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云经济理论中独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陈云在经济工作中处处注意结合,时时强调结合,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结合”方式和方法;“稳妥”、“稳扎稳打”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特点;陈云特别强调平衡,认为这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研究陈云同志经济思想中的方法论,对于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云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主持财政经济工作。在长期经济建设实践中,陈云形成了以“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核心的经济思想,给予新中国经济建设以重大影响,对中国摆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回顾和反思陈云经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完善政府和市场关系、规范市场秩序、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陈云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主要有: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建设同人民生活改善必须兼顾;先安排当年生产,再安排基本建设;搞好综合平衡,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市场和商品流通;从有利于人民出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陈云的经济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的经验总结,涵盖了包括价值目标、路径选择、机制前提和根本动力在内的多项内容,在继承发展古今中外民生思想的同时与中国特色民生保障建设相融合,具备高度的继承性、人民性、务实性和创新性。随着新时代民生保障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这些重要论述在彰显马克思民生思想当代生命力的同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努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决心,是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指引,并推动中国民生保障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也是中共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长达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兢兢业业,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对他领导中国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群众工作思想,并在无数次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陈云群众工作的思想精髓,对新世纪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当我们回首陈云群众工作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时,我们不仅感受到陈云群众工作思想的深邃,更加看到包括陈云同志在内的中国人为此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断的探索和重大的贡献,陈云群众工作思想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从中挖掘、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五个统筹。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是陈云城乡互促、工农互依、经济与社会整体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与陈云协调发展思想之间的一脉相承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陈云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领导者,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经济建设要注意综合平衡、经济建设要兼顾人民生活等重要思想和原则.这些思想和原则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历史关头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陈云长期主持全国财政工作,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主要有: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建设同人民生活改善必须兼顾;先安排当年生产,再安排基本建设;搞好综合平衡,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重视粮食生产;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市场和商品流通;从有利于人民出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些经济建设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它包括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方面。从广义的角度看,“和谐世界”应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之所以要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是因为当今世界还远不够和谐;“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的反映;也是为创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外部条件之必需。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是把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推向世界,必将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在继承中的发展和创新;高举“和谐世界”旗帜回应了“中国威胁论”,表明了中国负起自己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0.
空想社会主义以对民生关注作为未来理想社会设计的起点。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主要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建立平等社会;承认分配差别,保障社会福利;主张权利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的重要基石:人的全面发展是民生的最高境界;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是民生的根本保障;民生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解决民生问题是未来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则经历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为特征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凝聚着蔡和森、瞿秋白、高君宇、邓中夏、周恩来等人的杰出思想。在毛泽东思想宝库里最闪光辉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它同样包含着恽代英、周恩来等的思想智慧。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陈云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实践中,写了许多经济论著,为毛泽东经济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二次革命”前 ,“五·四”运动后为界 ,从社会实践、思想变化、理论成因、理论内容等方面对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的变迁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总结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这个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理论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由于密切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日渐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新宠。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经历了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民生类节目不断向纵深拓展、真正服务大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姜朝晖 《德州学院学报》2002,18(1):60-63,71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养民论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有深刻的影响,民生主义沿袭了养民论的精神传统:对平均主义的追求,对民生与立国关系的深刻洞察.而对传统养民的方法孙中山则予以一定的改造,均贫论被他阐释为均富论,重农主义被改造为农经商纬论,井田制被他发展为耕者有其田.孙中山对养民论的继承和改造正体现了近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使传统养民论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陈云作为中共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不仅对中共的自身建设、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他关于教育工作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即加大关注力度,促进教育发展;转变旧有观念,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地位,重视教师质量。新时期陈云的教育思想不仅有着特定的形成原因,而且对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导过去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且也是指导我们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陈云同志是党中央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党建思想极其丰富。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陈云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通过理论来源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陈云干部队伍思想进行全面、彻底、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余华新作《兄弟》(上部)仍然坚持了对人类生存苦难的关注,书里写了大量的暴力与死亡,但作品在抒写苦难的同时,诠释了拯救苦难的一剂良药——爱这一伟大人间情怀,表现出了一个良心未泯的作家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