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烧伤     
如果生命之中有什么东西深刻地影响了你,帮你完成了自己对生活的描摹,那么我愿意将这一过程称之为一种"烧伤"。这样的感受来自于苏童的一个同名短篇小说。说是有一个人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脸被烧伤了,百思不得其解,影影忽忽只记得昨夜与一个诗人朋友喝酒,那诗人朗诵了一首名为《火》的诗,他骂了诗人朋友,说诗全是狗屁,火就是火,又有什么好赞颂的呢?接下来的事,他就全不记得了。在医院里,医生问他何故将  相似文献   

2.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和他网上相遇的,只知道每次上网打开QQ就期盼着他来。喜欢他的名字“葬诗魂”,听起来有种冷清凄美的感觉,更喜欢他慢悠悠的讲话,和他的谈话很有特色,似乎不是在网上,没有神侃,那是一种很自然的聊天,我喜欢。我记得《红楼梦》里有一句诗叫“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于是,给自己改了一个网名叫“渡鹤影”,他看了之后发了“笑脸”给我,然后说,“你能感受出‘渡鹤影’的感觉吗?”我笑了起来,“和‘葬诗魂’差不多吧!”我说。他说:“不!像我已经老了,不像你,很年轻,你不应该去理会‘渡鹤影’。知道《红…  相似文献   

3.
看书琐记     
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诗人要做诗,就如植物要开花,因为他非开不可的缘故。如果你摘去吃了,即使中了毒,也是你自己的错。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要善于继承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记诵,就是开展语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策略。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向他的朋友吹嘘他读过一首精彩的打虎诗,“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似乎是什么什么苦”,他说,“第三句我记不清了,好在第四句还记得。”朋友不耐烦地催问:“是什么呢?”他回答说:“是厉害得很的意思。”现在我们许多中学生学习语文就停留在“好像似乎”阶段,读书浮  相似文献   

5.
作文与模仿     
李阳波 《初中生》2010,(7):30-30
有一个人问一位知名的诗人:“怎样才能把诗写好呢?”这位诗人反问他:“那你读过几本诗集了呢?”  相似文献   

6.
给笼找只鸟     
我跟朋友乔打赌,如果我送他一个鸟笼挂在他的房子里,那么他将不得不去买一只鸟。他接受了。于是我给他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瑞士造的鸟笼,然后他把鸟笼挂在起居室的桌旁。当然你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了。人们进来就问:“乔,你的鸟何时死的?”“我根本没有养鸟。”乔将会说。“是吗,那你挂这鸟笼做什么用?”后来他说去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他会有鸟笼更简单。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很累,请记得给自己脑里的鸟笼放几只小鸟,最省力的人生,是一切看起来都各得其所,理所当然。(摘自《涉世之初》)少给笼找只鸟@罗西  相似文献   

7.
麦浪     
给你讲讲麦浪的故事吧.麦浪其实是没有故事的,我只记得有两句诗歌,"三月清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歌平".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诗人的诗,他们写过不少关于麦浪的句子.有一个现代诗人写过大量与麦子、麦穗、麦浪有关的诗,有人戏称他为麦子诗人,可惜后来他卧轨自杀了,充斥着村庄和麦香、黄金与白马的诗歌时代也已经过去,所以就不打算和你谈关于麦子的诗歌了.  相似文献   

8.
诗的妙用在西方,作家们谈起诗的妙用时,总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  相似文献   

9.
最能体现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是他的诗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而丰富的想象,更多出于诗人的个性和爱好,正如诗人写月,在诗人的上千首诗中,吟咏明月的就多达三百多首,因为诗人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于是月就成了诗人最亲密的朋友。而其诗中的月,各具情态,令人遐想不已。下面就粗略选些咏月诗句,看看诗人是怎样情系明月的。诗人就要离开巴蜀远游了,难免产生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最后当然是摄下了此时此刻之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中的这两句诗把秋月写活了:皎洁…  相似文献   

10.
怕妈妈     
龙头: 过新年了,可爱女孩诗雨准备给远方的两个好朋友送新年礼物。一个是男孩壮壮,一个是女孩盈盈。诗雨知道壮壮最喜欢踢足球了,于是给壮壮买了一个小小的足球模型。诗雨和盈盈一样喜欢臭美,于是诗雨给每人买了一个美丽的蝴蝶夹。她认真地把两个人的地址写好,然后交给稀里糊涂的爸爸,拜托他帮自己寄出去。 爸爸会记得把礼物寄出去吗?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吗?这个温馨的节日祝福故事由你来续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康桥     
康河,雾影,被削去半轮的月亮将清辉洒在轻而薄的雾里,这就是中国近代最有才情的诗人徐志摩在他的诗里给我们留下的意境。很容易想象,一个才华横溢、敏感多思的诗人,能写出“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诗人,他的内心,该有多少瑰丽的意象?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呢?在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是人们相聚的欢笑吗?是喜气洋洋的联欢会的掌声吗?是震天响的鞭炮声吗?还是其他?或许你听到的是我们没有注意的,你听到了什么?那又代表着什么呢?有这样一个《商人捡硬币》的故事: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13.
“没有酒的时候,到河边去捧饮自己的影子;没有嘴的时候,用伤口呼吸。”这是法国一位诗人的诗句,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读到了这句诗,只记得当我小心地将它读出之后,整个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 紧随其后的,是我深深的解放感,于是幻想从禁锢的思维牢笼中解放出来,游弋在自由的空气中,不停地飞旋。 我要说,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幻想的人,在我爱上诗之前,我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幻想,是诗为我推开了幻想之门,是诗带着我走进了幻想的殿堂。 “今晚,我蘸着夜色给你写信,星星是逗号,月光是思念。”富于浪漫色彩的诗,…  相似文献   

14.
法国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先生。”“数学精通吗?”“不行。”“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什么都不知道,先生。”“会计呢?法律如何?”年轻人羞得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年轻人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地址。他父亲的朋友欣喜地叫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字写得很好呀。”年轻人原来很自卑,但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和自信。因为字好,他父亲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和朋友走在纽约闹市区的时代广场上。正是午餐时间,广场上车水马龙,警笛声、喇叭声、高分贝的音乐声、过往行人的说话声,不绝于耳。突然,这个人对朋友说:“我听到有蟋蟀的叫声!”这个人径直走向附近的一个花丛,很快从里面找到一只小小的蟋蟀。朋友惊讶地说:“太不寻常了,你有超人的耳朵。”“不。”他回答道,“我的耳朵和你的没什么不同。能听到什么全取决于你想听到什么。”为了验证自己的话,他从兜里掏出几枚硬币,随意扔在地上。硬币撞击地面的声音引得路人纷纷转过头来,想看看是谁丢了钱。于是这个人说:“看到了吧?大家都能听到钱…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叫米契尔的青年,一次偶然的车祸,使他全身三分之二的面积被烧伤,面目可怖,手脚变成了肉球。面对镜子中难以辨认的自己,他痛苦迷茫。他想到某位哲人曾经说的:“相信你能,你就能!”“问题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面对它!”  相似文献   

17.
佛曰人生     
我看见了佛。他独自坐在一棵菩提树下,保持着一种寂寞的姿势,身边的树叶翩跹如蝴蝶般下坠。“佛,什么是人生?”“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我带你到众界中,慢慢体会。”菩萨是一个诗人,他每天吟着孤独而悲伤的诗,他喜欢独自坐在莲花池边,看撕裂的晚霞。“菩萨,什么是悲?”  相似文献   

18.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究竟有什么含义 ,本诗的主旨到底是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教参》说 :“凡此种种 ,描绘得富丽堂皇 ,好一个‘洞天’ ,好一个‘仙境’ !光明一片 ,济济一堂 ,呈现出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 !这便是诗人所梦寐以求的乐土 ,当然地形成了梦游中的高潮。可惜 ,一觉醒来 ,梦景消失。诗人苦闷犹存 ,只得回到人间。”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的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说诗中的“梦”是因为诗人“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而幻化出的他所向往的“神仙世界” ;对本诗的主旨则解说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  相似文献   

19.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他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位诗人路过,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那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位诗人,他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诗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这便是诗歌的妙用。  相似文献   

20.
有备而归     
有备而归●白瑜一位回来不久的留学生,讲起他归来后的一些经历。他说,一日与朋友聊天,朋友问:“你在美国拿了什么学位?”答曰:“博士。”“噢,没拿博士后学位?”这位留学人员赶紧解释,博士后不是一个学位,而是在固定工作前的一个过渡期。朋友又问:“那你有绿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