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生命是人的一切活动的载体,没有生命,就无法实现对人的培养。实施生命关怀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本文由目前屡屡发生的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为引,从生命关怀缺失的现状,指出重视生命关怀的紧迫性与必然性,提出实施生命关怀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语文课堂,重视了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却忽视对学生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导致青少年中出现了许多畸形的生命状态。生命教育应该成为语文课堂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不仅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4.
徐秦基 《考试周刊》2014,(64):148-149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敬重生命、真爱生命的意识,从而实现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的现代化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根基,这就要求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来培育素养健全的现代公民。从生命维度对公民教育加以考量,应以公民的自然生命为起点,发掘生命的社会属性,提升生命的精神境界。将生命历程与公民教育有机融合,以“生命”底蕴温润公民教育,将有利于现代公民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周芸 《文教资料》2014,(18):51-52
教育是建立在个体生命基础上的培养人的活动。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具有贯彻生命教育的优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重视生命教育,从生命与挫折、生命与伦理、生命与价值等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直面挫折,敬畏生命,并关注生命价值,重视精神追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适时适当地进行生动形象的生命教育渗透,使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奋斗中体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君飞 《科学教育》2006,12(4):47-49
2005年6月上海市正式公布《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希望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用泰戈尔的话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递生命信息。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学科在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和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生物学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一重任,在传授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在本文中,笔者就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问题作一些探讨。1时代呼唤:生物教学应当重视生命教育当前,从全球来看,人…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9.
教育面对的是人,必然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现实中的教育却过分张扬了其功利性,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提升从而陷入误区。只有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唯知识、唯智力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才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何涛 《现代语文》2007,(8):105-106
生命教育是从生理和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整体人生塑造的教育,是立足于发展中的人,培养健全的人、完整的人的教育。文学作品蕴涵了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信息,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文学生命教育意义的生成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实现的。通过文本解读,丰富和改造读者头脑中的生命图式,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文学欣赏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面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生意义淡漠和青少年自杀、他杀日趋严重的现实,近年来,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内心深处着手改变。从学校教育来看,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即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2.
生命问题是一个关乎人类自身的重要话题,但在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却不被重视。生命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巨大区别:其一,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令学生感到即使他不能成材,他仍然会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有用的人,生命教育不认为为了遥远的未来,就应该牺牲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其二,生命教育塑造有个性魅力的人。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教育面对的是人,必然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现实中的教育却过分张扬了其功利性,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提升从而陷入误区.只有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唯知识、唯智力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才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1993年,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和教育学者张文质对话时,提出了教育的三个向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从此一种以生命治学问,以生命统摄教育,以生命成全每一个具体、健全的生命为旨归的新的教育理念开始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代先哲苏格拉底开始到卢梭,再到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教育始终转向对人的重视,把研究的目光投入到人的生命上来。因为教育是源于人的生命发展的需要,并通过人的生命活动,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正如伟大的诗人泰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为生命打开另一扇门——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将生命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它既是教育的基本元素,也是一切教育的本源。作为生命教育所要培养的生命意识与其所包含的生命认识、生命情感、意志和行为都属于人的素质,从而体现了生命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所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一系列见诸媒体的青少年自杀、杀人、残害动物的事件让人痛心疾首,加强青少年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实属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家庭因其血缘和亲情关系,在青少年生命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重视对孩子的体验教育、责任心教育、挫折教育和健康生活教育等,培养青少年对生命的敬畏、珍惜之情.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不再是德育课的专项,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在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责无旁贷地重视生命教育的内容,重视对生命本身的关怀。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呢?以下是本人有关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一、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意识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但也不能一味强调,否则会失去语文的本位。毕竟语文课还是要保留语文的味道的,如过分强调对生命价值、生命意  相似文献   

20.
王淑玲 《林区教学》2012,(2):99-100
当今社会,生命暴力事件常有发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极为重要。中学生物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生命教育理念,培养生命可贵的意识,做到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