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美国“CSR计划”实施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班级规模是指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招收的学生人数。班级规模研究有两个重要因素:财政和教育质量。历来教师和家长都认为,班级规模缩小(ClassSizeRedution,简称“CSR”)给教师压力小,能使教师更多地注意单个学生,这样提高了学生成绩,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一一直以来,美国不断进行班级规模研究和实验,致力于缩小学校班级规模水平,以提高学生成就。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美国联邦也十分重视班级规模研究,联邦教育部1998年1月26日发布缩小班级规模计划,要求全国努力,将小学1…  相似文献   

2.
运用调查问卷方法,在SPSS统计软件支持下,研究高等学校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发现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影响明显,班级规模越大,正面影响越小,负面影响越明显.〈40人的班级规模教学效果最好,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和学习行为的培养;〉120人的班级规模最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上和学习行为培养.采用简单相关分析、等级相关分析和双变量回归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班级规模与班级平均学习成绩的关系,发现班级规模与班级平均成绩呈线性相关,班级规模是影响班级平均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班级人数的多少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因此可以用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美国“CSR计划”实施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班级规模是指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招收的学生人数。班级规模研究有两个重要因素:财政和教育质量。历来教师和家长都认为,班级规模缩小(Class She Beduction,简称“CSR”)给教师压力小,能使教师更多地注意单个学生,这样提高了学生成绩,也就提高了教师效率。 很久以来,美国不断进行班级规模研究和实验,致力于缩小学校班级规模水平,以提高学生成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联邦教育部1998年1月26日发布关于缩小班级规模计划的通告,要求全国努力,将小学1至3年级班级规模…  相似文献   

4.
金传宝 《早期教育》2004,(7):U001-U001
不少研究者采用了大量的技术对班级规模如何影响教育质量进行了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表明:1缩小班级规模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班级规模减少到15~20人时,对学生成绩提高的作用最为显著,尤其是对那些天才儿童及处境不利或少数民族学生效果更大。2研究中,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报告说课堂活动的质量受到了缩小班级规模措施的积极影响。3较小的班级实施得早且持续实施时,效果更好。4较小的班级最有益于阅读和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对体育之类的学科则未见明显效果。对于小班提高学生成绩的原因,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一致认为:1较小的班级更有助…  相似文献   

5.
李海瑛 《贵州教育》2005,(10):37-38
班级授课制度起源于17世纪。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统一的学制系统。他强调“通过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在学校中建立起关于人员的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现在通称‘班’。班不外是把成绩相同的学生结合为一个整体,以便更容易的带领学习内容相同、对学习同样勤勉的学你生奔向同一目标。“1978年格拉斯(G1ass.V)和史密斯(Smith.M.L)调查研究后认为,“一般而言,小班制的教学要比大班制教学有效。学生的平均成绩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班级规模达到目的15人以下时,其效果会迅速提高。”当今中职教…  相似文献   

6.
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的实验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传宝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54-57,66
美国的许多研究者使用了多种技术对班级规模如何影响教育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考查了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的关系,并主持了各种与班级规模及其对教育实践可能产生影响的研究.近来的几项有关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研究也对这方面的认识提供了重要数据.研究结果越来越倾向于表明缩减班级规模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传宝 《早期教育》2005,(2):i003-i003
不少研究采用了大量的技术对班级规模如何影响教育质量进行了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表明:(1)缩小班级规模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班级规模减少到15~20人时,对学生成绩提高的作用最为显,尤其是对那些天才儿童及处境不利或少数民族学生的效果更大。(2)研究中,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报告说,课堂活动的质量受到缩小班级规模措施的积极影响。(3)较小的班级实施得早且持续实施时,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成为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主流,目前网络教育的实践领域已由之前关注的教育规模效益和成本效益转向为教育的质量效益,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是以学生的学习有效与否做评定。网络学习者作为关键学习主体参与网络学习的全过程,其学习动机、学习投入、相关能力等个人特征势必会影响有效学习质量。因此,本研究在了解国内外有关网络有效学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学习全过程”的视角出发,以网络学习者个人特征为研究点,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网络学习者有效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先前经验、网络学习风格、网络学习动机、网络学习效能感、网络自我调节学习和网络学习投入六个因素之间,六个因素与网络学习绩效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网络有效学习的效果差异。这为实现网络学习者有效学习提供新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社会发展也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开展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简易“微课”、“学习资源包”等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与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由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到“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研究工作,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育途径与教学效果.文章基于PISA2018数据,探究校内外信息技术应用变量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学生在校内环境下使用信息技术越多,其阅读成绩越差;学生在课外使用信息技术辅导学习越多,其阅读成绩越好;学生将信息技术用于社交休闲越多,其阅读成绩越差.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