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传瑛 《中学文科》2005,(10):54-55
谭嗣同是维新时期宣传民权思想最早最得力者,他在《仁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民权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但是谭氏对中国古代的平等和民本思想批判与继承的结果,而且是他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中得到的借鉴和启发。尽管他的民权主张是一个未成熟阶级的思想家所表露出来的未成熟的思想,但它表达了一种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情怀,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爱国救亡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救亡图强,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倡导并进行了变法运动。谭嗣同是这场运动中的左翼激进分子,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权思想与封建君权思想根  相似文献   

3.
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对中国社会思想贡献最大的一点是输入了资产阶级民权论,并以之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君权至尊思想,为中国社会播下了民主思想的种子。接触了近代文明的真谛,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梁启超作为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员健将,文章风靡全国,人人争相传颁,其最为脍炙人口、最具征服人心的力量的文字正是他对封建君权的批判,对民权思想的颂杨。与其他维新人士相  相似文献   

4.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型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其认为在中国欲行民权必先兴绅权,因此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民权思想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和康、梁一起倡导维新变法。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亲政,大肆搜捕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等都设法躲藏逃脱,而谭嗣同“竞日不出门,以待捕”。当时许多好友曾上门劝其暂避,都被他一一拒绝。  相似文献   

6.
谭嗣同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的时间较晚,但他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超过了与之同时代的所有维新派人士.在谭嗣同的思想中,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他维新变法的领导人士最为不同的则是其救亡主张和生死观.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曾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均落榜。这种经历对他的人生经历和维新思想均有重要影响。谭嗣同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可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他的科举经历,二是他对八股文的认识和变革科举制度的想法,三是科举经历对谭嗣同人生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为代表的湖南维新人士,是戊戌维新运动中的左翼激进派。他们强调,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救国自强,积极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在他们的积极鼓动下,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一面旗帜。本文提出促进谭嗣同由一个封建儒生向激进维新者转变的思想基础是追求科学、探索科学、立志富国强兵的观点;并从追求科学献身变法必然联系这个角度,来认识谭嗣同献身变法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谭嗣同是维新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他的“仁”、“以太”作为物质性的概念及其演烽的哲学思想,虽有局限性,却表现了鲜明的唯物主义立场,是其改良主义及其活动的思想渊源和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后,中西文化交流开始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西方的民权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在它的影响下,早期改良派思想家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进行了改造,民本思想开始出现向民权思想迁转的趋势,并为后来维新派进一步认识西方的民权思想,构建维新变法的理论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谭嗣同暨湖南戊戌维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谭嗣同为改革殉难100周年之际,由湖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南省谭嗣同研究会、湖南省历史学会、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湘潭师范学院、长沙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及浏阳市政协等单位联合发起,由湖南省政协、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市政协、浏阳市人民政府、浏阳市政协和湖南省谭嗣同研究会精心筹备并主持举办的“谭嗣同暨湖南戊戌维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28日至30日在谭嗣同的家乡浏阳市举行。这是建国以来,也是戊戌变法失败后100年来首次举办以研讨…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与变法关键时刻,谭嗣同“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实际上这是一次武装游说。据袁世凯《戊戌日记》载,假装“维新”却夤缘荣禄之门的袁世凯,探悉“朝局将变”,正赶写奏折,想提前请训回天津,听到“新贵近臣,突如夜访”,立即“停笔出迎”。谭说“公受此破格特恩,必将有以图报,上方有大难,非公莫能救”。又说“荣某近日献策,将废立国君,公知之否?”他要袁勘王,率死士杀荣禄,除旧党。袁世凯见他  相似文献   

14.
“通”——以通达、贯通、仁通求变通、运通、流通的思想,即维新变法的思想,而不是激进革命的思想——是谭嗣同《仁学》思想的精髓与主旨。希望有仁慈的君主、清明的君主专制政治、仁通平等的封建伦理道德、通达流畅的社会经济文化运行境界,才是谭嗣同仁学思想的实质。谭嗣同秉承湖湘,学派理学思想源流,希望朝廷存“仁心”,行“仁政”,从“匡扶社稷”的思想来分析,谭嗣同依然是一个“吁天”的传统士绅。  相似文献   

15.
正谭嗣同是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他对王船山著作等湖湘典籍的修读及其与浏阳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等湖湘学者的交往,使其深受湘学的影响。因此,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他的一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传统和精神,他的精神是湘学精神的体现。我认为,谭嗣同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深切的爱国精神。甲午战争战败的消息传来,正在其父任所汉口的谭嗣同,极为悲痛,"当馈  相似文献   

16.
戊戌政变时,刘光第与谭嗣同都是“坐以待捕”、慷慨就义的维新志士。对于谭嗣同拒绝逃避之缘由,史学界有一定研究,而对刘光第不肯出逃的主观动因,却缺乏探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的民权思想有人民选举罢免君主,抨击封建专制,反对封建纲常名教的伦理道德,主张妇女解放等内容。这些思想较之同时代的其他人远为激进,但却充满了两重性,说明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动摇性。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是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他对王船山著作等湖湘典籍的修读及其与浏阳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等湖湘学者的交往,使其深受湘学的影响。因此,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他的一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传统和精神,他的精神是湘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师《阅读与写作》第六册文言文单元节选了谭嗣同的《仁学》和梁启超的《谭嗣同传》。《仁学》节选中谭嗣同严厉地批判了“为君死节”的思想,并重申“继自今,即微吾说,吾知其必无死节者矣”。《谭嗣同传》中,梁启超则引用了谭嗣同的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对此,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谭嗣同“以死酬圣主”算不算“为君死节呢”?他既然反对“为君死节”,为何还要“以死酬圣主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可以肯定的是谭嗣同并非“为君死节”,他的“以死酬圣主”有着更为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杨昌济曾积极参加维新变法运动,为谭嗣同倡办的“南学会”会员。戊戌变法失败后,为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先后到日本和英国留学九年。回国后,湖南军阀谭延闿想罗致他担任省教育厅长,他不屑一顾,而以兴科学、育人才为己任,相继在湖南高等师范、第一师范和北京大学教书。他学识渊博,注重实践,改过迁善,力求进境。因而赢得了“生徒”和广大知识界的敬仰,在他周围成长了如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张昆弟、罗学瓒、陈昌、杨开慧等一批“参天大树”,实现了“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宏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