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实验能够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因而在教学中运用实验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塑料饮料瓶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实验。这样不仅变废为宝,而且也拉近了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更能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1)如图1a,此装置用于“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将饮料瓶盖扎一个小孔,插上玻璃导管,饮料瓶盖与玻璃接口处用密封胶密封,再把玻璃导管口系上小气球。实验时将饮料瓶放入热水中,可以看到气球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接着再把饮料瓶放入冷水中,气球又瘪了,说明空气受冷体积收缩。(2)如图1b,此装…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二 )》。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引导学生利用平底烧瓶与带玻璃管的胶塞来做实验。以前的设计方案是将带胶塞的玻璃管上端蘸一下水 ,插入烧瓶口 ,拧紧胶塞 ,玻璃管内就有一小段液柱。把烧瓶放入热水中 ,使内部空气受热 ,慢慢地就会发现小液柱往上升。把烧瓶放入凉水中 ,使其内部空气受冷 ,发现小液柱会往下降 ,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利用水滴充当密封材料 ,并通过小液柱上升、下降 ,来判断空气的体积是否受热膨胀、受冷收缩 ,是这一实…  相似文献   

3.
一、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中,在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笔者增设了一个对比实验:把两个塑料小瓶同时按入热水中,其中的一个盖着盖子并拧紧,另一个不盖盖,过一会儿将没盖盖的瓶子也盖盖并拧紧,然后取出观察有何不同的变化。学生会发现,事先拧紧盖的塑料小瓶比没有拧盖的瓶子鼓胀得多,这是空气受热膨胀的缘故。再做证明空气受冷体积缩小的实验;把两个都不拧盖的塑料小瓶按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把其中的一个瓶子拧紧盖子,然后同时取出,置于冷水中,冷却后再取出,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有一个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有关教参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是:将一处于瘪状的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上,然后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浸泡,就会使气球鼓起来。实际上照此操作,  相似文献   

5.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①瓶口选用洗发液瓶盖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压缩式吸气的功能,当不压瓶盖时,能隔绝瓶内的气体与外面空气的流通;当向下压瓶盖时,能吸出瓶内的气体,而外面的空气不会进入。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安排的“气体膨胀做功热能减少”演示实验,学生无法相信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消耗了水蒸气的热能。因为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上部内壁已附上许多水珠而模糊不清,当软木塞被冲开时,无法看到水蒸气因膨胀做功消耗热能而出现的“雾化”现象。再就是无其它迹象能表明水蒸气温度的降低。气体膨胀做功热能减少只能从推理得出,学生不能信服。为此,我们对这个实验作了改进,在教学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下面就介绍三种改进方法。 方法一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1 装置图 (如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由内外两个筒组成 ,内筒盛满水沉在外筒底部 ,从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从内筒底部进入后 ,内筒的水从底部的小孔向下排出 ,内筒逐渐浮起 ,当水全部排出后 ,内筒升到最大高度。此时关闭进气通路 ,打开出气通路 ,轻轻按下内筒 ,产生气流 ,使气体能更集中更剧烈地与各种物质反应。本教具中的内外筒套在一起 ,间隙小 ,内筒可自由地沿外筒内壁上浮或下沉 ,即使内筒中的水全部排空 ,内筒浮到最大高度时 ,也不会翻倒 ,不象传统的排水法那样在水槽里先将集气瓶一个个地灌满水 ,再一个个地翻过…  相似文献   

8.
氢气和空气混合爆鸣,氢气和氯气混和爆鸣,甲烷和空气混和爆鸣,以及其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和爆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实验内容。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做氢气和空气混和爆鸣,使用大型号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将所制气体通入倒置的爆鸣筒内(爆鸣筒用铁罐头盒或蜡纸筒代替,在筒底开一小孔作引爆孔,通气体时用手指堵住引爆孔),估计通入爆鸣筒内的氢气已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时,用火柴在引爆孔附近点燃引爆,爆鸣筒向上弹起,发出爆鸣声。做氢气和氯气混和爆鸣,要预先用两塑料瓶(透明或半透明)分别收集满氢气和氯气,然后,将两集气瓶口对口地对着,抽去瓶口间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氢气和氯气充分混和。再任取一瓶混和气体,盖上塑料片,在离瓶约10cm处点燃镁条,强光照射引爆,塑料片向上弹起,发出爆鸣声。做甲烷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和爆鸣,操作方法与上述实验基本相似,都没有专用仪  相似文献   

9.
1 制作背景 在小学科学课四年级“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观察到变化的现象,而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变化往往不明显,同时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老师们在做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设计在简易气体发生器中、氧气存在条件下 ,铜和硝酸反应 ,从而引发一系列变化 ,观察到有趣的振荡现象。实验装置和药品1.装置 :简易气体发生器 ,如图 1。图 12 .药品 :硝酸 ( 1:1)、紫铜粒 (导线铜芯碎段 )、氧气 (预装在简易贮气瓶中 )。实验步骤和现象1.步骤 :在实验装置的隔板上铺一层铜粒。打开 A、B阀门 ,通入氧气 ,排出空气。关闭 A、B阀 ,撤去氧气源。在漏斗中加入预先量好的硝酸 ,体积等于 V (参见图 1) ,刚够淹没铜粒。先打开 B阀 ,再打开 A阀 ,让硝酸顺着漏斗颈流入试管 ,当硝酸与铜粒接触时马上关闭 A阀。细心观察漏…  相似文献   

11.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即热胀冷缩。为了揭示这一物理规律,人教版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笔者实验后发现:把气球放在炉火旁和冷藏室几乎没什么变化。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况且这一实验不便于课堂演示,不利于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设计的实验,效果较好。(1)实验器材铁架台及铁夹、玻璃管(长约40cm、口径约1cm)1根、吸管1支、红墨水少许、酒精灯1个、细铁丝或…  相似文献   

12.
准备 :矿泉水瓶、橡皮塞、温度计、塑料管、冷、热毛巾制作 :1 将橡皮塞打两个孔 ,分别插入温度计和塑料管。2 再将橡皮塞插入空瓶中。 (各孔需密封好 )。 (如图 1 )3 塑料管中滴一滴带颜色水珠。操作 :1 观察此时温度及水位。2 用热毛巾敷在瓶壁上 ,观察温度及水位变化及结果 ,与未敷前比较。3 改用冷毛巾敷瓶 ,观察温度及水位变化及结果 ,与前次结果比较。效果 :此实验学生可以直接看到温度与水位之间的变化情况及关系 ,从而得出“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此实验最大优点在于直观地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选修3-3教材第50页的演示实验如图1,在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易燃物,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图11实验易出现的状况及原因①往往会出现活塞迅速下压后,棉花球并不燃烧的现象,同时还可看到筒中弥漫着大量的乙醚"白雾"。分析其原因:由于厚壁玻璃管内空气少,含氧气更少。当迅速下压活塞时,筒中温度升高,乙醚气化,产生大量的乙醚蒸气。混合气体中乙醚的浓度高于其燃烧的极限浓度,故乙醚不会燃烧。此时如马上再压第二次,第三次,乙  相似文献   

14.
1制作背景在小学科学课四年级“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观察到变化的现象,而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变化往往不明显,同时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老师们在做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一般采用两种实验方法。①“金属热胀球实验”,做这个实验要看到结果,约需一分钟的时间,同时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只是金属球加热以后不能通过金属圈,而金属球到底有没有变化,学生很难用眼睛观察到;②酒精槽加热金属棒的金属线胀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虽然学生可以看到金属棒的细小变化,但是实验需要十几分钟或更长的时…  相似文献   

15.
按高中物理第二册(甲种本)第99页图5—7的装置,来进行演示时,实验时间长,仪器多(用真空罩和电动抽气机),并且宜在实验室内进行.我们所用的方法,简单易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时:在250毫升的平底烧瓶内装入热水,使水面接近瓶口.然后用胶塞塞 住,将30毫升(或50毫升)的医用针筒的针头插入瓶内,抽出瓶中的空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便可看到热水沸腾起来,这说明外部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就降低.反之若再将抽去的气体重新压入,则可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小学自然关于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探究 ,共安排了两篇课文 ,并设计了二则实验———关于气体的热胀冷缩和固体的热胀冷缩。在教学中 ,关于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室缺少器材 ,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现象不太明显 ,学生不容易体验到它们的变化。为此我通过自制教具、改进实验装置 ,使两个实验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自制教具 ,改进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1 )制作材料木板 (1 6cm× 1 7cm× 1cm ) ,小木块 2根 (2cm×1 5cm× 1 3cm) ,铜线 (BV42 长 1 5cm) ,导线 ,金属片 ,透明胶布 ,螺纹钉 ,扬声器 (最好选用音乐…  相似文献   

17.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高中常见化学实验之一。根据教材实验装置,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很容易引起倒吸现象。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理论上应生成无色NO气体,在试管口与空气反应变为红棕色。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试管内不可避免的存在空气,生成的NO气体在试管内液面上就变色,看不见无色的NO气体。为此,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地球辐射带的膨胀和收缩的范围:当地球从近日点运动到远日点时,地球辐射带向外膨胀;当地球从远日点运动到近日点时,地球辐射带向内收缩。其膨胀或收缩范围是:第一层辐射带大约为30m,第二层辐射带大约为80m。  相似文献   

19.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热胀冷缩》第二课时的内容是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上这节课时,我和学生却遇到了“热缩冷胀”的现象。当我们把装满红色水的玻璃瓶放入水槽,往玻璃瓶上倒热水时,却发现玻璃管内的液柱却很快往下降了,然后再慢慢地上升;再往热的玻璃瓶上倒冷水时,液柱却马上上升,再慢慢地下降。“热缩冷胀”的现象出现了!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这时,如果一定要说这是热胀冷缩的缘故,怕解释不清了。学生迷茫了。作为老师的我,也迷茫了。不用说,这节课没有上好。课后,我反复思考,查阅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还是热胀冷缩的原因!当我们…  相似文献   

20.
气体功热转化演示器制作容易 ,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 ,其制作材料来源广 ,易于掌握的特点。把它与打气筒配合使用 ,能够演示压缩气体做功或气体膨胀做功时气体内能的变化趋势 ,实验现象明显有趣。1 制作工艺如图 1,在空铝银浆筒的不同侧面分别钻一个直径为 2 3mm和直径为 8mm的孔 ,大孔设在筒侧面的中部 ,小孔设在筒侧面的下半部 ;在小孔两侧各垫一块用自行车里带皮制作的垫圈 ,然后把自行车的气门嘴安装在小孔处 ,并用与气门嘴匹配的螺母拧紧 ,使其不漏气。把PZ2 2 0V 6 0W的废灯泡的螺旋去掉多半 ,用螺丝刀伸进灯泡尾部 ,捅掉灯芯 ,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