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卡片     
国外典型的课程模式(一) 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为了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知识传授孤立、分散,学科之间缺乏有机的横向联系,学生在分科教学条件下顾此失彼,缺乏综合知识和概念,在面对跨学科问题时缺乏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诸多弊端而提出的。 综合课程模式主张采用合并若干学科的办法编订课程。这种综合既可以是把某一知识领域的几门有关学科合  相似文献   

2.
课程综合化是当前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实施综合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教师的知能结构和思想观念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才能保证综合课程从形式到内涵全面实现“综合”之目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继续教育实施的是分科课程,其师资是按分科教学的要求培养的。要从传统的分科教学一下子转到综合课程的教学。就不仅仅是转变思想的问题了.它涉及到继续教育教师知识的重组和能力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一、“拼盘”式综合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不可否认“,拼盘”式综合普遍存在源于其存在的合理性,它适应了现阶段改革的基础,是客观规律的反映。1“.拼盘”式综合——综合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经阶段课程综合化趋势的出现是我国在分科课程上的绝对化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导致的结果,但并不意味着分科课程体系即刻土崩瓦解,综合课程体系一蹴而就,课程综合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分科课程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依据。虽然我国的分科课程过细、过窄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融合性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分科课程本…  相似文献   

4.
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理科综合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理科综合课程是在原有的分科学习基础上,对分科知识的综合与提升,是一种功能型的综合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在知识结构、思维结构、价值观念结构等多方面的综合。课程设计应做到:反映自然界的统一图景,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提供最具有持续价值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方法性知识,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许多用人单位反映中专毕业生工作能力不够理想,较为突出的是机械制图能力较差,难以胜任所担任的工作.笔者仅从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来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历来都是分科教学,各门课程传授的是分科知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零件、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都是单独设课.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机械设计制图工作必须综合运用机械制图、机械原理零件、机械设计基础等相关分科知识,只注重分科教学,作为整体的机械设计制图能力未必得到重视,这个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教学学时数将相应缩减.一方面学时数缩减,而另一方面分科教学,彼此注重自己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造成教学过程中脱节或重复教学现象,浪养了可贵的学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与教育的历史传统各异,课程改革也各有千秋,但是纵观其发展历程,我们仍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一、课程的分科化与综合化近些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校课程综合化思潮的影响下,都着重调整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比例,一些过于强调分科施教的国家也出台了分科与综合并行的举措。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课程组织的不同方式,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而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并形成…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 ,设置体现基础教育性质与素质教育的以分科为主 ,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 ,面临如何理解内容综合性、目标全面性、活动方式多样性等问题。一、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现代化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 ,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人才的需要 ,是为了解决有限的学习内容和无限增加知识矛盾的需要 ,也是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000年1月31日教…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课程论,是一门国家综合性课程,它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又不同于结构化、知识化的综合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超越文本,超越课堂,强调手脑并用的实践,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立体式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多维地发展能力。它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的,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为此,本文拟谈谈融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一、综合性实现课程综合化是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将这一形式课程的开发视为一项重要任务。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原本为一体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割,使这些内容条理化…  相似文献   

10.
受教育部委托,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昨天在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心将在 5年内完成对现有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将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行,高中阶段课程以分科为主,并将在必修课中设置技术课程,增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 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部委托,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昨天在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心将在5年内完成对现有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据了解,新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将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行,高中阶段课程以分科为主,并将在必修课中设置技术课程,增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中小学生课程将…  相似文献   

12.
课改文档     
课程改革重要概念释义●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课程改革的具体理念与目标1.倡导全人的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制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是在生产和生活实际情境中开展的。它具有自然真实的情境特征,多学科知识技能应用的综合特征,因果关系复杂多样且动态变化的特征等。它对学生科技素质发展的作用领域和层面是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有明显区别的,三者组合起来构成了科技素质教育的功能整体。基础教学是分科的,在此基础上再在实践应用环节上对各学科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这是从县级课程改革可行性和农村教学实际出发的,把该综合的综合了起来的一种适度综合。编制和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为初中理科教学补上了综合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动手实践及其实践创新等能力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沿用和照搬职前教育的学科型课程范式,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偏重业务知识进修,忽视全面素质提高;偏重刚性课程结构,忽视弹性课程体系;偏重分科课程,忽视综合课程.为切实提高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必须改变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结构,构建以解决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中心的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模块式课程结构乃是这一课程体系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消除学生孤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现象,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有助于学生探寻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发现新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认知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分享两所学校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实施综合课程模式教学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高职的教学目标,其课程设置应是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现行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得分科课程逐渐显露出一定的弊端。为此 ,新一轮课改提出了综合性课程的方略 ,以弥补长期以来分科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以便更好的普及综合化知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大教育观和新课改的感召下 ,文章阐述了网络综合课程构建的必要性、优越性 ,并根据网络综合课程与多元智力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在网络综合课程的构建中试图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和多元智力趋向平衡发展。随后又指出只有充分解决好现有网络综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以及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高中课程基本都是分科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精神品格、基本道德和基本技能,但不能实现学生树立关于世界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世界观和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目的,它们需要通过综合课程的开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论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科课程及综合课程的含义、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及缺陷、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等方面,阐述课程的发展仍需通过分科与综合这一基本关系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两种课程应当共同存在。到底是采用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要看它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综合课程的根本德育价值——对道德的核心价值的关怀 综合课程的根本依据在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它才能独立于分科课程而存在。也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才得以推论出综合课程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同以往的分科课程相比较,综合课程克服了分科课程的一个明显的弱点,即分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缺乏整体性,学生得到的也只是关于世界的片面的解释,很难形成关于世界、人生和科学的整体认识和把握。而“综合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所要认识的世界的完整的图景”,这一教育目的使得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前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首先有这样一个关于世界、人生和科学的完整图景。在这一认识背景之下,运用综合性知识来教育学生,势必也将引导学生努力去认识和感悟宇宙与人生的整体性、统一性。学生在这一整体性认识的形成过程中,道德观念将发生质的飞跃,其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性认识必然能激发其对生命、自然和科学的丰富情感,在这种情感的关怀下,个体的道德将更具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