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读卡夫卡     
伟大的巴尔扎克在他的拐杖上刻下这样一句话:我在粉碎一切障碍。然后卡夫卡说:一切障碍粉碎了我。于是我看到他的脆弱。那个  相似文献   

2.
让座右铭成为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钙质” ● 培养青少年学生坚毅的品质●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 ●提倡个性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 让座右铭成为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钙质” (临澧县望城中学 李光才 )“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大讨论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都拥有自己的座右铭。民族英雄岳飞将“精忠报国”的座右铭刺在背上,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将“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的座右铭刻在手杖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把“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从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生命从 65岁开始”则是被誉为“铁娘子”的英国前首…  相似文献   

3.
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纵然我失去了一切,我也不能失去对自己的期待,对未来的期待,否则,我的生命中就只剩下一堆灰烬了。”也有人说.期待无非就是在“浪费时间”。我则认为,期待是一种信念。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加上至死不渝的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会获得丰收的硕果。  相似文献   

4.
相传,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成名以后过于自信、武断,常常自诩能预知人的未来。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来拜访巴尔扎克。她拿出一本封面有些发黄的小学生作文,恭恭敬敬地双手递给巴尔扎克,说:“巴尔扎克先生,您是一位大作家,所以我想请求一件事,请您仔细看看这本作文,并回答我,这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他将来的前途又怎样?”巴尔扎克面对这位心情急切的老太太,十分仔细地看完了作文本,然后问道:“你是这位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都不是,先生。”“那一定是亲戚?”“也不是。”老太太一直摇头。“那么,恕我直言,这孩子今后出…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天职     
相传,巴尔扎克成名以后过于自信、武断,常常自诩能预知人的未来。有一天,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来拜访巴尔扎克。她拿出一本小学生的作文本,双手递给巴尔扎克,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您是一位大作家,所以我想请求您一件事,请您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并回答我,这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今后的前途又怎样?”巴尔扎克面对着这位心情急切的老太太,十分仔细地看完这本作文本,然后问道:“你是这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相似文献   

6.
用心良苦的老师巧妙地给巴尔扎克上了人生中最深刻的一课。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隋有些轻率和武断。但是。后来有—件争高燕枞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后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相似文献   

7.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成名后的一天,一位老太太心情急迫地拿出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让他评价作文的好坏并由此预测小孩的前途。巴尔扎克十分仔细地看完作文后,断定小孩将来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因为“仅从字迹来看,这孩子就显得很迟钝”。然而,巴尔扎克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这正是他小学时的作文本,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他孩提时代的老师。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有的教师常常以学生的一两次作业,一两次考试的“差”成绩,就像巴尔扎克那样“仅从字迹来看”,断定这孩子是“差生”,是“笨蛋”,甚至是“弱…  相似文献   

8.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另一位法国文学大师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这样说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法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泰纳在其《巴尔扎克论》中评价道:“巴尔扎克跟莎士比亚和圣西门三人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人性的最丰富的文献馆。”自然主义小说大师左拉也将巴尔扎克誉为“天才的创作家,未来文学最强有力的工匠。”巴尔扎克以庞大的作品总集《人间喜剧》,为…  相似文献   

9.
山羊爷爷老了,还坚持要上山种树。小山羊劝不住,只好送给爷爷一根手杖,让他拄着上山。这天早晨,山羊爷爷又上山了。他发现手杖敲一下地,就长出一个嫩芽,等到了山上,手杖上已长满绿叶啦!山羊爷爷惊喜地说:“你也想变成小树吗?”手杖跳了一跳,很高兴的样子。山羊爷爷把手杖栽在山顶,一会儿,手杖上又长出好多新叶子,绿油油,亮晶晶,成了一棵真正的树。傍晚,山羊爷爷下山回家,小山羊问爷爷:“您的手杖呢?”山羊爷爷指了指山顶,说:“我把它留在山顶啦!”山顶上,那棵手杖树已经长成大树了。山羊爷爷的手枚@孟庆喜  相似文献   

10.
可怜的父亲 ——巴尔扎克和《高老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小的时候,家境非常困难,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一个人要供养七八口人。我看着他那副经常愁眉不展的苦相,心里想,做父亲真难啊!但愿一辈子不做父亲。后来长大了,自己做了父亲之后,才知道,作为父亲最大的痛苦不是辛劳,而是子女长大以后把他们像榨干的橘子皮一样抛在马路边,还要再踢上一脚。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就写了这样一位可怜的父亲。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享有“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的美誉。一位著名学者说,如果法国人不承认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的话,那么只能说孩子不配有这样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巨匠。他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 一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无拘无束地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才,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相似文献   

12.
佚名 《阅读与鉴赏》2010,(10):60-60
1879年5月,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到天津会晤李鸿章时,携带着一根名贵手杖,手柄处镶嵌着一个拇指大的钻石,小钻石环绕四周,璀璨夺目,华美漂亮。李鸿章看到后非常喜欢,反复把玩,不忍释手。格兰特见此情景,知道李鸿章的心意,就通过翻译向李鸿章说:“中堂既然喜欢这根手杖,我本当奉赠。只是这根手杖是我卸任时,全国工商各界赠与留作纪念的,它代表国民的公意,不便私自送人。等我回国征得大家同意后,当奉寄致赠。”  相似文献   

13.
在说到正题之前先说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福尔摩斯正在和华生研究一位医生丢下的手杖,当华生用尽脑汁想通过手杖上的蛛丝马迹来推测出这位手杖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时,福尔摩斯已得出了结论:这位医生是一位青年人,不到三十岁,和蔼可亲,安于现状,马马虎虎,他还有一条心爱的狗,狗经常叼着手杖的中央跟在主人的后面,根据手杖上的牙印还可以推测出这是一条卷毛的长耳犬,听到这儿华生已对他佩服不已。  相似文献   

14.
四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全家去公园里玩。那时,我正在斟柠檬水,十一岁的儿子阿迪拿着一根长长的弯弯曲曲的手杖似的东西一路叫喊着朝我走来。我惊讶地抬起头,那手杖似的东西原来是一条蛇!我不由吓了一跳,把柠檬水打翻在地。阿迪大声对我央求道:“这是一条无毒蛇呀!我能把它养起来吗?”我出自本能想说“不行”,但是阿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给学生上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课后,我以“人应该追求什么?”为题,布置大家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雕过一尊大文豪巴尔扎克的塑像。巴尔扎克披着宽袖长袍站立着,双目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仿佛洞察人世间的一切。罗丹想用这“雕塑的语言”来告诉人们,巴尔扎克之所以写出千古不朽的名著———“人间喜剧”的缘由。可是他发现,人们在瞻仰塑像时,首先被叠合在胸前的一双刻划得栩栩如生的手所吸引,无暇顾及这炯炯有神的目光了。于是罗丹毫不犹豫地用斧子将那双栩栩如生的手砍了。罗丹为什么要把“手”砍掉呢?因为他想通过“双眼”来突出塑像主题,而“双手”却影响了主题的表达。作文也是如此。“手”“眼”犹如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的小说是人类生命本体的忧思录。他通过艺术性的集中和夸张把握了金钱时代人性被物化的本质特征,以一种象征隐喻的模式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悖谬现象,为二十世纪文学奏响了现代人异化与悖谬的前奏曲.小说在对人的认识上开始与近代人文主义文化观念相分离,认为人类的理性和善的力量远不如情欲与恶的力量强大,而且情欲与恶的力量成了被肯定甚至被赞美的“英雄”,这种关于“人”的文化观念超越传统而具有现代化意味。巴尔扎克借小说抒写了自己为人类天性的失落而发的满腔忧情,其文化人格又使他割不断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怀恋──希望失落的人性复归,因而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8.
段国辉 《学习之友》2008,(10):10-11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但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毁了他的一生: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够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的自信.使他走向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要把握好提问这把“金钥匙”。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说巴尔扎克“对各种各样的贪婪作了透彻的研究”,确实,巴尔扎克捕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说商品经济社会的本质特征,即商品、物或金钱激活了人的欲望,并在《人间喜剧》中进行了出色的描绘。对于欲望的理解,现代人已基本达成共识:欲望是一种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强烈渴望。人作为有幻想、会期待的动物,有欲望是正常的,也是正当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