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5):I0001-I0001
提起信息,所有人都认为是一种战略资源,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如何发挥其价值?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贝茨认为:信息是物质和能量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论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哲学意义上看,真是指宇宙本体,哲学家们常常将它称之为道,他们认为,凡是外部现实真实存在着的客观必然性,都可称之为真;从古典文论的角度上看,真是指客观形象和主观情感的高度统一:从个体审美的角度上看,真是一种主观情志,它包括思想和情感两方面的含义。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这里的“精成”就兼顾有思想和情感二者。我们所说的新闻中的真,是新闻的生命,它在意义上似乎囊括了以上三个 方面的内容。 情 真情真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要真挚。情感是与情绪…  相似文献   

3.
张扬 《湖北档案》2005,(9):30-30
有些官人在述职报告里标榜自己生活是朴素的、理想是高远的,这是物质和精神的对比。潜台词是说人在享乐上要向低的看齐,追求上应以高的为榜样。哲学家说:没有鞋的人在没有看到没有脚的人之前,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人生在对比中,除了得不到的痛苦,还有获得的幸福。痛苦要对比,幸福要对比,关键看你怎么个比法。  相似文献   

4.
吴平 《出版广角》2015,(1):50-52
书的精神世界广阔无垠,它所描述的对象、张扬的品格、看不见的力量等等都镶嵌于有形的、无形的书籍形体之中,它的文化理想、人文关怀筑起读书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与舆论是密切相关的。它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影响社会舆论,马克思认为,报刊活动的目的是“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并提出了报纸是“人民的文化和精神教育的强大杠杆”的论断。公众舆论是一支巨大的力量,伏尔泰说过:“人们把公众意见叫做世界之王,舆论就是世界之王。”他们的见解不约而同,他们都看到了舆论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并以不同的言语方式对舆论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6.
浅谈新闻评论的信息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事实和现实问题的观念表达,是评论作者思想、态度和认识的表达。它融材料、观点和信息于一体。新闻评论具有传递多种信息的功能,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的信息功能是新闻评论作者有待重视的一个方面。维纳说:“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反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管理文献选编》第343页)。他认识到了信息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的思想和思想之后的行动。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事实和问题的观念表达…  相似文献   

7.
论新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两者关系形态的多样化。价值关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态。新闻价值是价值关系的一种,我们认为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价值,对新闻价值的研究很有意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价值是人与外部世界各种复杂关系的反应,它参与调节人的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使人的一切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了解价值的产生过程,可以深化我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从最一般的认识角度分析,价值实质上是人的  相似文献   

8.
德裔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认为“黑暗时代”是这样的时代:“混乱和饥饿,屠杀和刽子手,对于不义的愤怒和处于‘只有不义却没有对它的抵抗’时的绝望;在那里,合理的憎恨只会使人脾气变坏,而有理由的愤怒也只是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刺耳。”然而,这样的时代“绝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可见的,更不用说能被轻易察觉了。这是因为,直到灾难降临到每件事和每个人头上的那一刻之前,它都被遮蔽着——不是被现实遮蔽,而是被几乎所有的官方代表们的高调言辞和空话所遮蔽,这些人不断地、换着花样地将令人担忧的事实巧辩过去,并以之证明他们的考虑。”通过对莱辛、…  相似文献   

9.

  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提出过“三个世界”的理论,他把客观的物质世界称作“世界一”,把人类的思维、心理等称作“世界二”,把人类创造出来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称作“世界三”,波普尔高扬了“世界三”的价值和独立性,并认为“世界三”如同“世界一”一样有其独立发展的规律,诸学科互相影响并有可能产生自己的问题。以此观察人类创造的客观精神文化世界,可以看到一幅充满普遍联系的知识图景,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在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世界里,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不会孤零零地存在,而是以系统的方式完全地展现自身,表现为体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宝力道 《大观周刊》2011,(39):90-90
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在高校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中对人的价值追求的不同观点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的理念选择。认识论哲学家认为人的价值和幸福的最高体现是理性知识和真理,求知和知识是人存在的最高形式。政治论哲学家认为人的价值侧重体现在社会价值方面。在这两种不同的哲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选择也是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之间不断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精神,是优秀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事实就是人精神的物质载体,可以说,透过一张报纸,就可以折射出它所存在的政治环境和人背景。军事新闻作品中所独有的浓烈军味,更使受众引发出对自然、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对军人的生存状况、对军人价值、尊严的探求。在军事新闻报道中,弥散着带有军队人特色的新闻报道,一般都是优秀作品,甚至是精品。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由它所构成的拷贝世界虽然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但不等同于现实的感性世界,而是经过传媒人依据自己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加工改造过的精神世界。这种由大众传播媒体所构成的精神世界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性别角色是指社会按照人的生理性别而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一个人性别角色的形成是在生物性别的基础上经过社会…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讲到人的意识和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时指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马恩全集》第4卷,第223页)在他和马克思看来,报刊是人的眼和耳通过大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报刊是关于对象的反映,是人们表现现实世界的精神世界。马克思说,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  相似文献   

14.
主编寄语     
精神的残疾与机体的健全“当希腊哲学家坐在爱琴海边思考人和爱情的关系,印度哲学家在恒河边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坐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和人的关系!”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仅使整个民族形成了一种非侵略性的内耗文化,更进化出一种依附型人格,于是世界上十几亿最聪明的人群变成了最庞大的群体性精神残疾,极少去关注生命的个体意义,因此整个民族除去儿童以外的任何成人心中不再有童话。  相似文献   

15.
张念 《大观周刊》2012,(16):173-174
开展创新教育,树立创新观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人的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上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整个世界在时问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把知识向前推移。  相似文献   

16.
西方一些著名的传播学家、社会学 家对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及媒介的民主 角色等问题多有论述。美国著名哲学家 杜威认为,传播是民主的中心,它不仅 扮演着联结公民的角色,而且扮演着解 答个人与社会利益矛盾的角色。他甚至 宣称:"传播是人类生活唯一的手段和 目的。作为手段,它把我们从各种事件 的重压中解放出来,并能使我们生活在 有意义的世界里;作为目的,它使人分 享共同体所珍视的目标,分享在共同交 流中加强、加深、加固的意义……传播 值得人们当作手段,因为它是使人类生 活丰富多彩、意义广泛的唯一手段;它 值得人们当作生活的目的,因为它能把 人从孤独中解救出来,分享共同交流的 意义。"①新闻传媒的社会调控,指国 家、政党、社会集团和行业组织利用物 质、法律、政策及规章,对新闻传媒行为 进行强制性的管理与约束。 中国与西方各国,对于新闻传媒都  相似文献   

17.
吉永成 《记者摇篮》2005,(11):12-13
职业精神,是每个从事社会工作的人都应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范和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呼唤民魂壮国威─—记《国防时报》和它的总编辑张元树王忠权,肖坤友民魂,人民国防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能使国家强大,能使军队有靠山,人民得安宁。《国防时报》鼓与呼的是──民魂要崛起!(一)随着世界处于相对和平时期,有部分人认为从此天下太平了,放松了对战争...  相似文献   

19.
版权史话     
(四) 1789年法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要求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提出“天赋人权”的口号。与此同时,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等人的推动下,欧洲版权思想发展历史中出现一个重要的新观念。康德等人认为,在版权中,财产权的成份要少于人格权的成份。作品并不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品是一个人,是作者的延伸,作品是作者人格精神的反映。这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观念,它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版权立法中主张作者的精神权利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广阔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损失是无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者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