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能力的主体是创造性思维,它要求思维不落俗套,别巨匠心,富有新意.而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极好途径.从当前学生作文的心理特征来看,培养创造性思维也是有基础的,因为他们有"三好":一是"好深",写文章喜欢涉及哲理性一类的问题;二是"好胜",希望在写作上超过自己的同班同学;三是"好新",喜欢讨论新的问题,涉及新的题材,追求新的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是因势利导,让其发展,还是套上框框,使其禁锢,这是作文教学中两种思想的分界线.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它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产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创新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素质.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要改变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以发现法为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模式,增加实验实践性探究、综合实验题.探究性学习中几种关系的处理:学生主体性与老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基础知识学习与研究性知识学习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验教学中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探究者."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变传统的"接受→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为"探究→发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亲历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已有的知识材料,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进而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力就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在阅渎教学中,注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不但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而且能够强化教学重点,帮助突破教学难点,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技巧的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创新意识中挖掘出新的潜能,以拓展创造力.因为学生的灵感,是在综合性思维相互碰撞中才产生聪颖火花的.这种以相互交流方式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出现了创造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袁思史 《上海教育》2008,(24):62-62
历史拓展教学必须完成传承和创新两大任务。传承,就是继承和发展。在历史拓展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使他们批判地继承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是开拓与突破。历史是人类经历与经验的活生生的记录和积累,所以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方面,也是能起很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开展创造教育是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而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改革教育方法,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鼓励学生广泛学习,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并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应当和谐发展时,对中学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物理既要探求"真",又要追求"美".于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现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正是契舍了这一要求.中学物理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美育素材.物理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素材并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用物理知识的形式关来感染、熏陶学生;用物理学的内在美来感化、激励学生.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提高他们的美学素养,更让他们学会在思考中领悟.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实验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创造多种条件开设好实验,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  相似文献   

12.
项目化学习强调学习者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创造新意义与新知识.基于真实问题和真实情境的"我们的图书馆"项目化学习,主要经历了三个主题活动:以"走进图书馆"为主题,拉近学生与图书馆的距离,建立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我与图书馆"为主题,建立个人与图书馆内在关联,建立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我的图书馆"为主题,共商如何维护、合理利用阅读空间,建立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习者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即是创造之才,时时即是创造之机,处处即是创造之地."此话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探索中求取新知识,在于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应注意对教学中各种矛盾的选择与挖掘、分析与把握这些矛盾大致可分为四类:即课知识系统自身的矛盾、师生之间对同一事物认识与评价的矛盾、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矛盾,新的认识方式与学生旧的认知习惯的矛盾。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利用这些矛盾布疑设问,以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创造。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受到很多批评,教师的"教"也备受质疑,教师被要求尽可能地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知识,或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对话去生成知识、创造知识.[1]建构主义、知识社会学等西方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自由权利的尊重,是对个体的话语权的尊重,让每个个体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可以说,这是现代社会民主观念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中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者"不教"的重要理论依据.然而,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他们每个人的学习基础、条件以及所能获得的各种资源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不能给他们提供基本或基础性的学习指导(教),不给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以额外的补偿教育(多教),而仅凭他们自己去探究、发现式地学习,那么,很多不适应教师此种教学方式或不能获得相关资源的学生就很难获得其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因此,这种"不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6.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现代汉语词典>作如下解释: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在教学中,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条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之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未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习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从教学实践来看,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德说)。也就是说,想象力对人类社会的创造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课标指出:"运用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想象的能力,特别是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以下是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试着分析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实现以知识为教学目标向"以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的转变.因此.应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比例,提倡理论教学精讲多练,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并使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83):79-80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紧扣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注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意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注意把学习的时间、空间、主动权还给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其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