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朕伟 《声屏世界》2013,(7):173-175
艺术追求真实与自然,技术追求难度与专攻。相对于对企业气质的塑造,公关的艺术是忽略公关的存在,公关不再是一份工作,它体现着企业的经营价值。把技术运用到娴熟于心而非常人所及的境界,就可以称之为艺术。在营销传播领域,公关的艺术就是塑造一个企业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何以言之呢?艺术和技术首先存在应用态度的区别,可以说,技术是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使得损失最小化,而艺术的优越在于它对完美有一种近乎顽固的追求,从一开始就杜绝了常规问题的发生。艺术追求真实与自然,技术追求难度与专攻。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个新的话题,叫新闻的“生活真实”,这可不是添乱,确实感到值得一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由此产生了两组矛盾: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新闻真实与事实真实.但是,从泛意上说,新闻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等.一些新闻作品尽管写进了这些“生活”,写进了这些“无主事实”,却并未影响这些作品的新闻性、真实性和传播价值.有的作品还拿到了新闻大奖并受到广泛好评.我们把新闻作品中的这种真实称之为“生活真实”.这类反映“生活真实”的新闻内容,在新闻作品中常见有这么几种:  相似文献   

3.
以前有人说,把题目写得好,就等于把半篇文章写好了。这是极言题目的重要性。题目,顾名思义,象人的眼睛一样,题目写得好,就象画龙点睛一样。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发表意见阐明观点,和读者交  相似文献   

4.
期刊改革亟待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终岁末,各家期刊社纷纷高举起改版的大旗,可以说大家都使出浑身的解数:一遍遍翻阅过往出版物,寻找改进之处;一道道编写方案,力图招招出彩;一回回讨论商榷,期望能碰撞出思想火花,图的就是以一个崭新的面目面向读者。今年改版序幕更是提前到了三四季度交替时就已拉开。经过历年的改革,应该说各种期刊的面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形式上说,从原来单调贫乏的版面,到现在的彩印、大开本,图文并茂,各具特色;从内容上说,经过一轮轮的扩版之后,刊物的内容现在是五光十色,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从组织机构上说,许多刊社都…  相似文献   

5.
初学电视剧创作,从哪里学起?有人说,电视剧要求故事性强、扣人心弦,关键是学会编故事,有人真的坐在家里挖空心思编起新奇故事来,结果,自然以失败告终。电视剧创作像其它文艺创作一样,生活是它的常青之树。学写电视剧首先要从深入生活、观察分析生活入手。而且,因为电视剧是声像艺术,所写的内容,都要变成具体画面,都要经历真实画面的检验,所以,观察生活要更加细微、更加深入。做观察分析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分析生活,是学写包括电视剧在内的一切文艺作品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以前有人说,把题目写得好,就等于把半篇文章写好了。这是极言题目的重要性。题目,顾名思义,象人的眼睛一样,题目写得好,就象画龙点睛一样。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发表意见、阐明观点,和读者交流思想。如果题目平淡、晦涩、公式化、概念化,那就吸引不了人,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方力钧是我想念最多的一个朋友。其实我只写过一篇关于方力钧的稿子,有时太近了反而不知道写什么,而且我又不会象那些艺评家那样评论他的画,说他“玩世”或者“泼皮”,而且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我以为是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对我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读过他的“艺术手记”,其实那“手记”在别人看来好象跟艺术没大关系,说是全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也看到过别人的文章里援引“手记”,每当这时我都想发笑——因为我觉得他的“手记”象小学生作文,稚嫩得能掐出一把水来,而引用者居然还真把它当一  相似文献   

8.
一今年三月间,在人民日报編輯部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召开的报告文学座談会上,着重談了两个問题,一是报告文学如何最迅速地反映現实,反映当前的革命斗爭的间题,一是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問題。在真实性的問題上,我认为报告文学应該完全真实。这里說的真实,是指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指艺术的真实。报告文学的內容要完全符合真人真事。当然,其中某些极其不重要的細节,是可以有变通的余地的。例如采訪某个人物时,当时说的原話沒有記得很周全——事实上有时候这些原話很难記得十分周全。可以由作者根据記忆所及来写。但这也不叫“合理想像”。除此而外,其他就要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尤其是写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既然宜布为真人真事,就更不能做假了。发表在报紙通訊版上的报告文学,应該是完全真实的,真人真事而且真名,事实不能虛构,描写不能浮夸。这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读完《一场科技练兵几多新闻热点》这五组连续报道 ,种种愉悦的感觉汇聚成两个字 :“精彩”!“寻觅精彩” ,曾是读军事训练新闻的人的一种奢望和追求。实在说 ,要把和平时期的军事新闻写得精彩好读 ,殊不容易!早在80年代初期 ,本报就把“把军事训练新闻写得精彩些” ,作为改进军事训练新闻写作的一个目标。从那以后 ,本报曾有意识地组织记者发起过多次冲击 ,从80年代初期关于运载火箭发射的多角度的现场目击报道 ,到1985年前后本报关于军事领域改革的新闻综述 ,从90年代以来几次大演习的组合报道 ,到近年来关于科技练兵的新闻会…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有个在加拿大学习的研究生到《多伦多时报》实习时,跟该报一老记者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辑。总编看后,首先问他们在这家饭店吃饭了没有?他们说吃了。总编没吭声,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然后写了一个条子:某某饭店经理,我们的记者今天吃了你的饭,实在对不起,现把饭钱退给你。然后,总编把那篇稿子也退给记者,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登,得重写?”  相似文献   

11.
现在我们每天看书,打开书本就看到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字。这种字叫印刷体,就是说,只有在印刷时,才把字弄得这么方正整齐。而我们平常写的字叫手写体。我国文字比印刷的历史早得多,这种印刷字体是从手写体演变过来的。究竟是怎么演变过来的,说来这却跟我们湖南人有点关系。原来这种印刷体的字,一般谓之宋体字,或称老宋字。由它演化出来的,则叫仿宋,又有长仿与方仿之分。为什么叫做宋字呢?原来这种字是从宋版书上的字体学来的。宋版书的字体自然并不是这个样子,正如现在的楷书不同于秦代的大篆一样,只能说它的  相似文献   

12.
我谈写文章     
《新闻战线》编辑同志要我写一篇文章,谈谈写文章。我自己的文章写不好,这个题目我怎能谈得好呢?我推辞了几次都不行,只好硬着头皮谈几句。文章是写下来的语言。文章和语言都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我们不应该把文章和语言分割开来。现在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新闻记者、大学教授,拿起笔来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写得“文”一点,多加上一些辞藻,多加上一些政治名词,多绕一些弯子。这些人在小学  相似文献   

13.
把新闻稿件中的人物语言写得真实感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一位通讯员,写一个文化不高、朴实憨厚的农民秋后向国家交公粮怎么想的时候,那个农民说:“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我宁肯自己饿着,也要把粮食交给国家。”象这样的话,让人  相似文献   

14.
西安宝马彩票案当事人刘亮曾感慨地说:“没有媒体对事件真相的揭露,我会背上诈骗者的恶名。”的确,从2004年3月25日案发到案件告破的60多天里,正是媒体不是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主动出击,通过新闻调查,一步步揭开犯罪者的丑恶面目,把最本质的真实公之于众。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将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而电影纪录片从产生到现在逐渐走上屏幕则是把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与事件本身的客观真实进一步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有限”与“无限”的启示遇衍滨有一次,儿子问我:“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我说:“当然是无限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他说:“那有本书上怎么说宇宙是有限的呢?这跟学校学的哲学书上说的也不一样。”我让他把那本书找来。原来那是一本讲天文学特别是现代...  相似文献   

17.
同是江楼月     
文学理论家大声疾呼:写真实吧!请出你那如椽之笔,写出典型的环境,刻画典型人物的典型的性格。 然而,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艺术的真实?越说越糊涂;就连西方艺术大师们似乎也没能说清楚的玄奥,倒被中国古代诗词揭示得明明白白。请看吕本中的《采桑子》: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又几时?  相似文献   

18.
王立群认为,千古流传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段琴声撩拨得卓文君情难自禁,决心夜奔;写得一手好赋的文人司马相如,迎娶了全国首富的宝贝女儿,财色兼收。卓文君难道永远看不到司马相如的真实面目吗?这么一个先天不足的婚姻又该如何向下演绎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卖米     
飞花  小田 《出版参考》2005,(9):8-11
《卖米》写的是一个乡下女孩为了给父亲治病,跟母亲一起去卖米的遭遇。小说写得淳朴感人(作者曾说:“这不是小说,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对农民物质上的贫穷和心理上的困窘有一种深刻的体认和表达,一些细节的把握颇为精彩,而方言有节制的运用,既贴近了生活,又具有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的话题,叫严肃而慎重地对待新闻作品中的“生活真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从广义上说,新闻写作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并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