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指导好学生作文,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呢?我认为应该端正以下四种关系。一、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要学生明白"写什么,怎么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怎样去写"。作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  相似文献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要充分体现人文韵味。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语文教学充分体现人文韵味的策略是: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挖掘阅读教学中的人文内涵,积极指导学生的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表现在: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和实践能力,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有熏陶感染的作用。语文德育是指在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政治、革命理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7,(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及先生之所以能够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与他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改革中,他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的科学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从实际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详细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所说的"工具性",主要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特点;"人文性"则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在"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的把握上,及先生始终坚持文道统一,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谈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自己,使自己、他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利用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关注人本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将语文从单一的工具性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双层性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教学赋予语文学科的历史使命,也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肩负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中的优秀歌曲、优质电视节目、优质广告、励志电影、交际游玩均有语文的存在。语文教师应当运用慧眼,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2.
1.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两个统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必须落实"双基",学生要通过朗读实践去整体感悟,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  相似文献   

15.
正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既然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渗透情感教育,离开情感教育的语文教学只能是语言文字的机械传播,也就是只体现了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过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的倾向。如: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由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走向偏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语文味,弱化了工具性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过分强调文本价值观的深入感悟理解,有的课甚至变成了"思品课"。这样的课堂严重地背离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实施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徐乐 《现代语文》2007,(9):49-4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不仅直接指导着教法实践的方向,还强调课堂主导思想必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育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7,(Z1)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