班160名学生中进行实验研究,其中实验组80名,对照组80名,同时对实验组80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学期的有氧健身操教学,800米考试采用音乐伴奏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有氧健身操的练习能有效控制学生的体重、三围;音乐伴奏下的考试具有调整学生跑的节奏和心境状态,降低考试焦虑,消除疲劳,避免抑制,对女生800米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中补充肌酸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综述了运动中补充肌酸的作用机制。认为,肌酸作为一种能量补剂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中;运动中补充肌酸作用的潜在机制与能量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肌酸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短时间全力运动的输出功率;补充肌酸也可能刺激氧化磷酸化,促进运动后肌糖原的积累,为补充肌酸提高耐力运动水平的理论依据;补充肌酸还可能具有直接抗氧化特性,从而延迟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提高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肥胖男青年对两种强度有氧运动的生理代谢反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两种强度有氧运动过程中机体能源物质动员的特点,为制定减肥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名无系统运动训练史的非继发性肥胖男青年进行40%和6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监测运动过程中受试者HR、血压及RPE等生理指标和血清GLU、TG、FFA及GH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40%V。O2max有氧运动过程中HR、收缩压、RPE及血清GLU水平显著低于(舒张压显著高于)65%V。O2max有氧运动;血清GH水平有降低趋势;血清TG、FFA水平显著高于65%V。O2max有氧运动。40%V。O2max有氧运动过程中,脂肪动员程度较大,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机体糖代谢加强,脂代谢减弱。结论:肥胖者宜采用40%V。O2max有氧运动进行减肥健身锻炼,不仅能更大程度地动员脂肪供能,而且相对不易疲劳,主观体力感觉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对黑龙江大学200名学生用随机抽样和分散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到健美操在黑龙江大学是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但是健美操课的内容不够丰富,老师应该在完成教学计划之外多教授一些与之有关的健身项目。在对开展健身健美操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改革方案,为健身健美操在高校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中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中学健美操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健美操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中学师生对健美操具有浓厚的兴趣熏适合在中学开展,但因师资力量不足及场地、器材的限制,健美操普及率和教学层次不高。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effect of the aerobic exercise volume on maximum strength and strength-endurance performance; and possible causes of strength decrements (i.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fatigue). Twenty-one moderately trained men were submitted to a maximal incremental test to determine anaerobic threshold (AnT) and maximum dynamic strength (1RM) and strength-endurance (i.e. total volume load [TV]) tests to determine their baseline strength performance. Following, subjects performed six experimental sessions: aerobic exercise sessions (continuous running at 90% AnT) with different volumes (3?km, 5?km or 7?km) followed by 1RM or strength-endurance test in the 45° leg press exercise. Maximum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 voluntary activation (VA) level, contractile properties, and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root mean square [RMS]) of the knee extensor muscle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aerobic exercises and after strength tests. TV was lower after 5?km and 7?km runs than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 (12% and 22%,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TV was lower after 7?km than 3?km (14%) and 5?km (12%) runs. MVIC, VA, RMS, and contractile properties were reduced after all aerobic exercise volumes (~8%, ~5%, ~11% and ~6–14%,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MVIC, VA, and contractile properties were lower after strength tests (~15%, ~6%, ~9–26%,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strength-endurance performance is impaired when performed after aerobic exercise and the magnitude of this interference is dependent on the aerobic exercise volume; and peripheral and central fatigue indices could not explain the different TV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