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可以抓住"五个有效",引领学生用学习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文字,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婕 《教师》2021,(18):30-31
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心灵中的诗人",用诗意引导学生拥抱、谱写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这是诗意语文的精神体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守"诗意语文"之守望与初心,更有效地彰显汉语的诗性品质.同时,还得重视"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思忖,努力从保护学生童真童趣的角度上将语言转化为形象与意象、心境与情境,带领学生体验与抒发诗意情感...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成功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绽放智慧的火花,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和人生境界,享受诗意语文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所谓“语文味”,主张返璞归真,含英咀华,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是通过激发情感、品味语言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文化气息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认为,一堂浓浓的语文味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成功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绽放智慧的火花,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和人生境界,享受诗意语文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智慧就是从诗意中悄然地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去引领我们感受这个世界上对语言和文字具有敏感感受力的人,他们是语言世界的前沿的直觉体验者,他们以作家的唯美理念和表达的自由性作为毕生的信念,他们创造了感受生活深刻思想和灵性的文学,他们就是灵性文字的守护者,也是创造灵思世界的发现者。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灵性的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7.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8.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学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9.
语文之所以叫语文,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完整理性地表达文化,而且是弘扬个性、匡正人本的工具;而人文说通俗点就是让文化具有人的气息,或是人要有文化的底蕴.语文课就是让学生能在经典文学中体会人的情感美、理性美的一个媒介.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逐步演变为纯知识、纯技巧的教授和模拟考题的反复演练.不少语文教师拘泥于语言层面的"咬文嚼字",而忽视对蕴含于语言深处的人文内容的挖掘与教育,影响了学生思维,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无法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道德修养,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文学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文学精神的陶冶中,获得智慧理性,感悟自我成长的乐趣,成为内心具有和谐之质的"成人"。大学生"成人"教育离不开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利伟 《现代教育科学》2012,(2):125-126,93
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内涵丰富,其对"诗意"的追求体现在六个方面:核心和灵魂在于"情";在教学中追求思想的力量、智慧的生发;巧妙设置情境,在对话中激发学生切身体验;徜徉语言之中,充分解读文本;关注语文的整体性,开发语文意识;关怀生命,追求诗意人生。在课堂上体现出审美性、探究性、儿童化、生活化等特点,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语文是温馨的,语文是智慧的,语文是诗意的,语文是激情的,语文是博大的。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关注生命,要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大智慧的教学。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每一个学生个体通过语文学习而感到无限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感悟人生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佘蜀强 《师道》2012,(Z1):73-75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及:"语文教育的极境,当是诗意人生的教育。诗意的教育,自然不是诗歌教育。但是,优秀的诗歌应当是最富诗意的。在文学教育中,诗歌毫无疑问应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祝汉茂 《文教资料》2007,(21):158-159
语文教学语言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的独特个性,则是为教材中文学因素所决定而应该具备的艺术性品格。就审美的视角而言,教师是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对象(教材)之间的中介,要出色地发挥审美中介的作用,富有美感地将课文世界中诸多美的因素传递给学生,就应当运用富于强烈艺术和诗意美的优质教学语言。那么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品格包括哪些方面?文章就笔者从教多年的体会作出总结,"形式美、情感美、理性美"这三美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语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高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语文",渗入对语言文字和文学审美的感悟、分析与表达;科学地整合语言、文学和文化诸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学会欣赏文学精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  相似文献   

17.
文学既是语文承载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的表现形式,是蕴含在语文当中的富有审美意识的形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主要是通过文学来体现的。文学的内涵直指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自然的感悟和真切情意。文学是人学,学生通过文学获得认识人生和领略自然天地的智慧与灵气,从文学的世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文学为学生创设了陶冶品行、塑造丰富人性的艺术领域。语文教育只有贯穿文学教育,关注人的文化构建和人格养成,才能实现人的精神价值的全面升华。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味",其实是"言语形式"的"味"。我们说,只要人心有灵性,诗意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参与,这诗意就没有语文味;只有用语言来表达诗意的时候,诗意才具有语文味。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描写陆虞候的句子:"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  相似文献   

19.
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深入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迪作用."诗意语文"理念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诗意语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诗意语文"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并提出运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  相似文献   

20.
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与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即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靠什么"交际"?当然是语言;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人类文化"?必须让学生在获得语言"交际工具"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建构,即进行大写"人"字教育.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本身就是世界的呈现模式",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身也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就是母语文化教育,就是进入世界的教育"(<教坛之友>2001.1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