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九义”教材第三册11课)的教学是使学生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悦耳、嘈杂的不同,向学生进行噪声危害身体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的感知声音)和比较能力(比较音量大小、音调高低)。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儿童的特点,可采用以下方法,指导他们开展《声音》的学习研讨活动。一、创设情景,以趣激学  相似文献   

2.
周雁 《天津教育》2014,(23):116-116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提出了“数学思考”这一课程目标,并指出以下具体目的: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这说明,让学生学会思考,特别是学会独立思考,是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应该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日常教学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3.
听李翠荣老师教《声音》一课,颇有感触。李老师教这一课,摸索到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并初见成效。 《声音》一课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声音的大小、声调的高低,悦耳和嘲杂),如何使二年级的学生愉快地去参与学习研究,李老师课前是精心设计了的。这节课成功的关键主要有两点:一是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  相似文献   

4.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中的“推理能力”修改成“推理意识”。推理意识是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必须具备的素养。如何理解推理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是培养学生推理意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新旧课标关于推理阐述的比较《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推理的阐述主要包括三方面,即推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教学,由传统地“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到更多地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创造“做数学”,是现代数学教学观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今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下称《课标》)中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走进新课程,贴近新《课标》,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牢固记忆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获得比较完全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本文拟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自己经历的教学案例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活跃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黄金时期。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引发联想”“精读课文,放飞想象”“内化迁移,提升想象力”“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等方面,探索激发小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版)第六册中的教材,它与《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三课构成第六册教材的“热”教学单元。本课的课型从教材内容分析,是属于认识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心内容的课型。在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在知识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在冷热条件下的变化规律;②在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③在科学自然观方面,要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观看…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性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课标”这一基本观念,凸显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以下统称“文章”)一文发表在《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20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文章以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为例,介绍了教师的备课理念、内容设计和教学反思.文章具体说明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架设思维阶梯,  相似文献   

10.
实验是小学自然课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尽量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条件。 《自然》第五册第八课《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个辣手问题——“真空铃”实验,按教材要求则作为观察实验,如果能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具体建议”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第七册中的《它是什么》、《鱼》、《爬行》动物》属一个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方面看,是“演绎推理能力”深型。这类课文的教学,应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演绎推理能力为重点。一、传授方法,反复练习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它是什么)一课,就是通过具体例子先教给学生演绎推理的方法。1.判断羊是哪类动物。经过三个步骤进行判断推理:(1)根据动物分类的一般标准(学生仅学过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繁殖方式进行分类)对丰进行观察。观察羊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并汇…  相似文献   

13.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第4课课文。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  相似文献   

14.
五年级作文“六环节”教学结构模式教案谢永龙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四第五题:“写自己参加过或看到的一个场面(如运动会),把主要人物和活动写具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2.认识什么是“场面”。3.学习《避雨》的写法,学会观...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小学生正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在多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下面结合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下册《有趣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谈谈我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八课《回声》一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它明白那声音是“回声”。课文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我在授课时,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以无意注意为主,喜欢直观、生动的感知材料这一特点,巧用电教媒体,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运用录音媒体激发兴趣,整体感知上课伊始,几十人的课堂难以马上安静,特…  相似文献   

17.
著名小语专家袁微子说过:“小学语文整体性改革的核心是抓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段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段的教学贯穿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一次教研课,有位老师讲《翠鸟》一课中的第三段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思考】《填数游戏》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经历填数游戏的活动中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课程标准、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这两个方面:一、关注课程标准把牢教学“定盘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是要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推理意识是小学阶段数学思维的主要表现,是初中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推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非常重视计算教学。早在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就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四则运算能力为中心”。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仍然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是要求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同时还要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20.
李俊老师在《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第12期上撰文《利用阅读期待的成功范例》(以下简称李文),分析了窦桂梅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的教学艺术。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艺术”,却发现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偏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